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母乳拉稀該怎麼辦

  腹瀉***diarrhea***是一種常見症狀,是指排便次數明顯超過平日習慣的頻率,糞質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量超過200g,或含未消化食物或膿血、粘液。那麼,寶寶吃母乳拉稀怎麼辦?

  寶寶吃母乳拉稀怎麼辦

  如何才能減少嬰兒腹瀉的機會?

  預防勝於治療,與其讓寶貝嬰兒發生腹瀉之後再來亡羊補牢,不如事先多作防範。為減少小寶貝拉肚子的機會,父母在撫育幼兒時可參考以下的建議:

  1.母奶是嬰兒營養供給的最佳配方:人喝人奶,牛喝牛奶,這是天經地義的事,而今大多數的嬰兒,卻不由自主的喪失了這個權力。事實上,所有奶粉廠商無不竭盡心力想加減配方他們的牛奶粉,以求逼近人奶而不可得。天成的母奶,含有嬰兒成長必須的所有營養成份,嬰兒攝食後的吸收率最高,含有來自母親的抗體,永遠保持適當溫度。喝母奶的嬰兒,體內會有來自母親的抗體,同時提供腸道適當的酸鹼環境,最有益於腸道內正常益菌的生長,因而抑制致病體的繁殖,自然減少了感染性腸炎的機會。同時母奶也不會有過敏或耐受性不良的問題。

  2.因種種因素而不得不使用配方奶粉時,應使用新鮮,且成份及製造日期標示清楚的奶粉。除腹瀉較厲害時須稀釋沖泡以外,平常應按奶粉罐上指示的濃度沖泡。餵奶器具應注意清潔消毒。嬰兒若有慢性腹瀉的情形時,應和醫師討論是否該選用特殊配方的奶粉。

  3.不論吃母奶或奶粉的嬰兒,到四到六個月大時皆須新增副食品,才能滿足嬰兒成長所須。而副食品的新增不當也是嬰兒腹瀉常見的原因之一。副食品的新增以一次加一樣為原則。同時每一新新增物都必須從少量及低濃度開始加起。如此才能減少過敏反應的發生,一旦發生過敏反應也比較容易猜出是那一種食物引起的過敏。

  4.在各種病毒的流行季節裡〈如:輪狀病毒在秋冬季節流行〉,應避免讓嬰兒出入人多擁擠的公共埸合。父母下班後,須先更衣,洗手甚至沐浴後才可親近自己的小寶貝,以免把病源由外面帶回給嬰兒。

  生兒容易,育兒難。這是大多數年輕父母的心聲,但是,只要多一份知識,多一份細心,撫育幼兒的歲月會是一生中最甜美的回憶!

  媽媽在哺乳期時飲食要注意些什麼

  母乳對於寶寶來說,是任何食物都不能比擬的最佳食品。很多太太都面臨母乳不足的情況,新爸爸們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怎樣才能改變這種狀況呢?最好的辦法是給母乳新增催化劑。但新增什麼,如何新增又讓新爸爸們無從下手。其實解決方案並不是惟一的,你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1***加強寶寶的吮吸。實驗證明,寶寶吃奶後,媽媽血液中的催乳素會成倍增長。這是因為寶寶吮吸乳頭,可促進媽媽腦下垂體分泌催乳激素,從而增加乳汁的分泌。

  ***2***避免服藥。哺乳期內,你一定要提醒太太不能亂服藥。有些藥物和食物會影響乳汁的分泌,如抗甲狀腺藥物、山楂等。遇到太太生病,最好在醫生的囑咐下服藥。

  ***3***補充營養。乳汁中的各種營養素都來源於媽媽的體內,如果媽媽長期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況,自然會影響正常的乳汁分泌。你一定要把大廚的職位擔當好,為太太選擇營養價值高的食物,如牛奶、雞蛋、蔬菜、水果等。同時,多準備一點湯水,對太太乳汁的分泌能起催化作用。

  ***4***保持乳母良好的情緒。分娩後的媽媽,在生理因素及環境因素的作用下,情緒波動較大,常常會出現情緒低迷的狀態,這會制約母乳分泌。醫學實驗表明,乳母在情緒低落的情況下,乳汁分泌會急劇減少。因此,你有義務為太太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並隨時關注其心理健康。

  ***5***食療。在採取上述措施的基礎上,再結合催乳食物,效果會更明顯。如豬蹄、花生米等食物,對乳汁的分泌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均衡飲食,是哺乳媽媽的重要法則。

  哺乳媽媽對水分的補充也應相當重視。由於媽媽常會感到口渴,可在餵奶時補充水分,或是多喝鮮魚湯、雞湯、鮮奶及開水等湯汁飲品。水分補充適度即可,這樣乳汁的供給才會既充足又富營養。

  為了恢復身材而急於減肥的媽媽很難保證奶水的供應。在此建議哺乳媽媽最好能等哺乳期結束以後,再控制飲食減肥。其實餵奶已經消耗了很多熱量,只要媽媽們飲食不過量,再配合著做一些產後運動,就能避免脂肪的囤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