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臘八節吃什麼

  北方人過臘八節很熱鬧,廣東也過臘八節,你知道廣東臘八節吃的食物嗎?以下是小編為你介紹的廣東臘八節吃的食物,歡迎閱讀。

  廣東臘八節吃的食物

  廣東也有人過臘八,不過主要在珠三角一帶,是客家人從北方帶來的習俗,但用來做臘八粥的材料已經有所不同,比如北方多用小米、紅棗,而南方則多用糯米、百合、蓮子等等。

  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閤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

  各地臘八食俗

  西北臘八節的習俗:臘八節在陝北高原,熬粥除了用多種米、豆之外,還得加入各種乾果、豆腐和肉混合煮成。吃完以後,還要將粥抹在門上、灶臺上及門外樹上,以驅邪避災,迎接來年的農業大豐收。而且,臘八這天忌吃菜。如果這天吃菜的話,莊稼地裡就會雜草多。臘八這天人們除了吃臘八粥,還得用粥供奉祖先和糧倉。

  陝西臘八節的習俗:有些不產或者少產大米的地方,人們不吃臘八粥,而是吃臘八面。用各種果品、蔬菜做成臊子,把麵條擀好。到臘月初八早上全家人一起吃。

  甘肅臘八節的習俗:傳統煮臘八粥用五穀、蔬菜,煮熟後除家人吃,還分送給鄰里,還要用來喂家畜。甘肅武威地區講究過“素臘八”,吃大米稠飯、扁豆飯或是稠飯,煮熟後配炸散子、麻花同吃,民俗叫它“扁豆粥泡散”。

  寧夏臘八節的習俗:做臘八飯一般用各種豆類加大米、土豆煮粥,再加上用麥面或蕎麥麵切成菱形柳葉片的“麥穗子”,或者是做成小圓蛋的“雀兒頭”,出鍋之前再入蔥花油。和陝北一樣,這天全家人只吃臘八飯,不吃菜。

  臘八節吃臘八粥的好處

  冬天喝粥有什麼好處?中醫認為,粥有和胃、補脾、養心、益腎、清肺、利肝、消渴、明目、通便和安神等多種功效,幾乎把人體的五臟六腑都兼顧到了。而從營養學的角度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07***》中的第一條就是“穀類為主,食物多樣,粗細搭配”,而粥在這三個方面都得到了一定的體現。

  首先是穀類為主,絕大多數粥都是以米、面、雜糧為主,體現了“穀類為主”的基本原則。其次,食物多樣,粥的包容性強,想吃葷的,雞鴨魚肉都可以加到粥裡;想吃清淡的,蔬菜、水果、花卉等都能煲粥;想吃得“金貴”,加點鮑魚、海蔘、燕窩;想吃得“低調”,地瓜小米也可組搭配合。

  至於粗細搭配,粥的最主要原料是穀物,其中粗糧、雜糧和全穀類食物,如小米、高粱、玉米、蕎麥、燕麥、薏米、紅小豆、綠豆、芸豆等,都可以放在一起煮成“一鍋粥”。

  在傳統的臘八粥裡,都少不了糯米和紅棗這兩樣食材。糯米和紅棗有著同樣的功效,兩者都屬於性溫食品,能夠補養人體正氣,特別是糯米吃了後會周身發熱,起到禦寒、滋補的作用。

  糯米的主要功能是溫補脾胃,紅棗的主要功能為補中益氣、養血安神,兩者非常適合脾胃功能低下者食用。如在冬季有脾胃虛弱、腹脹、倦怠、乏力感覺的人,可用糯米配紅棗、蓮子、淮山和其它豆類一起煮成粥食用,以緩解身體的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