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節為什麼吃臘八粥
臘八節飲食傳統就是吃臘八粥,那麼,為什麼呢?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閱讀。
為什麼吃臘八粥?
說到臘八粥,就必須說到臘八節,此節日起始於周代。我國自古就重視農業。每當農業生產獲得豐收時,古人便認為是天地萬物諸神助佑的結果,要舉行慶祝農業豐收的盛大報謝典禮,稱為大蜡。《郊特牲》之中記載說:“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祭萬物而索鄉之也。”蜡祭儀式結束以後,古人要進行宴鄉活動,用新產的黍糜做粥,大夥兒聚餐,歡度佳節。那應該是早期的八寶粥。
真正意義上的八寶粥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臘八粥熬好之後,要先敬神祭祖。之後要贈送親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後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臘八粥,儲存著吃了幾天還有剩下來的,卻是好兆頭,取其“年年有餘”的意義。如果把粥送給窮苦的人吃,那更是為自己積德。
臘八粥在民間還有巫術的作用。假如院子裡種著花卉和果樹,也要在枝幹上塗抹一些臘八粥,相信來年多結果實。
至於臘八粥用料,北宋以杏仁、桃仁、果脯、江米、黃豆、豆子等;南宋時以胡桃、松子、柿慄之類;元代粥色則是殷紅的,亦稱紅糟粥、硃砂粥,可能用赤豆、蓮子、花生、紅棗之類致紅的原料。
臘八粥營養豐富,是食療佳品
臘八粥以多種食物煮在一起,不僅營養豐富,有的還有藥用價值。清代營養學前曹燕山撰《粥譜》,對臘八粥的健身營養功能講得說盡、清楚,調理營養,易於吸收,是“食療”佳品,有和胃、補脾、養心、清肺、益腎、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安神的作用。這些已都被現代醫學所證實。對於老年人來說,臘八粥同樣也是有益的美食,不論哪種臘八粥,都有暖肚、潤腸、補脾、清肺等功能,利於健康。
“臘八粥”的主要原料為穀類,常用的有粳米、糯米和薏米。粳米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等成分,具有補中益氣、養脾胃、和五臟、除煩止渴、益精等作用。糯米具有溫脾益氣的作用,適於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對於虛寒洩利、虛煩口渴、小便不利等有一定輔助治療作用。薏米具有健脾、補肺、清熱、滲溼的功能,經常食用對慢性腸炎、消化不良等症也有良效。薏米富含膳食纖維有預防高血脂、高血壓、中風及心血管疾病的功效。
豆類是“臘八粥”的主要配料,常用黃豆、赤豆等。黃豆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鈣、磷、鐵等,營養十分豐富,並且具有降低血中膽固醇、預防心血管病、抑制多種惡性腫瘤、預防骨質疏鬆等多種保健功能。赤豆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等。中醫認為其具有健脾除溼、利水消腫之功,對於脾虛腹瀉以及水腫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臘八粥的傳說
臘八節,民間大都流行喝臘八粥。關於喝臘八粥的由來,民間還流傳著許多故事。
一說,當年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入山修行,長途跋涉,走得又餓又累,昏倒在河邊,正遇一個牧羊女從此經過,將他救起,並喂他一碗用雜穀米熬成的粥,佛祖從此“得道成仙”,這天正是臘月初八。因此,有不少廟堂都在每年的臘月初八舉行儀式,熬“臘八粥”敬佛和施捨給窮人。
一說,臘八節來自“赤豆打鬼”的風俗。傳說上古五帝之一的顓頊氏,三個兒子死後變成惡鬼,專門出來驚嚇孩子。古代人們普遍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認為大人小孩中風得病、身體不好都是 由於疫鬼作祟。這些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怕赤***紅***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說法。所以,在臘月初八這一天以紅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一說,秦始皇修建長城,天下民工奉命而來,長年不能回家,吃糧靠家裡人送。有些民工,家隔千山萬水,糧食送不到,致使不少民工餓死於長城工地。有一年臘月初八,無糧吃的民工們合夥積了幾把五穀雜糧,放在鍋裡熬成稀粥,每人喝了一碗,最後還是餓死在長城下。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臘八粥”,以資紀念。 一說,西晉時有個極懶的青年人,平素遊手好閒,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屢勸無效,然而到了年末的十二月初八,家裡斷炊了,那小夥子飢腸難熬,遍搜米缸、面袋和家裡的罈罈罐罐,將剩粒遺粉連同可食的殘碎物,過洗入鍋,煮了一碗糊狀粥喝下,從此,苦思悔恨,狠下決心痛改前非。當地人們便藉此教育子女,每逢臘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臘祭日不忘祖先勤儉之美德,又盼神靈帶來豐衣足食的好年景。
一說,臘八節出於人們對忠臣岳飛的懷念。當年,岳飛率部抗金於朱仙鎮,正值數九嚴冬,岳家軍衣食不濟、挨餓受凍,眾百姓相繼送粥,岳家軍飽餐了一頓百姓送的“千家粥”,結果大勝而歸。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飛死後,人民為了紀念他,每到臘月初八,便以雜糧豆果煮粥,終於成俗。
另外,關於臘八粥的來源還有一種民間傳說。相傳朱元璋幼年時家境貧苦,為人放牧,經常飢腸轆轆。一日,忽然看到田邊有隻碩鼠鑽入洞中,他用一根樹枝掏了掏,竟發現鼠洞內藏有玉米、芸豆等多種雜糧,於是他將這些雜糧洗淨熬粥充飢,吃得十分香甜。後來朱元璋起義成功,當了明朝皇帝。他吃膩了珍饈美味,回想起當年喝的“雜糧粥”感到餘味尚存,遂命御膳房熬製。御廚在粥中放入芡實、蓮子、桃仁、栗子、小棗等;朱元璋覺得十分好吃,於是賜予文武百官品嚐,不久流傳民間形成習俗。
然而此說並不可信,因為臘八粥在宋代已被普遍食用。臘八處於秋收後的一段農閒時期,粥料的多種多樣,象徵著豐收的喜悅。同時對來年的五穀豐登充滿希冀和憧憬。臘八的到來,意味著春節已經離我們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