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魚的用餐禮儀

  中華民族是世界上最聰明的民族,如果人類智商的平均數是100的話,中國人智商多達107,這和中國人吃大米飯有關,更和中國人吃魚有關。因為大米飯中的蛋白質比麵包多,而吃魚,蛋白質的質量比肉類高出更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希望能夠幫到大家哦!

  

  做魚類別:清蒸、紅燒、生煎、火烤。商務宴席中的吃魚禮儀——餐桌放魚:讓魚頭衝著客人,或對著“第一要人”,表示尊重。客人要喝魚頭酒,尾巴方向的人要喝魚尾酒。

  吃魚順序:“頭三尾四脊樑七,對著肚皮喝十一”,“脊五肚六”,一般先用刀叉把魚頭和魚尾割下,放在盤邊。然後用刀尖順著魚骨把魚從頭到尾劈開。將魚骨滑出將魚平著分開,取出魚骨揭去上面一片,吃完後再去骨。據說愛吃魚的人會連小魚頭都吃掉,而吃到魚的臉頰則是一件幸運的事。

  商務宴席中的吃魚禮儀:魚眼給領導,叫高看一眼;魚樑給貴客,叫中流砥柱;魚嘴給好友,叫脣齒相依;魚尾給下屬,叫委以重任;魚鰭給後輩,叫展翅高飛;魚肚給新識,叫推心置腹;魚臀給失意者,叫定有後福。

  一、魚頭朝東,魚肚朝北

  中國人的房屋大多是坐北朝南的,來客人在吃飯時,按照風俗習慣:

  1、客人要坐在“上手”***即桌子的東邊***;

  2、陪客的要坐在西邊;

  3、主人坐在南邊作招待服務***即把席口***。

  這是為了表示對客人的尊敬,上來的菜都要照顧客人,儘量讓客人舒服地夾菜吃,魚作為在席上特殊的菜***魚借意為“年年有餘”***,自然也要以客人為先,把魚頭朝向東的方向。這是何習俗?

  一是對客人的祝福;

  二是對客人的尊敬。

  若在家裡吃飯,應讓魚頭對準長輩。

  二、一箸定乾坤,二箸開阡陌

  “一箸定乾坤,二箸開阡陌”。這一點沒有在哪本典籍中看到過,可能是口口相傳的。

  箸就是筷子。在餐桌上主人不動魚,其他人是不能先動的。

  古代以及現代重要的場合往往都是商人宴請官員,因此主人第一筷子將魚鰓上的肉夾給最尊貴的客人,魚鰓上那一點肉是最好吃的。

  魚頭尊貴,魚鰓上的肉就顯得格外的尊貴,乾坤就是天地,夾給官員代表他能步步高昇。

  主人第二筷子就是夾給自己了,古代開阡陌代表著做生意的人,因此二箸代表自己能夠生意興隆。

  另外,一個有地位的人是不會去吃魚尾巴上的肉的,魚尾巴是留給跟班的吃的,現在就是在餐桌上地位較低的人。

  三、魚頭不能吃

  在高規格的宴席之上,魚頭往往是不能吃的,即便是最尊貴的客人也不會去吃魚頭,把魚頭剩下代表著年年有餘***專門做的魚頭那就隨便了***。

  四、魚不能翻過來

  很多時候,上面的魚吃完了,下面的還沒吃,這時候不要去翻魚,用筷子把下面的魚肉摳出來就好了。翻過來代表會出不好的事情。

  五、魚身上不能動的位置

  魚眼睛是不能動的,魚頭代表尊貴的客人,難道要吃掉他的眼睛嗎?所以大家謹記,餐桌上整條魚的魚頭一定不能吃。

  吃魚應該注意什麼

  1、空腹吃魚——導致“痛風”

  在減肥風潮日盛的今天,不少人喜歡只吃菜不吃飯,空腹吃魚更是司空見慣的事情,但這卻很可能導致痛風發作。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紊亂導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組織損傷的疾病。

  而絕大多數魚本身富含嘌呤,如果空腹大量攝入含嘌呤的魚肉,卻沒有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來分解,人體酸鹼平衡就會失調,容易誘發痛風或加重痛風病患者的病情。

  2、吃生魚片——得“肝吸蟲病”

  很多人都喜歡生魚片的鮮嫩美味,殊不知生吃魚片對肝臟很不利,極易感染肝吸蟲病,甚至誘發肝癌。

  據營養、健康方面的專家介紹,肝吸蟲病是以肝膽病變為主的一種寄生蟲病,人通過吃生的或半熟的含肝吸蟲活囊蚴的淡水魚蝦和淡水螺類被感染的機率極高,目前我國僅在廣東省就有數以百萬計的肝吸蟲患者,其中不少人正是因為生吃魚蝦而染病。

  其臨床症狀以疲乏、上腹不適、消化不良、腹痛、腹瀉、肝區隱痛、肝腫大、頭暈等較為常見,嚴重感染者在晚期可造成肝硬變腹水,甚至死亡。

  3、活殺現吃——殘留毒素危害身體

  一般人都認為吃魚越新鮮越好,因此喜歡活殺現吃,認為這樣才能保證魚的鮮美和營養。但這實際上是一個認識誤區。無論是人工飼養的魚類或野生的魚類,體內都含有一定的有毒物質。

  活殺現吃,魚體內的有毒物質往往來不及完全排除,魚身上的寄生蟲和細菌也沒有完全死亡,這些殘留毒素很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

  此外,活殺現吃的魚蛋白沒有完全分解,營養成分不充分,口感也並非最好。

  4、擅吃魚膽——解毒不成反中毒

  魚膽是一味中藥,中醫常用它來治療目赤膽痛、喉痺、惡瘡等症。

  民間也因此流傳吃魚膽可以清熱解毒、明目止咳的說法,所以儘管魚膽味苦,總有人躍躍欲試。擅吃魚膽極其危險,極易引發中毒甚至危及生命。

  專家指出,魚的膽汁中含有水溶性“鯉醇硫酸酯鈉”等具有極強毒性的毒素,這些毒素既耐熱,又不會被酒精所破壞,因而無論將魚膽烹熟、生吞,或是用酒送服,均可發生中毒。

  魚膽中毒發病快,病情險惡,病死率高。中毒較輕者表現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嚴重者會出現肝大、黃疸、肝區壓痛、少尿或無尿、腎區叩痛等症狀,如果搶救不及時,可造成肝腎功能衰竭直至死亡。

  而患者中毒程度一般與魚膽的膽汁多少有關,因此吞食較大魚的膽更易發生中毒。

  以上小編告訴了大家吃魚應該注意什麼,魚是我們生活中常吃的一種食物,所以很少會有人覺得吃魚也要講究方法,隨便吃也不會有什麼危害。今天小編的文章,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吃魚還是不能亂吃,要用正確的方法吃魚,這樣既吸收了魚的營養,又不會傷害身體。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