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嘴裡吐泡泡怎麼回事

  ?寶寶嘴裡吐泡泡,有可能得了小兒肺炎!醫生提醒,當家長髮現自己的寶寶出現這種症狀時,一定要帶到醫院檢查。口吐泡泡可以是小兒肺炎一種表現,但月齡大的寶寶有時也會吐泡泡“玩”,所以寶寶是否有肺炎,家長還要看其全身狀況和其他的肺炎特徵表現。

  臨床上新生兒肺炎患者口吐泡泡,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氣管又短又窄且呈漏斗狀,呼氣時肺內氣體通過狹窄的氣管衝出,將其中的痰液通過呼吸道衝出口腔,氣體通過汙濁的痰液時便產生了泡泡。

  肺炎一般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極像感冒,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發熱、咳嗽、嘔吐、拒食,因此家長很容易把肺炎的早期症狀誤以為是感冒。 肺炎的發熱可以高低不一,特別是新生兒和早產兒肺炎的體溫,可正常或全身冰涼,而非一般所認為的肺炎一定發熱,只有較大的嬰幼兒的肺炎才會有發熱現象,所以不能就有、無發熱來判斷是否有肺炎。肺炎和感冒的區別還要看寶寶的全身狀況,一般肺炎病情較感冒重,常有臉色不好、精神萎靡、嗜睡,不願吃奶、有嘔吐甚至腹瀉等消化道症狀。其實對媽媽來說,肺炎和感冒最重要的區別除了咳嗽頻繁、有痰、氣促外,還有鼻翼扇動;嚴重的肺炎寶寶口鼻周圍因缺氧而發青,出現點頭呼吸,呼吸加快和胸凹等症狀,媽媽可以通過數寶寶的呼吸,以及觀察寶寶的胸壁等來加以辨別。

  數呼吸

  父母可在寶寶安靜和睡眠的狀況下數呼吸。如果2個月的寶寶呼吸≥60次/分鐘;2~12個月的寶寶≥50次/分鐘;1~3歲的寶寶≥40次/分鐘,都可視為呼吸增快。呼吸增快是由於肺裡有炎症,有滲出,影響氣體交換,寶寶缺氧,需要加快呼吸來代償,這也是肺炎的典型性表現之一。

  看胸壁

  寶寶如果患有肺炎,當缺氧時就會比平時更用力地吸氣,才可以完成氣體交換,這時寶寶的胸壁下端就會有明顯地向內凹陷,稱之為胸凹陷。如果父母懷疑寶寶有肺炎,可以解開寶寶的衣服,觀察寶寶的胸壁,看寶寶吸氣時胸壁的下段有沒有整個往裡凹陷,如果凹陷嚴重則是寶寶患肺炎的表現。

  預防是關鍵

  1提前進行免疫接種

  接種肺炎疫苗是有效預防肺炎的方法之一,家長可根據需要帶寶寶進行接種。但接種肺炎疫苗後並不等於以後不會患上肺炎,使人患肺炎的細菌、病毒多種多樣,疫苗只能保護相應血清型的感染,仍存在感染其他血清型細菌的危險。

  2減少感冒的機會

  平時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給寶寶增減衣物,避免寶寶受涼感冒;感冒流行季節,要儘量少帶寶寶到人流密集的公共場所,減少傳染的機會;家中有人感冒生病,也應避免和寶寶近距離接觸,最好戴上口罩,以免將病毒傳染給寶寶。

  3增強體質和免疫力

  多帶寶寶到戶外活動,讓寶寶多晒太陽,增強自身抵抗力。合理安排寶寶一日三餐飲食,並注意加強營養,均衡膳食,讓寶寶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不挑食、偏食,提高機體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