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人際關係論文

  人際關係差會嚴重影響心理健康,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幾篇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一

  摘 要:無論是在學習、生活以及工作方面,大學宿舍成員之間都會形成各種交往關係,而這類人際關係和諧與否,將對其中宿舍成員的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近年來,大量因宿舍人際關係不和諧所引致的傷害事件不絕於耳,且這類危害還將對大學生造成嚴重的心理困惑與精神壓力,甚至引發後續一系列的負面影響。鑑於此,本文將就當前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現狀展開論述,分析影響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的主要原因,並藉此提出協調宿舍人際關係和大學心理健康的實踐措施,以期對促進大學生人際關係的和諧和心理健康發展提供借鑑參考。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 學生宿舍 宿舍文化 文明意識

  1 引言

  大學生群體對現實世界以及現代社會中各種關係的認知尚處於塑成期,心理健康容易受到人際關係的影響而產生波動。因此,在大學生的人際關係形成和維繫過程中,大學宿舍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不僅是大學生各種人際關係形成的重要場所,其中人際關係的和諧與否也將直接牽涉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故對如何維繫大學宿舍人際關係等相關問題展開探討研究具有一定積極意義。

  2 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的現狀分析

  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類的需求分為了幾類,而根據其需求層次理論結合實際分析,大學宿舍人際關係實現了和諧,即滿足了第四層次的需要――感情和歸屬的需要。由此可見,和諧的宿舍人際關係可以讓大學生對宿舍產生一種歸屬感,並賦予宿舍特殊的感情。近年來,大學生宿舍衝突事件接連發生,其社會影響不禁讓我們為之咋舌,這不得不引人深思、發人深省。根據相關學者今年對國內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問題的研究調查報告顯示,有六成大學生認為與室友是無話不談的好朋友,能夠共同分享喜悅與悲傷;有三成大學生曾經嫉妒過室友,而在這些大學生中,對嫉妒心理的處理方式也不同,其中四成學生會將嫉妒隱藏起來,不會體現在外在行為上,另有五成學生則會由於嫉妒而公然頂撞室友或者產生衝突。由此調查結果可以看出,時下大學宿舍人際關係現狀不容樂觀,同時,各種因素所造成的個體差異也使得大學宿舍人際關係並不如想象中的和諧,且其中的事件亦容易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引發部分更嚴重的現象。

  3 影響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的因素

  3.1個體間的差異

  大學宿舍成員來自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社會背景和社會經歷,以及不同的生活習慣、價值觀念以及作息時間,比如,有些學生不注意生活細節而對其他同學造成了困擾,如若不能互相理解包容,時間久了就會彼此之間產生厭煩心理,從而引致各類衝突的出現。

  3.2心理上的差異

  大學生多處在各種價值觀念的形成與認知階段,無法妥善處理自身個性中所帶有的自我中心主義、個人主義、自卑與自傲、謙虛與嫉妒、猜忌與閉鎖等心理特點,從而較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導致行為具有明顯的衝動性。加上多數來自獨生子女家庭,個性中的獨立自我思想根深蒂固,團體生活使其產生各種不適應的症狀,從而在不同程度上影響人際關係的和諧。

  3.3知識技能差異

  部分學生從未獨自生活,生活太過依賴他人,在處理各種人際問題時往往只憑直覺、情緒和經驗,不具備為人處世方面的基本技巧,從而時常引發一些不必要的爭執,破壞人際關係的和諧性。

  4 促進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與心理健康和諧發展的策略

  4.1以宿舍人際為主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要開展以人際為主題的心理健康專題講座,鼓勵學生將自身遇到的人際方面的問題講出來,讓大家共同討論並及時解決。同時,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立,使其成為每位“新”同學必須認真修讀的一門課程,充分利用學校心理教育資源,有針對性的對大學生人際關係認知和處理能力展開培養和訓練,使之形成堅強、理解和包容的心理品質,此外,可以藉助專業心理專家的協作,加強學生對於建立和諧人際關係的重視程度,使其在發現自身問題後能主動去尋找方法及時“對症下藥”。

  4.2積極宣傳寢室文化,樹立宿舍文明意識

  目前,已有部分高校意識到宿舍文化的重要性,但能夠將建議和措施落到實處的卻少之甚少,由此,寢室文化在校園中、在塑造健康心理時、在形成和諧人際關係時並沒有產生實質上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加強寢室文化建設必須摒棄口號化的作風,堅決執行制度化、規範化、道德化,要切實將這種良好的文化氣氛保持下去,使之成為激勵學生努力生活、努力學習的後備力量。同時,可以組織學生開展更為豐富的寢室文化評比活動,設定月度和年度最佳寢室等稱號,給予應有的獎勵激勵,使得宿舍成員從此自覺自願地為寢室文化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並以此形成一種意識:“宿舍是我家,我愛我家”,從而對宿舍逐漸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藉此進一步提高宿舍人員間的和諧度。

  5 結語

  隨著中國經濟社會深化發展的需要,對大學生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他們不僅要具有紮實專業知識基礎,也要具有能夠適應社會生存、人際交往的基本技能。希望本文上述研究能夠對提升大學宿舍人際關係以及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等工作的開展有所啟示,促使大學生無論是在學習還是生活方面都能成為引領社會前進的動力所在。

  參考文獻:

  [1]郭梅華,陳虹,黃偉東.大學生宿舍人際和諧度與心理健康的關係研究[J].贛南師範學院學報,2012***04***.

  [2]孫東媛.大學生宿舍人際關係實證研究[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2***01***.

  [3]姚福清,蘭倩.大學生寢室人際關係問題及應對策略[J].內江師範學院學報,2011***01***.

  [4]劉春雷,李鐵鑌.大學生寢室人際關係影響因素及應對方式的調查研究[J].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1***.

  [5]衣慶泳.大學生寢室人際交往問題的教育對話[J].大連大學學報,2011***05***.

  [6]蔣和豐,李化樹.大學生寢室人際關係問題研究文獻綜述[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4***.

  篇二

  【摘要】 目的 探討人際關係敏感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為高校進行新生教 育及心理諮詢機構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提供依據。方法 抽取某大學20 04~2007級新生中人際關係因子超3的新生339人,對其SCL90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 結果 ①人際關係敏感新生的各因子分顯著高於新生總體和全國常模,且顯著性達 到0.001水平;②人際關係敏感因子與其他因子間存在顯著相關,顯著性達到0.01水平。結論 人際關係敏感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忽視,學校可以通過開設選修課 、專題講座 或團體訓練等方式對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 心理健康;大學新生;人際關係

  A Study on the State of Mental Health of Freshen with Interpersonal-relationsh ip Sensitivity.Zhang Ning, Guo Xiaoliang.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 Weihai 264209, 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the mental health offreshmen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nsitivity, and to supply a science ba sis for mental-health education of colleges. MethodsChose 339freshmen with sco re of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nsitivity no less than 3 from all freshmen in2004~2007. Results①The factor scores of freshmen with inter personal relation ship sensitivity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cores of all freshmen and nation al model at 0.001 level. ②Other factors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factor of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sensitivity at 0.01 level. ConclusionIt is importantto pay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of freshmen with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 ip sensitivity. Colleges should improve their mental health level by supposing e lective course, lecture, group training etc.

  【Key words】 Mental health; Freshmen; Interpersonal-relationship

  人際關係敏感主要指個體的不自在與自卑感,特別是與其他人相比較時更加突出。在人際 交往中的自卑感,心

  神不安,明顯不自在,以及人際交流中的自我意識,消極的期待亦是這 方面症狀的典型表現。大量調查研究表明,人際關係敏感因子在大學新生的心理問題檢出率 中排第二位[1-4]。

  大學新生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群體,他們正處於從青少年向成年的轉變期,也處於從中學生向 大學生的角色轉變期,他們的心理狀態既不同於中學生,又與高年級的大學生有所區別,他 們既有擺脫緊張的高中生活之後的輕鬆與愉快,又有面臨大學生活的困惑與不知所措。他們 能否順利度過大學的適應期,對於他們以後的學習、生活、以及未來發展都有很大影響 。在他們適應大學生活的過程中,適應新的人際交往模式,調整人際交往策略,對他們而言 ,是一項比較艱鉅的任務。研究人際關係敏感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以期對高校進行新 生入學教育以及學校心理諮詢機構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提供科學的依據。

  1 物件與方法

  1.1 物件 調取某大學2004級到2007級的新生有效心理檔案共9432個,從中選取人際敏感 因子大於等於3分的新生339人,其中男生246人,女生93人,平均年齡19歲。

  1.2 工具 症狀自評量表***SCL-90***[5] 該量表由Derogatis***1975***編制,具 有較高的信、效度,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包含90個專案,內容涉及比較廣泛的精神 病症狀學內容,如思維、情感、意識、行為、人際關係、生活習慣、睡眠等,包括10個因子 。量表採用5級計分制,1-沒有,2-很輕,3-中度,4-偏重,5-嚴重。因子分達到3分以上, 超出正常平均分,一般認為該因子的嚴重程度已經達到或超過中度痛苦水平,表明可能有比 較明顯的心理問題。

  1.3 資料處理 所得資料採用上海惠誠大學生心理測驗綜合系統掃描錄入,並使用SPSS 11.5統計軟體進 行統計分析,並進行t檢驗和相關分析。

  2 結 果

  2.1 人際關係敏感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存在問題的主要表現 對人際關係敏感因子的9 個條目進行統計分析,並對其進行排序,結果見表1。

  2.2 人際敏感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 將人際敏感新生的各因子得分與2004到2007新生總體 的得分以及全國常模進行t檢驗。結果發現,人際敏感新生的各因子分均顯 著高於新生總體和全國常模,且顯著性達到了0.001水平,結果見表2。

  2.3 人際因子與其他因子的關係 通過相關分析發現,人際因子與其他因子都顯著相關 ,且顯著性達到了0.01水平,結果見表3。

  3 討 論

  大學新生剛剛經歷了緊張的高考,滿懷對大學的期望和憧憬,但是,當他們踏入大學校園之 後,很多學生卻發現大學並非他們想象的那樣美好,而是充滿了困惑和迷茫。以前的學習生 活都是老師和家長安排好了,自己照著去做就可以了,現在一切都要自己去安排,但是自己 又缺乏這種能力;以前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就是考大學,現在考上了大學,卻沒有目標了; 以前同學都在一個固定的教室裡,每天都能見面,現在卻很少有這樣的機會,除了宿舍同學 ,與其他同學接觸的機會也很少;高中的老師天天督促著學習,大學的老師上完課就走人; 大學裡有那麼多社團,我應該加入哪一個,到底是學習重要,還是鍛鍊其它能力重要?等等 這一切突如其來的問題,讓這些新生有些不知所措。

  在這些問題中,人際交往模式的改變,是影響大學新生日常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從筆者與 部分被邀請新生***SCL-90因子分有超3的學生***的談話中瞭解到,提到人際問題佔到30%以上 。他們的人際不適應主要有以下表現:①沒有知心朋友;②感覺大學的人際關係比較複雜; ③想念以前的同學、朋友;④人際交往圈子小;⑤不知道如何跟人交往;⑥周圍比自己強的 人太多,有些不甘心;⑦不知道如何跟異性交往;⑧想改變自己的交往現狀,不知道怎麼 去做;⑨宿舍同學生活習慣不一樣,容易產生摩擦,等等。

  對其問題根源進行分析,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①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存在心理矛盾。很多學生一方面抱怨自己找不到知心朋友,另一方面, 又由於受到家長或同學的影響,在與人交往時,又不願意或者不敢與人交心,害怕自己在人 際交往中受到傷害;②缺乏交往技巧。很多學生在高中期間,一切以學習為重,不是很重視人際交往,到了大學 之後,意識到人際交往的重要意義,但是又不知道怎麼和同學“打成一片”,和同學在一起 ,找不到話題,因此非常苦惱;③性格原因。一部分同學由於性格比較內向,與人交往時比較被動,因此到了大學,交往的 物件僅限於宿舍同學或班級部分同學。自己認識到這樣不利於以後的發展,但是又不知道如 何改善;④生活習慣存在差異。大學生一般來自不同的地方,在生活習慣上存在差異,因此會產生摩 擦,這也是影響新生人際關係的一個重要原因;⑤過於留戀過去的同學關係。有的學生來到大學之後,反映以前跟同學關係挺好的,朋友也 很多,可是到了大學,人際關係卻不怎麼樣了。他們將重心放到想念以前的同學、朋友,忙 著跟以前的同學、朋友聯絡,卻忽略了身邊的新同學,這樣也容易被身邊的同學忽略;⑥過於在意別人的評價。本研究結果顯示,人際敏感因子中“當別人看著你或談論你時感到 不自在”條目得分最高。筆者在談話中也深有感觸,確實些同學由於太在意別人的看法和評 價,太想在別人心目中留下良好的印象,導致其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容易緊張、焦慮,掩飾 自己,甚至減少與人的交往。

  從本研究的結果看,人際敏感確實對大學新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有重要的影響,這部分新生的 心理健康相比其他新生,更應該引起學校的重視。學校心理諮詢機構也可以通過個別邀談、 開設選修課、專題講座、進行團體訓練[6,7]等形式,促進這部分學生的人際交往 ,提高他們心理健康水平,建設和諧校園。

  4 參考文獻

  [1]何心展,張林,尤海燕,等.7763名大學新生心理症狀調查研究.中國康復理論與 實踐,2006,12***1***:81-83

  [2]彭香萍.當今高校新生的主要心理問題及輔導策略.心理科學,2006,29***1***:211 -213

  [3]朱愛榮.大學新生心理狀況分析.高教研究,2006,***2***:75-78

  [4]劉忠秀,尹星星,尤海燕,等.8402名2005級大學新生症狀自評量表調查分析.中 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7,13***2***:188-190

  [5]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 志社,1999:31-35

  [6]尚雲,李輝,高俊.人際交往團體輔導改善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中國健康 心理學雜誌,2005,13***5***:369-371

  [7]江琴.團體心理諮詢促進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實證研究.福建醫科大學學報***社會 科學版***,2006,7***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