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生活禮儀
我們的古人是聰明,給我們留下這麼多東西,當然古人也是在生活中積累經驗,那麼今天就跟隨小編一起去看看,希望能夠幫到你哦!
一、誕生禮
從婦女未孕時的求子到嬰兒週歲,一切禮儀都圍繞著“長命”的主題。
高禖是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高禖之祭即是乞子禮儀。祭時,設壇於南郊,后妃九嬪都參加。
漢魏時皆有高禖之祭;
唐宋時制定了高禖之祀的禮儀;
金代高禖祭青帝,在皇城東永安門北建木製方臺,臺下設高禖神位。
清代無高禖之祭,卻有與之意義相同的“換索”儀式。
誕生禮自古就有重男輕女的傾向。
誕生禮還包括“三朝”、“滿月”、“百日”、“週歲”等。
“三朝”是嬰兒降生三日時接受各方面的賀禮。
“滿月”在嬰兒滿一個月時剃胎髮。
“百日”時行認舅禮,命名禮。
“週歲”時行抓週禮,以預測小兒一生命運、事業吉凶。
二、成年禮
也稱冠禮,是跨入成年人行列的男子加冠禮儀。
冠禮從氏族社會盛行的男女青年發育成熟時參加的成丁禮演變而來。
漢代沿襲周代冠禮制度。
魏晉時,加冠開始用音樂伴奏。
唐宋元明都實行冠禮,清代廢止。
中國少數民族不少地區至今還保留著古老的成年禮,如拔牙、染牙、穿裙、穿褲、盤髮髻等儀式。
三、饗燕飲食禮
饗在太廟舉行,烹太牢以飲賓客,重點在禮儀往來而不在飲食。
燕即宴,燕禮在寢宮舉行,主賓可以開懷暢飲。
燕禮對中國飲食文化形成有深遠的影響。
節日設宴在中國民間食俗上形成節日飲食禮儀。
正月十五吃元宵;
清明節吃冷飯寒食;
五月端陽的粽子和雄黃酒;
中秋的月餅;
臘八的七寶五味粥;
除夕的餃子等。
這些都是節日儀禮的飲食。
在特定的節日吃特定的食物,這也是一種飲食禮儀。
宴席上的座次,上菜的順序,勸酒、敬酒的禮節,也都有社會往來習俗中男女、尊卑、長幼關係和祈福避諱上的要求。
四、賓禮
主要是對客人的接待之禮。
與客人往來的饋贈禮儀有等級差別。
士人之間相見,賓客見主人要以野雞為禮物;
下大夫之間相見,以大雁為禮物;
上大夫之間相見,以羔羊為禮物。
五、五祀
指祭門、戶、井、灶、中***中室***。
是對家居各種設施功能象徵的一種祭祀。
周代是春祀戶,夏祀灶,六月祀中,秋祀門,冬祭井。
漢魏時按季節行五祀,孟冬三月“臘五祀”,總祭一次。
唐、宋、元時採用“天子七祀”之說,祀司命***宮中小神***、中、國門、國行、泰厲***野鬼***、戶、灶。
明清兩代仍祭五祀,清康熙之後,罷去門、戶、中、井的專祀,只在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與民間傳說的灶王爺臘月二十四朝天言事的故事相合,國家祀典採用了民間形式。
六、儺儀
濫觴於史前,盛行於商周。
周代的儺儀是四季驅邪逐疫。
周人認為自然的運轉與人事的吉凶息息相通,四季轉換,寒暑變異,瘟疫流行,鬼魂乘勢作祟,所以必須適時行儺以逐邪惡。
儺儀中的主神是方相氏。
兩漢,儺儀中出現了與方相氏相配的十二獸。
魏晉南北朝隋唐沿襲漢制,儺儀中加入了娛樂成份,方相氏和十二神獸角色,由樂人扮演。
至今仍有遺存的貴州土家族儺堂儀最為完整典型。
日本奈良時代以前,儺儀從中國傳入日本,叫做追儺式,由神道教神社負責。日本每年除夕和立春會舉辦追儺式。
這只是中國禮儀中的幾小節,到現在有的不存了,有的變化很大,時代總需要尋求適合自己的新規則,總會對舊禮有所損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