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著讀後感受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或一段視訊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特別是閱讀世界名著,更會有不一樣的感受。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初讀了《悲慘世界》,心裡便有一種強烈的震撼感,就如一陣霹靂,將這種震撼深深印在我的腦海裡。芳汀為了讓女兒過得好一些,將她託付給德納第夫婦,為了讓她在她們那過的好一些,她不惜拿出自己全部的錢支付給德納第夫婦,並答應了她們高額的經費,而她自己,卻是一個隻身一人,窮得叮噹響的窮人。為了給女兒很好的成長條件,她到了一個工場做工,並且不時得用自己的錢給女兒買衣服穿,並天天寄信問女兒的狀況如何。後來當得知女兒得了重病,她不惜賣掉了自己漂亮的頭髮和牙齒。甚至為了付清女兒的撫養費賣掉了自己的一切……

  噢!母愛!它如一把大雨傘,為自己的孩子遮風擋雨;又如一根支柱,為自己的孩子撐起一片藍天!它是如此偉大,如此震撼人心啊!而這偉大的母愛,又何時不在我們身邊守護著我們、照顧著我們呢?

  每當吃飯之時,媽媽總是從冰箱中拿出前天的冷凍菜,默默得嚼,而那些美味可口,有營養的食物總會擺在我面前,當我不吃時,總會有那麼一雙母愛之筷,夾著菜,將它送入我的碗中,有母親的地方,就有母愛,雖然,也許只是那麼小小的一點。

  夏天,當我入睡時,總會有那麼一雙手,怕我在空調房裡著涼,而每夜每夜的將我的被子輕輕蓋在我身上。冬天,總有那麼一雙手與一雙眼睛晚上不辭辛勞地來我房間檢視被子有不有被我踢開,如果被子被我踢開了,那雙溫暖的大手便會將被子重新蓋到我身上。

  母愛有時只是那麼細小的一瞬間,有時,卻是偉大的犧牲。

  汶川大地震時,房屋倒塌,一位母親帶著孩子衝出樓房,當樓房要倒下來的那一刻,這位母親蜷起身子,將孩子緊緊護在身下……救援隊發現這位母親時,她已經死了,是被塌下來的房子壓死的,她雙膝跪地,整個上身向前匍匐著,雙手撐地。救援隊用磚敲敲石頭,對她身下喊了幾聲,沒人應答,他們正準備離去時,隊長又將他們招呼過來,只見那位母親身下有一個三四個月的嬰兒!他們將嬰兒抱出來,只見裹著嬰兒的被子中還塞著一隻手機,醫生下意識開啟來,只見手機上有一條寫好的信:孩子,如果你能倖存,你要記住,媽媽是愛你的!

  為了自己的孩子,寧願犧牲自己,這便是母愛,母愛不求回報,母愛默默獻出!

  母愛!多麼震撼人心!母愛,又是多麼得無微不至,又是多麼偉大!

  《悲慘世界》中的芳汀,她擁有偉大的母愛,自己過得那麼苦,為了女兒,她寧願放棄一切,就為了讓女兒過得快活些,幸福些。偉大的母親啊!使人心頭一震的母愛啊!多麼偉大!

  可當我們沉浸在母愛的幸福之中,當我躲在母愛的庇護之下,我們是否想過它的意義?也許,許多孩子都會說:“這是應該的!”但是,你看看芳汀這位母親吧!再看看自己的母親吧!不要再認為母愛是自然、是應該的,大聲讚美那永遠愛你的母親與那母愛吧!仔細去體會生活中母愛的點點滴滴,細細捉摸母愛的真理,你會發現,這平凡的母愛,竟是如此震撼人心,竟是如此偉大!!它會給予你許多啟發!

  《悲慘世界》——愛的交響曲,母愛使人震撼,母愛使人驚歎,母愛使人讚美。母愛是平凡的,又是偉大的,母愛能創造奇蹟!

  篇二

  看過《蘇菲的世界》的朋友一定會這樣認為:它是一本簡單而又深奧的小說。它曾經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會使我興趣十足,一會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這矛盾中斷斷續續地讀完了整本書。

  14歲少女蘇菲收到的陌生來信帶她走進了一個她幾乎從未接觸過的世界,引導她的思維走進了人類更深、更本質的思考。

  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本來我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並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像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所有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髮,目的是為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義。《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祕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從前的哲學家為我們解開了不少世界之謎,使後人變得聰明起來;我們不也應該向他們學習,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祕,也為我們後人做一點事嗎?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讚歎、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

  篇三

  經過記過難眠之夜不倦努力,如痴如醉,讀完了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最後一頁,古人說開卷有益,合上書卷閉起眼睛已發生的故事好像就在昨天,夢幻中,絆纏繞,頭腦中難捨難棄,在我那平靜如水的心境中激起無數漣漪,蕩起層層波瀾。

  書中主人公孫少安帶領一家人,從貧窮“餓著肚子勞動”過日子,一年一年長大,與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田潤葉“忍淚分手”,同愛人秀蓮相親相愛成為眷屬,艱難過日子,並肩攜手,為脫貧致富,不畏艱苦辛勤勞動的經過,深感生活的艱難人生坎坷。

  以其弟少平為中心所牽扯的周圍一群人和場景,耐人尋味百讀不厭。和藹可親的曹書記一家人,充滿田園風格的信天游,活潑熱情的金波一家人,給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和回憶。活潑瀟灑,溫柔體貼的田曉霞的不幸早逝,遺留下的古塔山杜梨樹下的盟約,幾經海誓山盟夢幻親愛的人就在身邊。“一串銀鈴似的笑聲,笑聲遠去,消失。”令人心碎,茫然之餘,深感人生短暫,生命可貴愛情偉大。最後放棄了多情賢惠的美麗姑娘金秀的愛戀,同師傅遺孀惠英嫂的結合,高尚的人品令人佩服。

  作家在作品中,教育我們怎樣做人,人在短暫的一生中怎樣生活,“愛情不應該是利己的,應該是利他的,是心甘情願的與所愛的人一起奮鬥並不斷自我更新的過程。”

  合上書卷輕輕思考,雖然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中有些不順心,飽受世俗偏見不公平冷遇,與書中人物相比又算得了什麼呢?

  在那茫然的心靈深處“一洗塵泥飄飄欲仙了”。勇敢投入生活,瀟灑看塵世平平常常過一生。

  正像歌中唱的那樣: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推開波浪,水面倒映著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小船輕輕,飄蕩在水中,迎面吹來涼爽的風。讓我們以飽滿的熱情面對困難的挑戰,為家庭的幸福而努力地拼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