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斯故事讀後感

  高斯的故事告訴我們人懂得靈活變通,出路就多。想更多瞭解讀者們的閱讀心得,欣賞完原文,也歡迎去欣賞學習。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希望你喜歡。

  篇一

  高斯***1777~1855***是德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英國皇家學會會員。

  高斯是一個農民的兒子,幼年時,他在數學方面就顯示出了非凡的才華。3歲能糾正父親計算中的錯誤;10歲便獨立發現了算術級數的求和公式;11歲發現了二項式定理。

  少年高斯的聰穎早慧,得到了很有名望的布瑞克公爵的垂青與資助,使他得以不斷深造。19歲的高斯在進大學不久,就發明了只用圓規和直尺作出正17邊形的方法,解決了兩千年來懸而未決的幾何難題。

  1801年,他發表的《算術研究》,闡述了數論和高等代數的某些問題。他對超幾何級數、複變函式、統計數學、橢圓函式論都有重大貢獻。

  同時作為一個物理學家,他與威廉.韋伯合作研究電磁學,併發明瞭電極。為了進行實驗,高斯還發明瞭雙線磁力計,這是他對電磁學問題研究的一個很有實際意義的成果。

  高斯30歲時擔任了德國著名高等學府天文臺臺長,並一直在天文臺工作到逝世。他平生還喜歡文學和語言學,懂得十幾門外語。他一生共發表323篇***種***著作,提出了404項科學創見,完成了4項重要發明。

  高斯去世後,人們在他出生的城市豎起了他的雕像。為了紀念他發現做出17邊形的方法,雕像的底座修成17邊形。世人公認他是一位和牛頓、阿基米德、尤拉齊名的數學家。

  篇二

  高斯3歲時便能夠糾正他父親的借債賬目的事情,已經成為一個軼事流傳至今。他曾說,他在麥仙翁堆上學會計算。能夠在頭腦中進行復雜的計算,是上帝賜予他一生的天賦。

  當高斯9歲時候,高斯用很短的時間計算出了小學老師佈置的任務:對自然數從1到100的求和。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對50對構造成和101的數列求和為***1+100,2+99,3+98……***,同時得到結果:5050。但是據更為精細的數學史書記載,高斯所解的並不止1加到100那麼簡單,而是81297+81495+......+100899***公差198,項數100***的一個等差數列。

  當高斯12歲時,已經開始懷疑元素幾何學中的基礎證明。當他16歲時,預測在歐氏幾何之外必然會產生一門完全不同的幾何學。他匯出了二項式定理的一般形式,將其成功地運用在無窮級數,並發展了數學分析的理論。

  高斯的老師Bruettner與他助手 Martin Bartels 很早就認識到了高斯在數學上異乎尋常的天賦,同時Herzog Carl Wilhelm Ferdinand von Braunschweig也對這個天才兒童留下了深刻印象。於是他們從高斯14歲起,便資助其學習與生活。這也使高斯能夠在公元1792-1795年在Carolinum學院***今天Braunschweig學院的前身***學習。18歲時,高斯轉入哥廷根大學學習。在他19歲時,第一個成功地用尺規構造出了規則的17角形。

  普通答案

  高斯3歲時便能夠糾正他父親的借債賬目的事情,已經成為一個軼事流傳至今。他曾說,他在麥仙翁堆上學會計算。能夠在頭腦中進行復雜的計算,是上帝賜予他一生的天賦。 當高斯9歲時候,高斯用很短的時間計算出了小學老師佈置的任務:對自然數從1到100的求和。當時,班上大多數人都是呆著的,有的睡著了,有的還在1+1=2,2+2=4這道題,老師也是亂出的,他一出完,高斯就算完了。他所使用的方法是:對50對構造成和101的數列求和為***1+100,2+99,3+98……***,同時得到結果:5050。但是據更為精細的數學史書記載,高斯所解的並不止1加到100那麼簡單,而是81297+81495+......+100899***公差198,項數100***的一個等差數列。

  他八歲時進入鄉村小學讀書。教數學的老師是一個從城裡來的人,覺得在一個窮鄉僻壤教幾個小猢猻讀書,真是大材小用。而他又有些偏見:窮人的孩子天生都是笨蛋,教這些蠢笨的孩子唸書不必認真,如果有機會還應該處罰他們,使自己在這枯燥的生活裡添一些樂趣。

  這一天正是數學教師情緒低落的一天。同學們看到老師那抑鬱的臉孔,心裡畏縮起來,知道老師又會在今天捉這些學生處罰了。

  “你們今天替我算從1加2加3一直到100的和。誰算不出來就罰他不能回家吃午飯。”老師講了這句話後就一言不發的拿起一本小說坐在椅子上看去了。

  教室裡的小朋友們拿起石板開始計算:“1加2等於3,3加3等於6,6加4等於10……”一些小朋友加到一個數後就擦掉石板上的結果,再加下去,數越來越大,很不好算。有些孩子的小臉孔漲紅了,有些手心、額上滲出了汗來。

  還不到半個小時,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老師,答案是不是這樣?”

  老師頭也不抬,揮著那肥厚的手,說:“去,回去再算!錯了。”他想不可能這麼快就會有答案了。

  可是高斯卻站著不動,把石板伸向老師面前:“老師!我想這個答案是對的。”

  數學老師本來想怒吼起來,可是一看石板上整整齊齊寫了這樣的數:5050,他驚奇起來,因為他自己曾經算過,得到的數也是5050,這個8歲的小鬼怎麼這樣快就得到了這個數值呢?

  高斯解釋他發現的一個方法,這個方法就是古時希臘人和中國人用來計算級數1+2+3+…+n的方法。高斯的發現使老師覺得羞愧,覺得自己以前目空一切和輕視窮人家的孩子的觀點是不對的。他以後也認真教起書來,並且還常從城裡買些數學書自己進修並借給高斯看。在他的鼓勵下,高斯以後便在數學上作了一些重要的研究了。

  篇三

  數學的真諦在於創新,而不在於死記硬背。——題記

  “數學王子”高斯從小家裡就窮,在他七歲的時候,小高斯上小學了。教師名字叫布特納,是當地小有名氣的“數學家”。這位來自城市的青年教師,總認為鄉下的孩子都是笨蛋,自己的才華無法施展。他在發了一通脾氣之後,在黑板上寫下了一個長長的算式:81297+81495+81693+……+100701+100899=?孩子很都被難倒了,布特納很是得意。不料,小高斯卻算出了答案。原來,小高斯不是像其他孩子那樣一個數一個數地加,而是細心地觀察,動腦筋,找規律。他發現一頭一尾兩個數依次相加,每次加得的和都是182196,求50個182196的和可以用乘法很快算出。

  小高斯這種細心觀察,樂於動腦的精神我們也要學會,數學不只是紙上死氣沉沉的公式,而是一個個跳動的數字,我們要讓數學活起來,才能使我們的思維能力提高,才能攻略更多的難題。如果我們的腦袋裡只有各種僵硬的公式,而沒有半點活躍的思維的話,即使做再多的題目也是沒有用的!

  所以,不要讓你的腦袋塞滿機械的公式。留出一點空間,讓數字活起來;讓思維活起來;讓數學活起來!

  六年級:靈之幽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