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古箏可以不戴義甲嗎

  ?答案是不可以。為什麼你們知道嗎?古箏作為中國傳統樂器,它的傳承裡一直有義甲的伴隨,那它就絕不會只是個可有可無的存在。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古箏戴義甲的原因

  1

  首先,義甲的第一作用是保護手指,不戴不行。長時間的古箏練習,如果不戴義甲手指會被磨出水泡,時間久了會形成繭,到後期演奏快曲嚴重時甚至會被弦割傷流血。

  2

  其次,好的義甲會提高音色質量,使箏音清亮悅耳。箏友們應該都知道,不戴義甲演奏出來的箏音略顯沉悶拉長,音質不夠清脆,而好的義甲—玳瑁、玳鈺會使摩擦力變小,音質明顯提高。

  3

  第三,戴義甲會被勾住,並不是義甲有問題,而是戴義甲的方式有問題。戴義甲的正確方式是:留膠布的長度字兩圈半為宜,將義甲放在膠布的一端,將義甲直立纏在手指上,下方不要超過第一個關節,露出的部分不可太長或者過短。

  判斷古箏音色的好壞的方法

  是否形成穿透集中地音流

  好的音質具有強烈的穿透性,發音集中,質地純淨;音頭集中但聲音是否圓潤,集中是前提;是否形成充分的振動,琴絃振動的越充分,音響共鳴也就越豐滿,發出的聲音也就越豐厚;傳得遠,是否將每一個音都明確無誤的傳達給聽眾以及廳內的每一個角落。

  聽得清

  無論音樂表現的是什麼,是狂風驟雨還是飄雨細流都要使聽眾得以感知,聲聲貫耳;留得住,彈奏者根據音樂的需要彈出有繞樑餘韻的能力;

  廣義上講,可以是對音樂內涵的詮釋,具體到每個音上,是否彈到位;變化多,這就是鋼琴彈奏的高階階段才能達到的,就是要根據作品的年代、風格、所表達的意境去尋求音色的變化。

  實踐告訴我們,不好的聲音是來自於錯誤的彈法。比如手指過高的過猛的撥動琴絃,會造成敲砸的聲音效果;撥絃速度過慢,會造成悶暗的聲音效果;在古箏發出聲響後,還在繼續追加壓力,則會造成積壓的聲音效果。

  明白這些,就該知道什麼是正確的彈奏與正確的聲音。要省略一切多餘的動作,手指觸弦保持乾淨。通過這樣的要求,學會聽辨,彈出集中、明亮、寬厚、具有共鳴的聲音,也就達到了練習的目的。

  如何解決古箏雜音問題?

  1、 檢查弦眼,弦眼由弦釘和墊片兩部分構成,定好音後弦釘和墊片應緊密接觸,墊片不能隨意轉動,否則,墊片會振動,產生雜音,解決的辦法是將琴絃放鬆,然後將弦釘輕輕向下敲擊直至墊片不能隨意轉動,再將音定好。

  2、 檢查合頁是否上緊,古箏長時間使用,合頁螺絲有可能鬆動,將螺絲上緊即可解決,另外合頁長時間使用後,合頁中的軸容易磨損,產生間隙,這樣也會產生雜音,最好換個合頁,如果沒有更換的合頁,可以將原合頁卸下,用榔頭將合頁鉸鏈處均勻砸一下,使其配合緊密,也可排除雜音。

  3、 有掛鉤的古箏,看掛鉤處螺絲是不是鬆動,如果鬆動,將其上緊便可。

  4、 將琴首盒內的剪刀、扳手等物拿走,因為他們會產生振動。

  5、 個別琴絃纏絲不緊,也會產生莎莎聲,用手輕輕捻動該弦,會發現該琴絃和其他琴絃不同,容易轉動,將該琴絃換掉。也可以將該弦的碼子移走,在碼子左邊一公分處用手捻動琴絃外的尼龍絲,將其右側尼龍絲捻緊,然後將碼子放置到位,也能勉強使用。

  6、 支撐箏弦的碼子角度不合理,演奏時發出嘶啞之聲。應把碼子擺正,並經多次試驗,使其角度合理,免去噪音。

  7、 碼子上小骨片的小槽過細過深,箏弦卡死在小槽中,演奏時聲音憋悶、短促。應對碼子小槽加寬修整,21個琴碼其寬度各不相同,高音弦小槽窄,低音弦小槽寬。

  8、 前嶽山至箏首穿弦孔之間的一段短弦,接觸前嶽山外側過多,且接觸緊密,琴絃與琴枕似觸非觸,撥絃後,會出現嘶嘶鳴叫,有的新琴高音區竹製琴枕有上翹現象,琴枕沒有和前嶽山完全接觸,這時,竹製琴枕會減緩琴絃振動,撥絃後,琴絃發音短促,沒有延音和共鳴,應對前嶽山修整或調換,使琴枕處於相對高點,琴絃完全依靠琴枕支撐,並且琴絃和琴枕應緊緊接觸。暫時解決辦法:在琴枕下面多滴一些502膠,一方面將琴枕抬高,另一方面使琴枕和前嶽山緊密接觸。另外短弦部分和前嶽山外側有似觸非觸的現象,撥絃後也會產生鳴叫,解決辦法是放襯條,增加短弦對接觸面的壓力,避免雜音。

  9、 琴碼不穩也會產生雜音,解決辦法是將該琴碼及其周邊的碼子卸下,取一小塊紗布,平鋪在該琴碼擺放區域,然後將該琴碼縱向移動打磨,這樣能達到密切配合的目的。

  10、 箏架不穩,因晃動而伴有碰擊聲。應修理琴架,使其平穩,另外有的古箏發生變形,古箏放置在箏架上不穩,應調整箏架角度。撥絃後,碼子有拍板的“叭叭”聲,如果用力彈奏,這種聲音會更加明顯,這種現象的產生原因與上述碼子縱向移動原因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