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重陽節的習俗

  重陽節,早在戰國已然形成,直到唐代走入民間,是固定在農曆九月初九的一個傳統佳節。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你介紹的,歡迎閱讀。

  

  湖北省之釀酒

  武昌縣於重陽日釀酒,據說此所釀之酒最為清洌,且久藏不壞。應城縣重陽節是還願的日期,甚家皆於此日祭拜方社田祖之神。

  安徽省之龍燭會

  銅陵縣以九日重陽為龍燭會,以迎山神。削竹馬為戲,據說可以驅逐瘟疫。

  河南省之賞花會

  開封菊花花會始辦於1983年,每年金秋10月,開封會舉行一次菊花花會。南陽會在重陽節之時舉行老人登山比賽,登頂後進行喊山大賽,工作人員將藉助分貝儀,根據選手的聲音大小決出比賽名次。清豐縣兒童於重陽節放紙鳶為戲。

  山東省之吃辣蘿蔔湯

  昌邑北部人家於重陽節吃辣蘿蔔湯,有諺語道:“喝了蘿蔔湯,全家不遭殃”。鄄城民間稱重陽節為財神生日,家家烙焦餅祭財神。鄒平則在重陽祭祀范仲淹,舊時,染坊及酒坊也在九月九日祭缸神。滕州出嫁不到三年的女兒,忌回孃家過節,有“回家過重陽,死她婆婆娘”的說法。

  山西省之登高

  山西晉南地區自古就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蹟,成為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著“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峰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廣東省之相聚答歌

  連川重陽,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圍觀。南雄府九月九日請茅山道士建王母會,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婦女都會前來參加。陽江市重陽節放紙鳶,並系藤弓於其上,在半空中聲音十分嘹亮。臨高縣民重陽節早起,大家齊聲高喊"趕山貓",以此為安和富利之吉兆。

  重陽節重陽糕簡介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發糕”或“菊糕”,是用發麵做成的糕點,輔料有棗子、杏仁、松子、栗子,屬於甜品,也有加肉做成鹹味的。製作較為簡易。講究些的做成寶塔狀、九層,上面再做兩隻小羊,以合“重九”、“重陽***羊***”之俗。有的在重陽糕上插上小彩旗,並點上蠟燭燈,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而小彩旗則隱喻為茱萸。

  唐武則天曾在重陽時,令宮女廣採百花,和米搗碎,蒸制“花糕”***如菊花糕、桂花糕等***,用以賜賞眾臣,以籠絡人心。明清時,重陽糕的製法更趨精細,種類也繁多,並且有了成人和兒童食品之分。據載:“京師重陽花糕極勝。有油糖果爐作者,有發麵壘果蒸成者,有江米黃米搗成者。小兒輩又以酸棗搗糕、火炙脆棗、糖拌果乾、線穿山楂,繞街賣之。”

  重陽節養生方法

  溫暖睡眠

  睡眠是養生的重頭戲。秋季夜裡涼風習習,很容易受到“賊風”侵襲。若“賊風”吹在熟睡者的頭面部,翌日清晨就會感覺偏頭痛;“賊風”吹在腹部,則會引發腹瀉;“賊風”吹在暴露於外的肢體,還會使肌肉處於緊張性收縮狀態。因此,這個時節,入睡時一定要避風寒而臥。另外,秋季氣候乾燥、風力大,汗液蒸發快,容易使人出現口乾、咽燥、便祕、面板乾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內的溼度。

  避免盲補

  秋季是進補的時節,很多老人在此時“貼秋膘”。現在,社會上各類養生與健康的科普文章很多,然而有些觀點並非適合所有人。特別是老年人,一定要根據自身具體情況進補,很多中藥補品非常講究體質的寒熱,服用前一定要弄清楚。

  起居有常

  換季時節最重要的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最好不要打破原有的、已經形成習慣的、穩定的生活常規。

  老年人骨質較脆,是骨關節病高發人群。如果家有老人要去登高,一定要提醒他們儘量避免長時間劇烈運動,注意保護骨關節的健康。

  心情開朗

  秋季日照減少,氣溫漸降,花木凋零,在這樣的環境裡很容易因景觸情,產生憂鬱、煩躁、淒涼、垂暮之感。老年人情緒不暢,更會加速生理上的衰老速度,誘發多種疾病。子女們應多跟父母嘮嗑,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