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飯桌上的禮儀切記忌諱的人
中國文化,衣食住行,各個地方都體現著禮儀。特別是在中國的飯桌上,禮儀各種各樣,不同性質的飯也有著不同的禮儀。那麼你們知道中國人在飯桌上的禮儀是怎樣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在飯桌上的禮儀,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在飯桌上的禮儀
家族的飯菜主要有:
1、家宴——指家族自己過節和各種喜慶活動而設的宴席
2、賓宴——宴請親戚朋友的宴席
3、便宴——便宴是家常便飯。
飯桌文化:禮、孝、德、讓、教
1、“禮”是指飲饌的禮節和禮儀。
它反映了家族的道德觀念和風俗習慣形成的禮節、儀式和個人的禮貌要求。家宴、便宴要以“長”***家長、長輩***為主,賓宴要以“客”為主。因此,就形成了許多規矩約束家人,尤其對孩子們的約束更加嚴格。
禮有形式之禮和待侍之禮。形式之禮是指禮儀的形式和氛圍所體現的禮,比如宴請場所的選擇、禮儀的檔次、環境的營造、用具的準備,都要體現對客人的一種尊重。待侍之禮是指招待客人和侍奉客人的禮節,如宴席的排座是以長為先、師為先、遠為先的原則,即按輩分排座,家庭教師要優先入座,遠道而來的親戚朋友要優先入座,對待家境貧窮的親戚和朋友更要格外照顧,主人在席間與其交流的時間要長些,敬酒次數要多些,並有意識地向客人介紹他們的“絕活”如棋藝、書法、唱功,以獲得眾人的讚賞和尊重。同時嚴格要求管家和僕人不準慢待這些人。
雖然每次宴請視客人身份和禮儀風俗的特點,在飯菜種類、質量檔次、飯莊的選擇上是有區別的,但絕不能讓客人挑出“不是”來。在宴請中的祝詞、敬酒、交談、進餐、辭宴的全程中都要注重禮節。
開宴前主人要將重要賓客介紹給大家,並致簡明熱情的祝詞;開宴時主人要親自斟酒,按順序向長輩和客人敬酒,不能強求;主動替不勝酒力的客人喝酒,並向客人致意;向賓客敬菜時,要注意客人的飲食愛好,次數不能多,量不能大,否則會讓客人尷尬;主人要注意席間相互交流的廣泛性,不要熱此冷彼,如有女賓,更要注意談話內容和對女賓的尊重;主人不能先於客人放下碗筷,直到客人表示已吃好方可辭宴;主人要陪主賓,漱口、淨手後到另座飲茶。
大戶人家做飯時,要求廚師盛盤上菜時盤子四周不能有菜漬,上菜要用雙手端盤、端碗,手指不能摳在盤沿和碗邊上;盛飯、盛湯,倒茶時不能太滿,斟酒要滿,但不能溢位;倒茶的動作要規範,切忌將碗蓋扣在桌子上,茶壺嘴對著客人;倒茶後要後退一步再轉身離去;給客人上煙時要用盤子端給客人,切忌用手遞煙,不要用一根火柴給數人點菸,不要在客人面前用嘴吹滅火柴和隨意扔掉火柴梗,不準當著客人掃地、撣桌子,尤其不準將茶水潑在地上。
另外,在客人面前,主人不能訓斥孩子和僕人;主與客的孩子發生爭執,主人要將自己的孩子拉走,不管誰是誰非,都要向對方表示歉意,但不能當著客人面教訓自己的孩子,否則客人會感到不自在。
賓宴一般也是不讓孩子參加的。記得小時候家宴時,要求孩子們要做到懂規矩、尊敬人、講禮貌、有教養,有三個不準:吃飯時不準出現喧譁聲、碗筷碰擊聲,更不準用筷子敲桌子敲碗,不準吧唧嘴和出虛恭。二祖母說吃飯時聽到吧唧嘴的聲音讓人作嘔,吃飯時出虛恭令人難以忍受。並讓吃噎著連續打嗝的孩子主動下桌,不準拖拉椅凳以免發出刺耳的聲音,這就是不準出聲的要求;二是不準“下嘴”,長輩不動筷子孩子們是不能先夾菜的,不準將嘴填得滿滿的,不準狼吞虎嚥,不準站起身來夾菜,夠不到的菜可示意長輩給夾,不準用筷子在菜盤中亂挑亂翻,不準邊吃邊用雙眼緊盯著桌上的菜,不準用筷子指人,不準將不愛吃的東西和口雜牙穢扔在或吐在地上,不準掉飯粒,揭饅頭皮和剩飯要將飯碗扒拉乾淨。最忌諱的,就是孩子將筷子直插在飯碗中;三是絕對不準孩子喝酒。當年兩個祖母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樂樂,在飯桌上玩些遊戲,輸了要出節目,吃完飯還要讓孩子們比比誰的飯碗和桌面最乾淨,席間溫馨的氣氛十分濃厚。
2、“孝”家宴時講究要尊重長輩,要盡孝道。
小時候入席時大祖母,二祖母坐在上位,因三祖母癱瘓,不能參加但要給留下位置,以示其在家中的地位。待大祖母發話“都來坐”時,大家才按排行順序入座,年紀小的孩子們要另桌而食。幾位大媽和我母親只能侍立在家人背後給佈菜、斟酒、倒茶、遞毛巾。
兩位祖母在每次家宴中都要給幾個兒媳婦點她們最喜歡吃的菜,以犒勞她們平日的辛苦,在家宴中稱犒勞菜。祖母既慈祥又很威嚴。在飯桌上大家要觀察兩位老太太的情緒。情緒不好時,必須按規矩辦事,敬酒、說個奉承話都不能少,用詞要有長次之分,更不能厚此薄彼,因此大家都很謹慎。情緒好時,二老也談笑風生,拉拉家常誇誇對方的孩子。大祖母此時會發話:“大夥兒在一塊就是圖個樂,還那麼規矩幹什麼?”這時大夥才會放鬆,氣氛和諧愉快,大人們還要領著各自的孩子到主桌上給老人問好。姐姐會討老人的歡心,從兜裡掏出幾粒花生豆或糖塊塞到老人手中,二老高興得合不攏嘴,對外孫女讚不絕口。二祖母更隨便一些,會到孩子們桌前逗逗孩子,還讓孩子夾點菜喂到自己口中,孩子們也特別高興。大家就是在活躍融洽的氣氛中享受著天倫之樂。
這種“孝”不只是晚輩對長輩的敬、尊,也體現出長輩對晚輩的關愛。因此,晚輩就更加敬重長輩更加孝順老人,在每個人的心中鑄就了真誠的孝道。
3、“德”是一種品行,在家族的飲饌中有“讓、度、儉”的要求。
4、“讓”是要求大家相互謙讓,不要好吃的搶著吃,要先讓別人吃,哪怕都被吃光也不能有怨氣,要做到讓為先;“度”要求喝酒吃飯要有度,不能暴飲暴食,更不能勸酒無度,置人於醉;“儉”是要節儉,不能浪費,尤其要求孩子不能浪費糧食,兩位祖母經常囑咐設宴不要鋪張奢侈。宴席結束後,都要將沒動過筷子和未曾上過桌的菜帶回家。
5、“教”是飲饌方面的家庭教育。通過口傳身教,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繼承了家族中的老規矩和禮俗,在與家庭教師共同用餐時,祖母總是要求幾位教師給孩子“訓話”,並根據社會時尚向孩子們提出新的要求,看到不好的現象就去指點一下,讓孩子們知道要做什麼、不能做什麼,寓教於吃中。
飯桌上切記忌諱的人
1、挑剔的人
這種人首當其衝,因為實在太招人煩。挑人挑事,挑酒挑菜,挑餐廳、挑服務,挑同桌的人,這種人從上桌到散場會一直唧唧歪歪,這也不行,那也不是。一頓飯下來,飯沒吃好,酒沒喝好,反倒像是中了100多次化骨綿掌似的。
2、愛炫耀的人
炫包炫車,炫手機炫手錶,炫基友炫乾爹,炫酒炫煙,逮到一切機會就炫。哎呀媽呀,炫的眼都睜不開了,我的鈦合金眼鏡呢。
3、拼命勸酒的人
把陋習、糟粕當做文化的***事兒夠多的了,勸酒的人少添點兒亂吧。喜歡就喝,不喜歡就不喝,有多大屁股穿多大褲衩,火候稍不合適,味道就變了。把別人勸醉了,自己褲衩裡能多二百塊錢?
4、***的人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不知也不丟人,就有這麼一種人,非得端著裝著,好似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沒有才學裝文豪,不會品酒裝帕克。帕克品酒是自己吐,這種人品酒,大家都會吐。
5、鋪張浪費的人
這一點,我相信99%的人都該反省,每次看著飯菜浪費都有一種罪惡感。各位,政府都帶頭做表率了,在興起飯醉之風的同時,一定要注意節儉。加微信:jnjkys,老中醫幫你免費把把脈命
6、對服務員呼來喝去的人
這種人最好敬而遠之,人生來平等,勞動者沒有貴賤,花倆錢就要高人一等?收起你的優越感,享受服務的同時也要時刻牢記,服務員也是站著掙錢的。
7、每喝必醉的人
吃喝本是愉悅之事,落的每次要別人收拾殘局,再好的朋友,恐怕也要敬而遠之了。喝醉不是錯,但逢酒必醉,就是你的不對了。丫的是不是總不想買單啊?
8、高高在上、以自我為中心的人
和這種人吃飯就一個字,累!眾人不發作,是因為有涵養。眾人之所以表現的尊敬,是敬你所在的位置。你以為是心甘情願的嗎?你以為是敬你的為人嗎?你覺得自己最牛逼,其實大家罵你是***。
9、打官腔的人
碰到這種人算你倒黴,說話含含糊糊,陪坐的人還得似懂非懂地哼哈點頭。看著丫的腆著***肚子,一邊滿足地剔牙,一邊和小三暗語調情。臥槽,得瑟啥呀,***。
10、到處蹭吃騙喝的人
這種人真有好意思不請自來,常年混跡江湖,蹭吃騙喝,一到買單,要麼充愣裝傻,要麼跑得比博爾特還快。這種奇葩,無論男女,無需多言,繞著走吧。當心年輕時蹭吃騙喝,年老時沒吃沒喝。除此之外,亂丟垃圾、帶寵物、非禮男女服務生、不愛護花花草草什麼的不文明行為,很可能被介意的人看在眼裡,要是你發現哪天開始小夥伴們不太喊你去喝酒吃飯了,那就先自我反省吧。
在飯桌上的禮儀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