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石如書法藝術

  鄧石如原名琰,因避仁宗諱,遂以字行,少讀書,好刻石,仿漢人印篆甚工。性廉介無所合。時翁方綱擅篆分,以石如不至其門,為之。劉墉、陸錫熊見其書,皆大驚。登門求識面。包世臣推其篆書為神品是我國清代十分著名的書法大師,那麼到底他的書法藝術為何呢?下面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圖片1

  圖片2

  圖片3

  圖片4

  民間奇人鄧石如

  鄧石如身材高大,胸前飄一綹長長的美髯,遇人落落,性格耿介,無所合,無款曲,無媚骨,無俗氣,稱得上頂天立地的一個偉男子。因為其祖輩出身寒微,枯老窮廬,他的一生更備嘗人間的酸甜苦辣,過著"採樵販餅餌,日以其贏以自給"的生活。他以"山人"自居,於荒江老屋中高臥,把功名兩字都忘記了。

  為什麼淡泊如此?他生活的時代,是歷史上堪稱盛世的"乾嘉時代"。他來到這個世界時,政局早已穩定,天下亦早已被愛新覺羅氏那雙射鵰射虎的手撫摩得比較熨帖了。生活隨著時間的河流,日復一日地平靜地流去。我們只知道他戴草笠,著芒履,策毛驢,浪跡天下名山大川,有如雲水之間孤獨的浮鷗。他的好友師荔扉曾經送他這樣兩句詩:"難得襟懷同雪淨,也知富貴等浮雲。"看淡了浮華、浮誇、浮名,也就與浮躁相去甚遠。"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柳永那種懷才不遇的牢騷他沒有;"患名之不立,患年之不長",賈逵的雄心進取他缺乏;"名飛日月上,義與風雲翔",李白的濟世大志他也不具備。他只是歸於淡,把世間萬物都看得淡了,淡到自甘寂寞,遠離紅塵。可是,他又真正地熱愛著書法,一天也捨不得丟棄。每日清晨,他研一盤滿滿的墨水,就著淨幾揮灑,必待墨水用幹了才上床休息。所謂"熱愛",在鄧石如的人生裡,除了出身寒微,飽受生活的煎熬以外,還得把功名利祿置於腦後而全身心地投入藝術的艱苦錘鍊中。他不怕板凳一坐十年冷,更不願像某些"名人"那樣熱衷於今天上電視,明日登報紙,後天獲大獎,不然就日子一天也難過。

  當年,他為湖廣總督畢沅的幕友時,"與人論道藝,所持侃鑿,絲毫不肯假借,布衣棕笠,貴客公卿間,岸然無所詘也。"儼然一種平民藝術家的本色。但是,"日見群蟻趨羶,阿諛而佞,此今之所謂時宜,亦今之所謂捷徑也。得大佳處,大抵要如此面孔。而謂琰能之乎?日與此輩為伍,鬱郁殊甚。"他看不慣官場的群蟻趨羶,也不願阿諛權貴。那麼,雖為幕友,卻也是落落寡合的--他不適合那個生態環境。於是,他拂袖而去,返回民間,適者自適,從此一生六十餘年再也沒有混跡於官場。

  鄧石如不願媚俗取巧的頑固,說得斯文與時髦一點,是不是他正有著平常文人欠缺的所謂"平民意識"或"民間情結"?鄧石如原名琰,字石如,自號頑伯、完白山人、完白山民、龍山樵長、鳳水漁長等。以石自比,以頑石自況,一個山野之人的特立獨行,飄然如在眼前。說到鄧石如的為人,與他同時代的人評價甚高。有說"高尚"、有說"高潔"。我這裡只說兩件事。第一件,鄧石如初入都,當時的人都以內閣學士翁方綱為書法的宗師,翁亦驕橫一時,而鄧石如"獨不謁"。不去登門拜訪翁宗師,是不願結交權貴呢,還是本身就看不起他的書法?我不敢妄猜。但後果卻是在他的意料之中的,盛氣凌人的翁方綱極度貶抑鄧石如的書法,而鄧石如一笑置之,"不與校也"。另一件事,也許可以見出鄧石如的高潔了。鄧石如常居集賢關,得一鶴,精心餵養後蓄於僧院中,他陪它散步,它伴他讀書,"朝朝兩件閒功課"。不料,某太守見而愛之,攜鶴而去。鄧石如極是不平,寫了一封措辭嚴厲的信索還。從此,與鶴為伴,晨昏無間。鄧石如死時,那鶴髮出尖厲的唳聲,哀鳴數日後,打了一個旋,消失在大漠青空之中,羽化而去。鶴唳、青空、遠去--這是我心頭漫過的圖景,也是眼前流過的詩境。是的,一襲布衣,仰視蒼天,有所牽掛而來,無所牽掛而去;既知萬物有靈,更輕身外之物;"你自歸家我自歸"--人鶴兩化,只留下一段聚散情義於古今。他的好友、桐城派散文大家姚鼐曾給他寫過這樣一副對聯:

  茅屋八九間釣雨耕煙須信富不如貧貴不如賤;

  竹書千萬字灌花釀酒益知安自宜樂閒自宜清。

  不慕富貴而自然雋永,不鬧情緒而曠達平和。釣雨耕煙,灌花釀酒的人生,洗去的是庸脂俗粉,塵泥汙垢,浸潤出來的卻是經史子集裡的書卷氣質和一身的仙風道骨。於人,互為表裡,安身立命,也可以"隨心所欲不逾矩"了。人生一達這種境界,藝術的深沉和久遠便應運而生。

  作為震古爍今的書法大家,鄧石如是以貨真價實的創新贏得我們尊敬的一個典範。與他同時代的包世臣在《藝舟雙楫》中把他的書法列為"神品",譽為"四體書皆國朝第一"。書法史上以"我自成我書"自負的"濃墨宰相"劉墉,當時見到鄧石如的字,拍案驚呼道:"千數百年無此作矣!"連眼界很高,學富五車的康有為,貶顏***顏真卿***貶柳***柳公權***,貶晉帖,貶唐碑,而對鄧石如之書不僅高度評價,還把他作為劃時代的一個標誌。平心而論,卑唐貶晉,失之公允,而對鄧石如的評價則言之成理。清代篆隸書的革新和碑學的興起,開拓出傳統書法的新生面,這個蓋世功勳是由鄧石如悄悄地在山野之中建立起來的。鄧之篆書結體的靈動,用筆的自然,打破了自李陽冰以來僵化的傳統格局,難怪他這樣自負:"何處讓冰斯***斯指李斯***?"鄧石如在書法理論上也頗多創見。"計白當黑"之論把"筆不到而意到"的道理具體化了。"疏處可以走馬,密處不使透風",則把虛實對比的藝術理論闡釋得明白如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