高山流水書法作品

  一曲高山流水,訴盡知音難尋韻。高山流水這四個人不止代表著一首曲子,更代表著知音千金,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高山流水原文

  人教版小學課文六年級上冊: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伯牙遊於泰山之陰,卒逢暴雨,止於巖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初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嘆曰:"善哉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高山流水譯文

  伯牙擅長彈琴,鍾子期善於傾聽。伯牙彈琴,心裡想著高山。鍾子期說:"好啊!高峻的樣子像泰山!"心裡想著流水,鍾子期說:"好啊!水勢浩蕩的樣子像江河!"伯牙所思念的,鍾子期必然瞭解它的。伯牙在泰山的北面遊覽,突然遇到暴雨,在岩石下;心裡傷感,於是取過琴而彈了起來。起先是連綿大雨的曲子,再作出崩山的聲音。每有曲子彈奏,鍾子期總能尋根究源它的情趣。伯牙放下琴感嘆地說:"您聽曲子好啊,好啊!心裡想象就好像我的心意啊。我從哪裡讓我的琴聲逃過你的耳朵呢?"

  高山流水名曲溯源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足復為鼓後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高山流水》原為一曲,自唐代以後,《高山》與《流水》分為兩首獨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發展,曲譜初見於明代《神奇祕譜》***朱權成書於1425年***。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錄入美國太空探測器"旅行者一號"的金唱片,並於1977年8月22日發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尋找人類的"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