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

  曾有人說過,一個國家的命運與其說是操縱在掌權者的手中,不如說是掌握在父母親們的手裡——社會的未來必須由新生一代去承當,而父母親們就肩負著塑造未來的重任。下面我們具體瞭解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

  :

  首先,教育要從瞭解孩子,理解孩子開始,加強與孩子的感情交流,建立良好的家庭人際關係。瞭解,就是要懂得孩子的性格、興趣、愛好以及心裡想什麼,平時主要做什麼,交往的人是些怎樣的人等。理解,就是不要忽視孩子在家庭中的作用,在家庭中有他發表意見的一席之地,而不能說“小孩子懂什麼”。家中大事應聽取他們的意見,建設家庭民主化,即讓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的權利和地位得到尊重。尊重兒童在家中的權利、地位,不是一味德寵愛嬌慣孩子,置於“小皇帝”地位。對孩子百依百順,不是尊重,是溺愛。

  其次,教育要身教重於言教。在家庭中,孩子是在家長的影響和教育下,在認識周圍的世界中成長的,家長對待人生、事業、生活以及對待他人的態度,都對孩子產生重要的影響。因此,家長要不斷提高自身素質。

  在上述瞭解和理解孩子的基礎上,在重視身教重於言教的同時,講究“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的教育方法,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列舉常見的幾種型別孩子的表現及主要教育方法:

  第一類:精力過剩的孩子。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愛玩,愛鬧,愛打架,難以管教,但他們較聰明好動,反應快,接受能力強。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與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讓他們明白自己不是一個“不聽話的孩子”,這樣他們容易在心理上接受教育和指導。其次,要適當放手,管教適度。管教若太嚴,與他們性格不對勁,就會適得其反。要給他一定自由,一定的活動時間和空間。再次,耐心教導:即耐心教育與疏導,通過講道理,使孩子明白自己的一些“主見”並不那麼好,並不那麼符合社會道德與規範,從而自願放棄自己的“主見”,克服自己的毛病,逐步走向成長之路。

  第二類:上課不專心聽講的孩子。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上課多動、好玩、愛講話,甚至在家中學習也表現出心不在焉。對此類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長說,“那是學校的事,不該我來管,我又不能坐在孩子旁邊。”實際上,訓練孩子專心聽講,要從日常生活入手,因為生活習慣和學習習慣是緊密相關的。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父母要訓練讓孩子聽一遍就馬上做到;其次,在生活中,家長可以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聽話能力,如安排三、四件事,先做什麼,後做什麼,最後做什麼,家長觀察孩子是否如此;再次,家長要有意識地訓練孩子的注意力,和孩子講話,一定要孩子看著你的臉聽;第四,家長還可以告訴孩子一些聽講的小竅門;第五,家長應儘量要求孩子複述課堂內容,或談上課中印象最深的問題。

  第三類:追求金錢與物質享受的孩子。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穿要名牌,吃要精品”,講究吃穿。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家長自己要以身作則,艱苦樸素,告訴他們自己孩子時代的生活經歷和故事;其次,家長要把家庭收支計劃告訴孩子,並適當徵求孩子的意見;再次,有效地教育孩子計劃用錢,並用典型事例來教育孩子。

  第四類,對長輩教育抱無所謂態度的孩子。此類孩子對父母,師長的教育,充耳不聞,當耳邊風。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讓孩子理解父母的一片苦心,理解父母、師長的任何一種教育方法都是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其次,要在感情融洽的氣氛中進行教育,消除他們的“敵意”,使他們願意聽從教導;三要給孩子以說話的權利,讓他說原因,說理由,哪怕是不正確或不真實的;四要多一點寬容,教育之後,還會做錯事,要給予改正的機會,要有耐心,要等待;五是教育孩子的語氣要堅定,父母兩人說話口徑要一致,有的父母嘻嘻哈哈,有的漫不經心,有的輕描淡寫,有的各唱各的調,這都不利於教育。

  第五類,具有嚴重惰性的孩子。此類孩子主要表現為學習被動,作業不完成,生活散漫。

  教育的主要方法:首先要以平時的家務事開始訓練,不要讓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其次是幫助孩子制定計劃,並加強督促檢查;三是父母要以身作則,事事起表率作用;四是要從孩子力所能及的日常小事上培養勤勞的習慣,並持之以恆,堅持訓練。

  總之,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只要堅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持之以恆”的教育原理配合老師,作好學校教育工作 。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都很重要,家長只有與學校與老師密切配合,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孩子入學以後,雖然我們的工作很忙,常是早起晚睡,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不多,但我們經常通過孩子瞭解他在班上和學校的情況,也通過與老師的聯絡,檢查作業,發現孩子在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對於學校的各項要求,我們老師對學生的愛與父母對子女的愛一樣深。孩子在無數老師的辛勤培育下茁壯成長 ,從小學到初中、高中 、大學 到讀研 , 一路走來 ,成績都是非常的優秀。

  家庭是第一個染缸,學校是第二個染缸,社會是第三個染缸,第一個染缸是人生的第一道著色,都是在底色的基礎上著色的,所以家庭這一道著色對一個人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的形成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甚至會影響一個人的一生

  美國人教子十二法則

  1、歸屬法則: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2、希望法則: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3. 力量法則:永遠不要與孩子鬥強。

  4. 管理法則: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責任。

  5. 聲言法則:要傾聽他們的聲音。

  6. 榜樣法則: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榜樣是巨大的。

  7. 求同存異法則:尊重孩子對世界的看法,並儘量理解他們。

  8. 懲罰法則;這一法則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和報復心理,慎用。

  9. 後果法則:讓孩子瞭解其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

  10. 結構法則:教孩子從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 二十碼法則:尊重孩子的獨立傾向,與其至少保持二十碼的距離。

  12. 四W法則:任何時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誰在一起,在什麼地方,在幹什麼以及什麼時候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