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吃飯不嚼怎麼辦

  許多家長都困擾的問題,其實主要是由於餵養方法不當,咀嚼一吞嚥行為不夠成熟所致,大人們要仔細觀察孩子的飲食。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寶寶吃飯不嚼處理辦法,歡迎閱讀。

  

  1、培養小寶的耐心和生活態度。

  2、仔細觀察小寶哪一些食品會會咀嚼,哪一些食品不會咀嚼;今後吃飯時儘可能挑選那些小寶愛咀嚼的食品;可適當多吃一點不適宜嚼碎但容易消化的食品,如饅頭,迫使小寶不得不咀嚼。

  3、給寶寶鍛鍊的機會。小兒在半歲以後的出牙階段,就應該適量的給予能鍛鍊咀嚼能力的食品,如餅乾蘋果等,為以後的吃飯打下良好的咀嚼功能。發現問題後,應立即改善,對於小兒喜甜的特育兒知識點,給他拉長兩頓飯之間的時間,準備小兒磨牙棒手指餅乾,在他飢餓的時候,讓他自己拿著吃,或是給小饅頭等有一定硬度的食品,爸媽要有耐心,在這個時候,也可以利用小孩子模仿能力強的特性,製造與其他進食良好的小朋友一起進餐。

  4、規定孩子吃飯時間。寶貝愛含著,餓才是硬道理,一直催或騙,甚至生氣那些東西不是硬道理。含到吃飯時間過了,就沒有飯吃了,下次就會好點。

  寶寶飲食習慣誤區

  1、咀嚼過的食物易於消化吸收

  有些家長認為,寶寶胃腸功能尚不成熟,給他們餵食咀嚼過的食物,更易於消化吸收,再說了,他們當年也是在這樣的嗷嗷待哺中成長起來的呀,現在照樣活潑亂跳。其實,這是一種不科學、不衛生的餵養方式。

  人體的口腔本身就是一個多菌的環境,給孩子們喂咀嚼過的食物,易將成人口腔中的細菌傳給孩子,從而引起感染。實際上,當寶寶已具備較好的咀嚼和消化食物的能力,爸爸媽媽就應該讓寶寶自己咀嚼食物,這樣不但可以促進其牙齒的生長,還有利於培養他們咀嚼和吞嚥的良好習慣。但要注意的是,應避免給寶寶餵食生硬、粗糙、油膩或過於刺激的食物。

  2、奶粉越濃,營養成分越多

  在給寶寶餵食奶製品時,相信許多不怎麼懂事的爹媽們會很傻很天真地以為:奶粉越濃,營養成分越多,就越有利於寶寶生長髮育。於是,他們往往喜歡給寶寶餵食高濃度的奶粉。醒醒吧爸媽們。誠然,寶寶生長髮育迅速,他們對能量及營養的需求特別高,但另一方面,我們還必須注意到,寶寶胃腸發育尚不成熟,他們對能量及營養的耐受性亦相對較差。

  奶粉配製過稀,固然易引起營養不良,但配製過濃了,則可能加重胃腸道負擔,導致消化功能紊亂、腸脹氣等問題出現,這同樣會影響寶寶的生長髮育。因此,我們強調配製奶粉時,應按照奶粉罐上的詳細配製說明,選擇適宜的濃度。

  3、保健品有益健康

  不少愛子心切的父母認為蜂乳、人蔘等是高階營養品,為了使孩子更健康,在每日吃飯、飲水時都給他們喝一些,有的甚至以此代替牛奶給寶寶吃。

  雖然寶寶營養充足是個體生長髮育的關鍵,但這些補品均含有一定量的激素,其濃度相當於正常未發育兒童的8-34倍。即使“兒童專用補品”中的某些品種,也不能排除其含有類似性激素和促性腺因子的可能。當孩子攝入這些外源性激素後,很大可能會發生性早熟現象。

  其實,正常健康的寶寶,只要根據實際需要,按比例進食牛奶、雞蛋、肉類、糧食、青菜、水果、豆製品等日常食品,已完全可以得到充分的營養。盲目進補,其結果只會影響孩子的健康。

  4、喝高濃度糖水有助於補充體能

  有的家長聽說糖分能補充體內碳水化合物和熱能的不足,於是,他們有空就給寶寶喝些糖水,或在牛奶中加糖,而且越甜越好。

  實際上,糖水濃度過高,一方面,容易滿足食慾,刺激胃腸道產生腹瀉、消化不良等,寶寶因而不願再進食其他食物,從而造成食慾不振,長此以往,導致營養不均衡,甚至出現營養缺乏症。

  另一方面,由於糖中碳水化合物含量較高,長期食用,當其供給的熱量超過機體需要時,就會轉化為脂肪儲存於體內,從而造成小兒體重增加,肌肉鬆弛,繼而出現肥胖症。此外,糖分在口腔中溶解後還可能腐蝕牙齒,使寶寶易患齲齒。因此,我們並不提倡讓小兒喝高濃度糖水。

  寶寶飲食原則

  1、要保證食物新鮮清潔

  夏天食物特別容易變質,所以最好即買即燒即吃。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好寶寶的腸胃道。提醒媽媽注意:第一,把好購買這第一道關口,選擇新鮮度高的食物。第二,冰箱不是保險箱,如果食物儲存時間過長,同樣很容易變質。

  2、要口味清淡,兼顧營養

  用豆腐、牛奶、蔬果等高蛋白食物可以做各種花色粥,比如綠豆粥、紅棗粥,容易***又有營養,比白粥更能激發食慾。其實寶寶的飲食口味多受父母的影響,在做菜時應儘量兼顧寶寶營養的需求,不要只重自己的口味或者只重寶寶喜歡的食物,避免給寶寶吃口味過重、太油膩的菜餚。

  3、要多喝白開水

  儘量鼓勵寶寶多喝白開水,不要等到口渴時才記得喝。一次性大量進水,會淡化胃酸,不利消化食物和殺菌。補水宜少量多次。寶寶不宜多喝飲料,否則易患胃腸炎、消化不良、厭食症。

  4、要注意補鈣

  夏季是兒童佝僂病的高發期,這是因為天氣炎熱,食慾差,進餐量減少,從食物中攝取的鈣質也相應減少,加上出汗多,鈣丟失得也多。這樣一來,鈣的攝入量少而排出量增多,易發佝僂病就不難理解了。防範的措施是要多吃含鈣高的食物。

  嬰幼兒飲食的禁忌

  一忌,硬、粗、生。嬰幼兒咀嚼和消化機能尚未發育完善,消化能力較弱,不能充分消化吸收營養,因此,供給的輔食或飲食應軟、細、熟,如將蔬菜擠出菜汁、切成菜泥,瘦肉切成肉末等。

  二忌,咀嚼餵養。有些家長餵養嬰兒時,習慣於先將食物放在自己嘴裡咀嚼,再吐在小勺裡或口對口餵養,這樣做的目的是怕孩子嚼不爛,想幫幫忙。其實,這樣做反而不利於嬰幼兒消化機能的成熟。

  如果能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消化程度選擇食物,烹調時做到細、軟、爛,嬰兒雖然沒有牙齒或牙齒未長齊,咀嚼能力差,仍是能夠消化的。咀嚼餵養是一種不衛生的習慣,它會將大人口中的致病微生物如細菌、病毒等傳染給孩子,而孩子抵抗能力差,很容易因此而引起疾病。

  三忌,飲食單調。嬰幼兒對單調食物容易發生厭倦。為了增進嬰幼兒的食慾和避免偏食,保持充分合理的營養,在可能口瘀情況下,應使食物品種豐富多樣,色、香、味俱全,主食粗細交替,輔食葷素搭配,每天加1-2次點心。這樣,既可以增進孩子的食慾,又可達到平衡膳食的目的。

  四忌,盲目食用強化食品。當前,市場上供應的嬰幼兒食品中,經過強化的食品很多。倘若目地選購各種各樣的強化食品給嬰幼兒食用,就有發生中毒的危險。家長應仔細閱讀食品外包裝上所標明的營養素含量。

  如遇幾種食品中強化營養素是一樣的,就只能選購一種,否則對嬰幼兒有害。必要時家長應徵求醫生或專家的意見。

  五忌,強填硬塞。嬰幼兒在正常情況下知道飢飽,當孩子不願吃時,不要強填硬塞。中國有句俗話,撫養孩子要“三分飢餓,三分寒”,孩子才能生長得更好。家長應多尊重孩子的意願,食量由他們自己定,不要強迫孩子進食,否則,孩子聽膩了就會產生逆反心理,過於強求還容易使孩子產生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