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腹水疾病有什麼典型症狀

  肝腹水一種比較多見的情況。那麼肝腹水疾病有哪些典型症狀呢?下面小編就來告訴你的肝腹水疾病的相關典型症狀,歡迎閱讀。

  肝腹水疾病的典型症狀

  一、肝腹水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病人僅有輕微的腹脹,因此肝硬化晚期病人如果出現稍明顯腹脹、腰圍增大、下肢浮腫等情況時要及時到醫院檢查,及早發現肝腹水的症狀。

  二、隨著肝腹水的增多,病人開始出現明顯的腹部膨隆,肝腹水的症狀也會越來越明顯,大量肝腹水可造成膈肌運動受阻,導致呼吸急促。

  三、門靜脈壓力增高也是肝腹水最明顯的八大症狀表現之一,當超過300MMH2O時,腹腔內臟血管床靜水壓增高,組織液回吸收減少而漏入腹腔。

  四、肝靜脈迴流受阻時,血將自肝竇壁滲透至竇旁間隙,致膽淋巴液生成增多每日約7-11L,正常為1-3L,超過胸導管引流的能力,淋巴液自肝包膜和肝門淋巴管滲出至腹腔。

  五、白蛋低於31G/L時,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致血液成分外滲。

  六、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致水的重吸收增加。

  七、繼發性醛固酮增多致腎鈉重吸收增加。

  八、致交感神經活動增加,前列腺素、心房以及激肽釋放酶-激肽活性降低,從而導致腎血流量、排鈉和排尿量減少。

  肝腹水患者的飲食方法

  1.多吃含鋅、鎂豐富的食物。

  肝硬化的病人普遍血鋅水平較低,尿鋅排出量增加,肝細胞內含鋅量也降低,當飲酒時,血鋅量會繼續降低,應嚴禁飲酒,適當食用瘦豬肉、牛肉、蛋類、魚類等含鋅量較多的食物。為了防止鎂離子的缺乏,如多食用綠葉蔬菜、豌豆、乳製品和穀類等食物。

  2.合理應用蛋白質。

  為促進肝細胞的修復與再生、應增加蛋白質供給,一般應占總熱能的15%,特別應保證一定數量優質蛋白,如動物性蛋包質、豆製品等的供給。但是一定要注意不能過多的補充,一旦過量容易引起肝昏迷現象。對腹水患者尤其要注意。

  3.限制膳食中的鹽與鈉。

  當有水腫或輕度腹水的病人應給予低鹽飲食,每日攝入的鹽量不超過3克;嚴重水腫時宜用無鹽飲食,鈉應限制在500毫克左右。禁食含鈉較多的食物。做各種菜餚時,先不放鹽或醬油,當把菜炒熟時最後放鹽或醬油,或者炒熟後再放醋、醬油、鹽吃。這樣既有味道,又限制了鈉鹽的攝入。其他含鈉較高的食品,如海產品、火腿、松花蛋、肉鬆等也應嚴格控制。每日進水量應限制在1000毫升~1500毫升。

  4.肝腹水患者要保證維生素的供給。

  維生素C直接參與肝臟代謝,促進肝糖原形成。增加體內維生素C濃度,可以保護肝細胞抵抗力及促進肝細胞再生。腹水中維生素C的濃度與血液中含量相等,故在腹水時應補充大量的維生素C。吃水果時應剝皮或榨成汁飲用。

  另外,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等B族維生素以,對於改善症狀有重要作用。除了選擇富含這些維生素的食物外,也可口服多種維生素製劑,腹水患者要保證維生素的供給。

  肝腹水的治療方法

  1.原發病的治療

  腹水的治療方案應依原發病而定。如結核性腹膜炎時應給予抗結核治療;對腹腔臟器穿孔引起的化膿性腹膜炎應予外科治療;對腫瘤性腹水則應根據病情給予手術切除、化療、放療或介入治療。

  2.基礎治療

  包括臥床休息和飲食治療。腹水預示疾病的嚴重性。不論何種病因所致的腹水,都不能忽視基礎治療。

  3.臥床休息

  臥床休息對心、肝、腎功能的恢復都極為重要,有利於腹水的消退。臥床休息一方面可增加肝血流量,降低肝代謝負荷,促進腹水經隔膜的淋巴間隙重吸收;另一方面,能使腎血流量增加,改善腎灌注,消除水鈉瀦留。

  4.飲食治療

  豐富的營養、足夠的熱卡對疾病的恢復是必要的。補給內容應因病而異,如低蛋白血癥時應補充蛋白質及維生素;而對於嚴重腎功能和肝功能衰竭者,蛋白質則應有所限制,以碳水化合物為主;對於肝性腹水,應有足夠熱卡,每日保證熱量在2000Kcal以上,以補充碳水化合物為主,蛋白質每天1~1.2g/kg,肝性腦病時蛋白應限制在每日0.5g/kg左右。

  應補充適量脂肪。為了減少分解代謝,肝硬化病人應提倡兩餐之間再進食。高歌等報道對28例頑固性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原治療基礎上,短期靜脈給予20%脂肪乳250ml,隔日一次,5~6次為一療程。結果顯示病人精神、食慾均顯著改善,16例腹水消退,10例腹水減少,認為20% 脂肪乳劑配合治療有助於改善肝硬化頑固性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