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箏碼的一些常識
古箏的箏碼在演奏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一,琴絃撥動必須通過箏碼傳導方可帶動面板震動,引起共鳴箱共鳴。其二,箏碼在起著支撐琴絃的作用,所謂功夫在左手,左手演奏中的“吟、揉、按、滑、顫”,必須以箏碼的絕對穩定為前提。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古箏箏碼的常識,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古箏箏碼常識:箏碼使用的木料
按目前市場上來說:
***1***紅木系列配套的是以酸枝木為原料製造的箏碼,上嵌牛骨;
***2***金絲楠木系列採用的原料是雞翅木;
***3***紫檀古箏全部採用紫檀為原料的箏碼,盡顯奢華。
紅木與金絲楠木兩者箏碼質地相近,此配套僅為與古箏的邊框色澤匹配而做的改動。
用酸枝木等密度較高的材料做古箏箏碼,是由古箏的音色特點所決定的。古箏自古以來在音色的審美情趣上就追求“錚錚然”的爽利之風,而密度較高的材料使用箏的這一硬朗特點得以顯現。在一些普及箏中,其他材料可配以等級相當的材料,但琴碼必須使用酸枝木材料。
古箏箏碼常識:箏碼的造型對古箏聲音的影響
在古箏的歷史沿革中,箏碼的造型也在不斷變化著,有“刀幣式”、“山口式”、“斜坡式”等多種。不同的造型使箏碼在傳導過程中的作用,也產生較大的差異。特別是碼腳和麵板的吻合部分的面積大小,對古箏音質有很大的關係。
目前大多廠家使用“城門式”。其大小、厚度和造型區別不大。目前,最新的箏碼標準要比10多年前的箏碼規格有較大的改變。
古箏箏碼常識:箏碼的紋理
箏碼的紋理在選材下料中也很有講究,以紋理全部垂直向下為最佳,牛骨的開槽必須圓潤,不得有刀口,否則易造成琴絃快速老化,甚至斷絃;所開槽的位置要居中,並且深度以對應琴絃直徑的1/3為最佳。
古箏箏碼常識:箏碼上端為什麼要鑲嵌牛骨材料?
箏碼作為古箏發聲原理中的傳導件,對音色的影響非常大。而箏碼擱弦點的材料,對箏的音色極其敏感。通過對牛角、牛骨、象牙、竹材、烏木、黃楊木等多種擱弦點材料的對比試驗,牛骨在符合古箏的聲學品質要求中最為理想。
牛骨的骨質導孔,在化學處理中,其油脂等其他成份已經去除,使骨質傳聲速度加快,且富有彈性,硬度適中,體現了古箏追求明亮主體色彩得要求。
古箏箏碼常識:箏碼的擱弦槽
俗話說:“好馬配好鞍”,好的琴絃如何“坐落”在適合的擱弦槽內,也是至關重要的,如果配合不理想會嚴重影響古箏的音質和音色。古箏琴絃共有20個外徑規格***1、2弦外徑相同***。嚴格來說,20個不同直徑的規格應該有20個不同的擱弦槽規格來相配。
古箏箏碼常識:箏碼的位置如何確定?
正規廠家古箏設計的要求,古箏第一碼的中心至前嶽山為160mm,第二十一碼的中心距離前嶽山為950mm,中間琴碼基本按等距離要求排列。但為了轉調方便,在常用的D調排列時,3號碼到4號碼、8號碼到9號碼、13號碼到14號碼、18號碼到19號碼的間距,應為其他琴碼的2倍左右。
另外,低音部分的箏碼的間距,相對高音箏碼的間距要大些。幼兒學箏,因手指力度有限,可將整排箏碼往嶽山方向移。
古箏箏碼常識:箏碼的高度
正規箏碼的高度資料目前分為七組,每相鄰3個為一組,高度差為2mm,高音到低音逐漸變高變粗。這樣的設計基本滿足了演奏需要。
在古箏演奏中,相鄰的和八度之間的弦的拱度大均衡過度,對演奏手感和樂曲有很大關係。如果相鄰的箏碼高度差過大,會直接影響演奏技法的發揮。
古箏箏碼常識:箏碼的排放
古箏近身是高音部,琴碼號最小,位置最低。中音部和低音部琴碼依次擺放。因為古箏在出廠前都做過初步校音工作,琴絃比較緊,安放琴碼的時候需用指頭勾起琴絃,小心安放琴碼,然後放琴絃於擱弦槽上。
琴碼放置時可看碼腳內側的不乾膠貼紙,面向自己,即方便辨認琴碼號,又可以分辨琴碼的正反。
古箏箏碼常識:箏碼底部與面板接觸部分為什麼很粗糙?
古箏箏碼的底部***與面板接觸部分***呈一定的粗糙度,為的是在琴絃大幅度振動狀態中增加阻力,保持箏碼位置不變,增強其穩定性。在整個箏碼油漆、拋光過程中,此處部位是不能被涉及到的。
古箏箏碼常識:箏碼開裂怎麼辦?
一般情況是因為材料乾燥和材料內損引發,用502快乾膠水粘合即可,嚴重的就需要更換箏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