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大便不正常怎麼辦

  寶寶的大便反應寶寶的健康狀況,通過大便的形狀、顏色等都可以表現出來。那麼寶寶每天大便的次數是多少算正常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寶寶大便幾次正常

  寶寶的大便情況對孩子能很好地分析出寶寶的身體狀況,一般情況下,寶寶出生後10小時內開始排出胎便,為黑綠或深綠色,粘稠、無臭、有點像鋪路用的瀝青。胎便是由膽汁、腸道分泌物、脫落上皮細胞和孩子在胎內吞入的羊水、胎毛等組成。一般在2—3天內排完,每天約3—5次。若生後24小時不見胎便,應懷疑是否消化道先天畸形而致糞便梗阻,須及時診治。

  出生3—4天后,胎便逐漸過渡到普通嬰兒糞便。四個月以內以乳類為主食的寶寶,其正常大便多為糊狀,稠度均勻,頗像細沙和水後的膏狀,可有少許如辣椒籽大小的顆粒狀物。母乳餵養的孩子大便多呈金黃色,偶而稀薄如水後濃羹樣,可微帶綠色,有酸味,無臭,每日排便2—4次。初生時可能次數多些,每天4—5次,甚至每次餵奶後都要排便,這是因為母乳容易消化,利於排出,以及腸道輸入食物後的反射性蠕動。如寶寶每日排便4—5次或更多,或相反,2—3天才排一次,但大便性狀如常,孩子體重增加,精神狀態好,則不必過濾。

  另外,如果新生兒吃的是配方奶,那麼大便通常呈淡黃色或土黃色,比較乾燥、粗糙,如硬膏樣,常帶有難聞的糞臭味。對於奶粉餵養的寶寶,大便主要不是看多少天一次,而是週期規律和性狀如何。有的寶寶一天一次,有的寶寶兩三天一次,有的甚至更長,但只要週期有規律,大便糊狀無泡沫,顏色正常,就都是正常的。 ...

  

  健康的便便對寶寶的成長很重要,爸爸媽媽千萬不要忽視這一點,以為寶寶一兩天不排便沒關係,其實這樣對寶寶的成長很不利。那麼如果寶寶不拉大便,應該怎麼辦呢?首先需要判斷到的是寶寶好幾天沒大便,明顯是便祕了,必須要儘快幫寶寶排便,否則毒素在寶寶體內積聚過多,會嚴重影響寶寶身心健康。那具體該怎麼做呢?

  一、多給寶寶吃富含粗纖維的蔬菜。比如芹菜、花菜等。多吃含粗纖維的蔬菜能加快腸胃蠕動,刺激寶寶加快排便。

  二、多給寶寶吃香蕉。香蕉味甘性寒,可清熱潤腸,促進腸胃蠕動,但脾虛洩瀉者不要多吃。儘量每天飯後半小時吃比較好。

  三、多給寶寶生吃蘋果。蘋果中的果膠和鞣酸有收斂作用,可將腸道內積聚的毒素和廢物排出體外。其中的粗纖維能鬆軟糞便,利於排洩;有機酸能刺激腸壁,增加蠕動作用。每天給寶寶吃個蘋果,非常有助於寶寶排便。

  四、多給寶寶喝水。水能增加胃酸和消化液分泌,加快腸胃蠕動,幫助寶寶順暢的排便。

  以上的方法都是簡便易行的基本方法,寶媽只要稍微用心都十分容易實現的,當然使用了上述方法後,接下來的重大任務就是要讓寶寶多蹲一蹲,以刺激屁股順利的排便。

  如果寶寶還是一直哭鬧不安或表情十分痛苦,那此時爸爸媽媽一定要帶寶寶去專業的兒童醫院檢查一下,看看寶寶具體的身體情況以求心安。 ...

  寶寶大便出血怎麼辦

  相信很多新爸新媽第一次見到寶寶大便出血,會十分的驚慌和害怕,其實這是屬於正常的寶寶大便現象,爸爸媽媽不要被嚇壞了。臨床上寶寶便血要鑑別診斷的疾病相當多,很多家屬直覺地懷疑是由痔瘡引起,事實上痔瘡在兒科中相當罕見。那寶寶為什麼會出現便血?寶寶大便出血該怎麼辦?

  首先新爸新媽要淡定並區分寶寶是什麼部位出血。上消化道出血常有嘔血,如有便血則血液與糞便充分相混,像柏油樣;下消化道出血時血液不與糞便相混,或僅在便後滴血。其次要根據寶寶的年齡,新生兒便血大多由於嚥下母親產道或乳頭破裂的血,或患有新生兒自然出血症,出血性壞死性小腸炎、消化道畸形等。

  如是寶寶是便祕引起的,就要解決大便問題。每天多喝水,飲食中多新增輔食,儘量新增蔬菜、水果,富含纖維素的粗糧,但不易過飽,以免食積。飲食的調節對寶寶的大便正常與否影響是重大,也是最健康最營養的緩解方式,寶媽可要學起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