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夜吃餃子的由來

  除夕,又稱大年夜,指農曆臘月***十二月***的最後一個晚上。

  除,是除去的意思;夕,是夜晚的意思。所謂除夕,就是送走舊年的最後一個夜晚,迎來新年的第一個清晨,辭舊迎新,永珍更新。大部分的地方都有在除夕夜吃餃子的習慣,而吃餃子的來歷你又知道多少呢?

  除夕吃餃子的來歷

  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民間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佳期餚。

  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到南北朝時,餛飩“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據推測,那時的餃子煮熟以後,不是撈出來單獨吃,而是和湯一起盛在碗裡混著吃,所以當時的人們把餃子叫“餛飩”。這種吃法在我國的一些地區仍然流行,如河南、陝西等地的人吃餃子,要在湯裡放些香菜、蔥花、蝦皮、韭菜等小料。

  大約到了唐代,餃子已經變得和現在的餃子一模一樣,而且是撈出來放在盤子裡單獨吃。

  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清時已有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這時正是農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過年吃餃子有很多傳說

  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

  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狀態,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

  二說與女媧造人有關

  民間流傳吃餃子的民俗語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摶土造成人時,由於天寒地凍,黃土人的耳朵很容易凍掉,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黃土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吃。

  餃子成為春節不可缺少的節目食品,

  究其原因:

  一是餃子形如元寶

  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

  二是餃子有餡

  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裡,以寄託人們對新的一年的祈望。

  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裡。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

  有些地區的人家在吃餃子的同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臺灣人吃魚團、肉團和髮菜,象徵團圓發財。

  餃子這一節目佳餚在給人們帶來年節歡樂的同時,已成為中國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除夕為什麼要吃餃子

  1、吃餃子的來歷

  我國北方,特別是北京、天津的人們愛吃餃子。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之交,立冬是秋冬季節之交,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

  現在的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各式各樣的餃子賣得很火。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除夕吃餃子來歷

  2、除夕吃餃子的推薦

  立冬養生推薦胡蘿蔔羊肉餃,其主要是有著改善胃病,治脾胃虛冷是很有幫助的。胡蘿蔔性溫,可調補中焦和腸胃等。而羊肉補氣養血,溫中補腎。非常適合氣血虛、胃寒的患者。

  做法:胡蘿蔔和蔥姜清洗乾淨備用,花椒衝乾淨後用開水泡30分鐘左右;洗好的胡蘿蔔用擦絲器擦絲後剁碎,蔥和生薑剁碎備用;泡好的花椒水***用來去羊肉的羶味***逐次加入羊肉餡中,攪打至羊肉上勁;加入蔥末和薑末攪拌均勻;加入剁好的胡蘿蔔碎,加入上述各種調料攪拌均勻;擀皮,包餃子。包成自己喜歡的形狀,下鍋煮熟開吃。

  3、白蘿蔔豬肉黑木耳餃的做法

  做法:肥瘦豬肉剁成細泥;木耳剁成末;蘿蔔擦成細絲用開水煮透,過晾後擠幹水分,剁成細末。豬肉放盆中加蔥薑末、醬油、鹽、味精、胡椒粉攪勻,再加蘿蔔末、木耳末、海米末、雞蛋、植物油和鹽、味精攪勻成餡。餃子粉加水和勻,醒1個小時後,下成60個劑子,擀成薄皮,分別包上餡,放開水中煮熟,食用時帶大蒜汁。

  餃子皮的做法

  餃子皮的原料:餃子專用麵粉。

  餃子皮的配料:水。

  方法/步驟:在和麵盆中放入適量麵粉,加入一小勺鹽。

  再在麵粉盆中加入一個雞蛋清,加入雞蛋清的餃子皮,包成餃子,煮熟後撈在碗裡不容易粘住。

  用一小碗放入涼水開始和麵,先加入少量水,用手或者筷子,將麵粉和成麵疙瘩。

  除夕吃餃子來歷

  然後再用手把麵疙瘩用力按壓到一快兒。

  再把麵糰上面用手蘸有點水,再繼續揉,反覆蘸水揉麵2-3次後,用鍋蓋蓋住,醒30分鐘。

  面醒好後,取一小塊,搓成長條,用刀切成小劑,或者用手拽也行。

  用小擀麵杖將小面劑檊成圓形,就可以包餃子了。

  餃子餡鹹了怎麼辦

  如果是已經包好的,那麼調湯汁的時候,多放點醋,蘸著吃。不會感到那麼鹹。

  如果拌好餡了,還沒包。可以加點糖,可以中和鹹味。

  在煮的時候可拿一個洗淨的土豆切成兩半放入湯裡煮幾分鐘。

  用摻有白酒的水浸泡,有明顯的去鹹效果。

  除夕吃餃子來歷

  再加點餡進去,剩下的餃子餡包好冷凍起來,下次再做也可以,但是如果是素餡的餃子餡這樣做可能會影響口感。或者包的時候餡小一點。如果餡裡能擠出水分,擠出點水分。

  附帶餃子做法:豬肉剁餡,加入鹽、姜粉、色拉油、香油攪拌上勁兒,放入切好的韭菜,再放入一個雞蛋攪拌均勻。麵粉加水和成光滑麵糰,將麵糰揉成長條,切成大小均勻的面劑,壓扁,擀成圓片。將餡料包入面片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