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養生的小竅門

  中醫養生之道有著悠久的歷史,是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積澱,瞭解中醫養生的知識可以讓我們的生活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改善,提高我們還的生活質量。下面由小編為大家介紹中醫養生之道吧。

  中醫三步調順你的睡眠

  如果長期存在失眠問題,不妨將睡眠分為三步。

  第一步

  睡覺準備的階段。首先要保證臥室有足夠的空間,相對的密閉性。這樣提議提供足夠的氧氣,床應該稍微的大一點,床墊不能太軟,否則睡覺時會覺得很舒服,但是一覺醒來,就會感到身體有痠痛的不適感,被褥要按季節選擇合適的舒適的,枕頭應該高度適中,不軟不硬,還要有一定的透氣性。

  第二步

  入睡階段。我們要先安靜下來,睡前半個小時不要做劇烈運動,不要想一些傷腦筋的事,不要生氣。入睡前不宜進食,睡眠時人體代謝減慢,如果吃得過飽會使食物長時間停留在胃腸道中,不利於消化。

  睡覺時,身體最好呈蜷縮彎曲狀,採取側臥位,尤其以右側臥為佳。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頭冷有助於入睡。所以睡眠時頭上不宜蓋被子,不宜接近取暖裝置,應讓頭部處在一個比較涼快的環境中,而肚子和腳應注意保暖。

  第三步

  起床。剛睡醒不宜立即起床,應先讓身體從側臥蜷縮體位變為平躺體位,在床上略微躺一會,使四肢以及各個關節伸展開。起床後,可做一些簡單的伸展運動,給身體預熱。

  三招助眠法

  如果通過以上三步睡眠法還是無法達到良好的睡眠效果,還可以試試以下幾個助眠方法。

  1、藥枕助眠法

  在選擇藥枕的時候,最好事先諮詢一下專業的醫生的建議,瞭解自己適合什麼樣子的藥枕,一般情況要選質地比較柔軟的,利於安神的藥枕,如果質地比較硬,可以事前用工具研磨成細小的顆粒即可,最好不要研磨成粉末狀的,避免睡覺時直接的吸入藥物。

  2、按摩穴位助眠法

  最簡單的穴位助眠法就是按摩湧泉穴,即搓腳底。手心相對互搓至雙手發熱,用右手搓左足心***腳底前1/3正中間的位置***,用左手搓右足心,直到感覺發熱為止。

  3、食療助眠法

  可食用一些清心安神的食物,比如百合、蓮子等。這裡向大家推薦一款藥膳———酸棗仁粥。取炒過的酸棗仁30~50克,在水中煮15分鐘,將酸棗濾出,用過濾出的水煮粥食用。不過,這款助眠粥可能會對消化道有一定的刺激性,消化功能不好的人應謹慎食用。

  中醫告訴你五臟害怕的事情

  1、肝臟怕胖

  肥胖容易引起脂肪肝,嚴重者會引發肝纖維化,繼而發展為肝硬化、肝癌。所以,人們應避免多吃油膩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難以消化,會加重胃腸道負擔,誘使肝炎發作,還會使難以分解的脂肪在肝臟內堆積,演變為脂肪肝。

  專家建議:應該均衡飲食,少吃油膩、煎炸的食物,每天保證6~8個小時的睡眠,戒除熬夜等陋習。限制飲酒量,提高健康意識,不要拿生命開玩笑。肝臟是人體最大的解毒器官,大多數藥物都需要經肝臟代謝,由此引起的藥物性肝損害發生率也很高。所以,使用藥物時應注意其不良反應,不要擅自用藥。

  2、心臟怕累

  中青年猝死事件頻頻見諸媒體,過度勞累是心臟的頭號天敵。心源性猝死不是一時造成的,長期作息不規律,以及壓力過大、抑鬱或情緒波動、肥胖、大量抽菸喝酒等,都可能引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導致血栓形成等急性病變,也會導致冠狀動脈痙攣或使冠狀動脈嚴重狹窄的患者心肌氧耗量明顯增加,出現急性心肌缺血,從而發生猝死。

  專家建議:對心臟來說,健康的生活方式無比重要。每天應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和良好的心態、飲食宜清淡、戒菸限酒、適量運動。不得不熬夜時,要定時起身運動,熬夜後注意補充果蔬、蛋白質。有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人群,要堅持規範用藥,定期體檢及做心臟專項檢查,建議30~45歲的人群每年做1次,45歲以上者每年2次。

  3、胃怕生冷

  對於我們的胃來說,“冷”是最難以接受的。因為一旦胃部受到了寒冷空氣後者食物的刺激的話,很容易引起胃部的痙攣,絞痛,腹瀉等不適的症狀。夏天要到了,很多人喜歡吃一些冷的東西來解暑降溫,雖然當時感到了一絲的涼爽,殊不知自己的胃卻遭殃了,冷的食物進入胃部,會是胃部的血管快速的收縮,血量就會減少,導致消化功能的不協調,從而影響我們的消化吸收。

  專家建議:要想讓胃舒服,就要儘量“討好”它。除了保證三餐規律、每餐八分飽、細嚼慢嚥等健康的飲食習慣外,還要注意以下幾點。在高溫環境下,人體代謝速度加快,體內的鈉、鉀等電解質流失較快,所以應保證營養均衡,蛋白質的攝入不可減少,要適當吃些魚類、瘦肉、雞肉、蛋、奶製品、豆製品,同時要多吃新鮮果蔬;夏季出汗較多,胃口不佳時,最好吃些湯粥類食品,如綠豆湯、百合粥等,既能防暑清熱,又能解毒開胃。

  4、肺怕差環境

  肺對環境的要求很高,清新的空氣是它的最愛。在尾氣密集、煙味瀰漫的環境內待太久,肺就會提出抗議。肺本身有一套很完善的自淨體系,即使是直徑小於2微米的顆粒也會被吸入,被肺泡的巨噬細胞吞噬,並最終經呼吸道隨痰排出體外。但如果持續大量吸入顆粒物,肺這道防禦屏障就會慢慢變得脆弱。過多的可吸入顆粒物沉澱,會降低肺吸入氧氣的能力,使肺泡中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和生存能力下降,導致肺排除汙染物的能力下降。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介紹的中醫養生的一些做法,希望本文的介紹能令你改掉生活中的壞習慣小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