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斯皮爾伯格的十種電影拍攝技巧

  有多少人能說出還在世的獲得兩次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導演名字?其中一位是李安,華人電影的最大驕傲,另一位則是斯皮爾伯格,好萊塢電影黃金時代的第一人。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下吧。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在四十年的電影生涯中,斯皮爾伯格觸及過多種主題與型別的影片,既有思考戰爭與人性的《拯救大兵瑞恩》和《辛德勒的名單》,又有災難冒險片《侏羅紀公園》、《大白鯊》,還有兒童題材的《ET外星人》,可謂綜羅永珍。

  比起豐富多變的電影題材,不變的是斯皮爾伯格爐火純青的電影拍攝技巧。作為享譽世界的電影大師,斯皮爾伯格對於鏡頭和畫面有著超乎常人的理解,而對於拍攝手法他總是匠心獨具。有媒體曾經這樣評價“斯皮爾伯格的電影拍攝技巧是當今世界最具價值的電影財富”,誠然,對於這樣的電影大師,我們學習,模仿,創新是每一個學習拍攝電影的人的必經之路。

  ①推鏡頭

  推鏡頭是電影拍攝中的常用手法,攝像機鏡頭與畫面逐漸靠近,畫面外框逐漸縮小,畫面內的景物逐漸放大,使觀眾的視線從整體看到某一佈局。推鏡頭可以引導觀眾更深刻地感受角色的內心活動,加強情緒氣氛的烘托。

  影片使用了85mm或100mm中焦距鏡頭來拍攝人像。當前景中的物體形狀越來越大,鏡頭焦越拉越長;當鏡頭框架中的物體移動越來越快,鏡頭焦距越拉越長。

  ②跟鏡頭

  跟鏡頭是電影拍攝中的經典手法之一,但是在斯皮爾伯格在實際應用中賦予了這一手法更多詮釋,形成了極具辨識性的斯式跟鏡頭風格。一般,斯皮爾伯格會使用長時間的跟鏡頭,記錄行走並交談的兩名角色。為了追求出色的視覺質感,斯皮爾伯格會在角色和攝像機之間以多樣方式排列道具和零時演員,提升畫面框架和角色活動的視覺豐富性。

  另外,當邊走邊談的兩名角色的場景進行到最後,其中一名角色將要說服另一名角色時,斯皮爾伯格會要求兩位演員靠近攝像機,記錄他們相互對視的畫面。

  ③過肩鏡頭

  過肩鏡頭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拍攝手法,然而在斯皮爾伯格卻能將平凡化作神奇。斯皮爾伯格通常會隔著主角的肩膀使用寬鏡頭拍攝,這樣可以使得主角的形象在畫面上比其他角色更高大,從而突出主角的作用和地位,達到強烈的戲劇效果。

  外,有時候在過肩鏡頭中,會讓肩膀佔據大部分的畫面,從而把想要突出的畫面主體擠到鏡頭框架的邊緣。雖然不是標準的過肩巨頭,這樣做通常都有特別意義。斯皮爾伯格這樣用是為了強調某一場景的特俗含義,不過他在一部影片中絕對不會用超過第二次。

  ④特寫鏡頭

  很多導演都會使用特寫鏡頭,但是迄今為止特寫鏡頭應用的最好的當屬斯皮爾伯格。

  ⑤寬鏡頭

  斯皮爾伯格極其偏好寬鏡頭,無論是過肩,跟鏡頭或者其它各式各樣的拍攝手法中,只要他想突出畫面背景中的前景,他一定會使用寬鏡頭。許多人指責斯皮爾伯格認為他的寬鏡頭用的非常保守,不過事實上,斯皮爾伯格對寬鏡頭的處理比不少導演要大膽得多,他應該是電影史上最有冒險精神和雄心壯志的導演之一。

  ⑥通過大量前景構造鏡頭畫面

  斯皮爾伯格特別喜歡在鏡頭中用各種背景來構造鏡頭畫面。在《少數派報告》的開頭,有一個隔著椅子拍攝小男孩的場景。這使得觀眾能夠感覺到一種緊張刺激的感覺,好像你是從哪個隱藏角落進行偷窺。這樣的手法比起直接把鏡頭對準小男孩要高明多了。

  ⑦映象拍攝手法

  在電影中,經常看以看到通過映象來表現故事場景的拍攝手法。映象拍攝一般通過寬鏡頭來處理,慢慢過渡到對角色的特寫鏡頭,通過這種手法,鏡頭上的過渡得順理成章,不漏痕跡。

  映象拍攝另外還可以在鏡頭中用來突出角色。

  ⑧匹配剪輯

  所謂的匹配剪輯是指將不同時間不同空間但影象軌跡相似的兩個場景連線起來。斯皮爾伯格的匹配剪輯讓人印象深刻。

  ⑨用背光燈來製造陰影輪廓

  斯皮爾伯格早在21歲拍攝他的第一部短片《安培林》時就學會了如何用背光燈來構造陰影輪廓,不得不感嘆他的少年英才。

  ⑩多種鏡頭不間斷拍攝

  斯皮爾伯格最大的天才在於他對於各種鏡頭的融會貫通。通過不斷的變換拍攝位置,斯皮爾伯格可以不間斷的使用寬鏡頭,特寫鏡頭,過肩鏡頭,最後再到特寫鏡頭的進行連續拍攝,一氣呵成,沒有停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