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為什麼吃餃子

  為什麼除夕夜要吃餃子呢

  這也有故事滴.......

  每年家裡包餃子

  都會挑幾個餃子在裡面藏個鋼鏰兒

  誰吃到了就預示著新的一年都會好運

  除夕為什麼要吃餃子?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

  餃子受到了很多年輕人的輕視

  但是不管你是北方人,還是南方人

  過年,總還是得

  吃點餃子的......................吧?

  不糾結了,我們今天就來說說

  餃子到底是啥玩意??

  畢竟上下五千年

  長就有長的好處

  就是啥都可能挖到實物

  在山東滕州考古***春秋時期***

  其實就發現過

  “疑似餃子”

  為什麼說疑似呢?

  因為還沒看清 ↓↓↓

  所以...

  現在能看見最早的餃子文物

  就是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唐代餃子

  ↓↓↓

  ***嗯各位壯士,

  來一口公元700年包的餃子壓壓驚?***

  BTW...

  世界最早的麵條也是中國出土的

  ↓↓↓

  在青海

  ***大概是因為西北地區氣候比較乾燥吧***

  哈哈哈,所以...

  有歷史實物就是流弊

  記得《六人行》裡Joe說:

  "很難想象義大利麵居然是中國人發明的"

  You can you up

  有本事你羅馬考古也來一碗麵呀!!!

  Anyway

  無論餃子是哪個朝代發明的

  反正...都是在中國

  而且,餃子在很早以前就是

  咱北方老百姓喜大普奔的

  四大主食之一

  說到這裡,遊說小君君有點納悶

  你說其他三大主食還可以理解↓↓↓

  那餃子呢?

  薄面皮+肉餡

  可以是餛飩

  可以是燒賣

  也可以是小籠包子呀

  為什麼非得捏成 ↓↓↓

  月牙形

  才是餃子???

  難道是為了方便筷子夾??

  那幹嘛不能捏成

  這不科學呀...

  於是小君君不辭辛苦

  又去翻閱了眾多資料

  最後發現...

  就是...沒有明確說法

  ***啥都沒發現............***

  只找到了

  一個傳說...

  很久很久以前...

  很多窮苦的百姓

  過著飢寒交迫,衣不遮體的生活

  ........

  一到寒冬臘月耳朵都會凍掉

  ***肯定是凍瘡惹的禍啦...***

  為了救死扶傷

  神醫張仲景同學把

  家裡剩下的碎肉和麵皮混在一起

  捏成耳朵形狀,分給窮人吃

  果然...再沒有人凍掉耳朵啦

  再後來............

  ***好吧,遊說君編不下去了***

  但....

  咱老祖宗不是一直有個說法麼

  ↓↓↓

  吃什麼補什麼

  好吧,也許當初捏餃子的時候

  就是為了不讓耳朵凍掉吧...

  餃子的誕生

  大概、也就、只能

  清楚到這裡了...

  那...

  為什麼過年就要吃餃子呢?

  ***南方的同學,先不要不服啊***

  這種沒什麼定論的問題

  又讓小君君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翻完厚厚的辣麼大堆飲食文化資料

  小君君漸漸理清了思路

  ........

  讓我們回到古代平民的生活

  沒有拖拉機、沒有殺蟲劑、沒有化肥

  平民每日只能

  碰到好年,收成不錯

  最多也就填個飽肚

  要是遇到天災、人禍、戰爭等等

  平民除了逃荒捱餓

  就只能死給你看了...

  就算在富足的唐代

  大家本該過得美美的了吧

  但,杜甫不是還曰yue過↓↓↓

  要知道那可是中國歷史上最富強的

  開元盛世呀!!!

  嗨...一說都是淚

  反正古代礙於生產力發展...

  普通平民能吃飽就很不錯了

  大概也就只能這樣想想了...

  ***別說古代了

  80年代,我們也很少吃到肉的***

  再來看看北方的四大主食

  ↓↓↓

  俗話不是說

  好吃不過餃子,xxxxxx

  ***毫不猶豫說出下句的童鞋,請你站出來!***

  餃子為啥辣麼好吃

  還不是有肉!有肉!有肉啊!

  而咱們不是一直有個傳統...

  過年的時候必須吃頓好的啊!!!

  作為窮老百姓心目中

  最好吃的,又能夠得到的美食

  ***對吧,總不至於是麵條、饅頭、包子吧***

  何況,餃子還長得那麼像元寶...

  於是,一年又一年

  餃子也就成了我們年末美食的象徵

  特別是迎新的時候

  能飽飽地吃上一頓美味的餃子

  同時期望明年還能經常吃到美美的餃子

  也就成為了大多數老百姓的願望

  漸漸地,過年吃餃子也就慢慢演變成

  一種民間文化...

  史書上記載

  “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

  ***好吧,這是民諺***

  明朝《明宮史》

  “五更起……,吃水點心,即扁食也。”

  ***扁食就是餃子***

  可以看出當時就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

  最後再來聊聊

  餃子名稱的由來

  餃子雖然很早就被髮明瞭

  但是名稱一直不是很固定

  唐朝時,大多數人還稱呼所有的麵食為

  湯 餅

  也就是

  要是唐朝的人穿越來到現在

  .........

  後來到了明朝...

  一個除夕夜上

  加個食字旁

  餃 子

  這個名字也就誕生了...

  ***這是其中一個較為靠譜的說法***

  所以

  對我們中國人來說,

  是重要的辭舊迎新點

  ***看過春節聯歡晚會的童鞋

  我想你應該懂的***

  自從在更年交子吃餃子

  成為了特有的習俗

  咱們老祖宗也就給這個過程

  賦予了更多的文化寓意

  比如:

  餃子餡必須是肉+菜

  諧音 有財***you cai***

  剁餡聲一定要響而且長

  寓意 長久有餘財

  除夕餃子的擺放也有定規

  ↓↓↓

  寓意:久久福不盡

  煮餃子要故意煮破幾個

  象徵漲財、掙財

  等等等等.......

  總之,除夕夜包餃子、吃餃子

  已經成為我們中國人過春節必備的環節

  不僅象徵著

  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而且更是

  親人團聚、辭舊更新的象徵

  跟親人一起包餃子、吃餃子

  是一種幸福

  除夕大家千萬別忘了吃幾個哦

  吃完,看完記得轉一下,

  讓你的親朋好友再忙也別忘了

  除夕吃幾個餃子呀!!!

  把這份幸福傳遞出去

  把我們的文化傳承下來

  【美食】除夕為什麼要吃餃子?

  按照民俗的解釋

  “除夕”這一天是人、鬼、神交戰之日,因此,必須要人人蔘與,才能獲得來年的吉祥平安。

  鬼乃“夕”也,它是人間一年的晦氣所孕育而生成的厲鬼。“夕”在臘月三十日,新舊交替的子時時分,便會出來遺害人間!此時,要人神齊力才能把它除之。每年臘月三十的這一天,上天會派通力天神“年”來人間降魔除鬼,而“年”在除夕的時候,只有九成的功力,證明“夕”這個厲鬼很厲害,必須要由人來協助才能把“夕”除之。因此,人要在“除夕”的子時時分共燃爆竹,來協助“年”把貽害人間的厲鬼“夕”除掉。

  在除夕的交子時分,人吃了餃子會通身添力。然後,男女老幼齊鳴鞭炮,幫助天神除掉厲鬼,再虔誠地貼上新的灶王爺畫像,並在財神爺和灶王爺的畫像前供奉上以餃子為主的美食,取意來年平安吉祥財源滾滾之意。這就是“爆竹聲聲除舊歲***祟***”這一習俗的由來。

  魚形餃

  步驟一:先將餃子的尾部相粘合,捏緊。

  步驟二:左右兩邊各用大拇指向外疊出一個褶,一邊捏緊中部。

  兩步就做好了,看起來真的像一條魚呢~

  小鎖餃

  步驟一:把餃子皮從中部壓實。

  步驟二:兩個大拇指各按住餃子的一邊,再用力往中間合攏。

  這樣包出來的餃子上面會有一個可愛的小十字,賞心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