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真卿的書法故事

  作為中國書法史上兩座高峰之一的顏真卿,該文從他的一楷一行兩篇代表作出發,較為詳盡地品評了顏真卿及顏真卿書法的特點、風格。正大氣象是顏氏書法藝術的主旋律,並試圖通過這種解析,匡正一些社會時弊,揭示書法藝術的本質。下小編為大家彙總了一些 ,大家可作為參考,希望大家能夠獲得幫助:

  :辭官拜師

  顏真卿二十六歲那年參加了科舉考試,考中了進士。兩年以後,他在朝廷裡做了校書郎***負責寫碑文、祭文的官***。後來朝廷又讓他到禮泉縣***在現在陝西省***去當專門管理地方治安的縣尉。

  縣衙裡公事很多,可顏真卿還是不忘練字。雖然大家都誇讚他的字寫得很有功夫,他卻想,俗話說“山外有山,天外有天”,自己寫字的功夫還不到家,還要拜高明的人為師才行。不久,他就辭去了官職,拿著自己寫的一些字,趕到洛陽去拜大書法家張旭為師。

 

 

  張旭聽顏真卿說完來意,仔細地顏真卿寫的字以後對他說:你的字寫得已經很不錯了。現在,國家正是用人的時候,你是國家未來的棟樑,哪能在寫字上花那麼多功夫呢?你只要勤練,字就能有長進,就不必拜我為師了。”聽了張旭的這番話,顏真卿覺得有道理,見張旭執意不肯收自己做學生,就告辭回長安了。

  顏真卿回家以後又在朝廷裡做了官,可他心裡總放心不下向張旭學書法的事。過了不久,他又一次辭去官職,來洛陽找張旭。張旭見顏真卿第二次辭官學書法,被他的一片誠心感動,就高興地收下了這個徒弟。

  :寫字的祕訣

  顏真卿拜張旭為師後,書法大有長進,張旭對收了這麼一個好學生十分的滿意。一天,張旭和顏真卿一起談論書法,張旭問:“三國時候的鐘繇,把寫字的方法歸結了十二個字,你知道是哪十二個字嗎?”“是平、直、均、密、鋒、力、輕、決、補,還有損、巧、稱。先生您看我說得對嗎?”顏真卿回答說。“對!不過你知道它的意思嗎?“我說不大好,還請先生指教!”

  “好!這十二個字是書法的精髓。現在,我把我多年的體會傳給你。這‘平’字是說,橫的筆畫要寫得平,但是,不能太平,要有氣勢,不呆板;‘直’是說,豎劃要從不直中求直,下筆要放縱開來,不能歪斜變曲;‘均’指的是字的筆畫和筆畫之間的空隙,要均勻自然,不能過遠過近;‘密’是說,筆畫相連處要不露痕跡;‘鋒’是每一筆的收處都要寫好筆鋒,使它挺健有力;‘力’字很容易懂,是說字要寫得有骨力;‘輕’是說筆畫在轉折的地方,要輕輕帶過;‘決’的意思是說,下筆的時候,一定要果敢堅決,不能膽怯猶豫;‘補’是頭幾筆沒有安排好,就要設法用下面的筆畫來補救;‘損’字很重要,是說在一點一畫的書寫上,要讓人感到還有餘意沒有表達出來,能引起人的想象;最後是‘巧’和‘稱’,‘巧’是要把字的形體結構佈置得富於變化;‘稱’不但是說字的筆劃結構要勻稱,在一篇字的佈局上,也要大小疏密得當。這樣字看起來才能勻稱。寫字的時候,只要注意按這十二個字的要求去寫,字是一定能夠寫好的。”

  “先生,您講得太好了,我明白了寫字的門徑和精要。”顏真卿高興地說。原來,對這十二字的解釋,張旭從來沒有向別人講過,今天他傳給了顏真卿,從此,顏真卿的字寫得更好了。後來,他融匯了前代書法家的特長,自己創制了一種新字型。這種字型精神飽滿,厚重樸實,剛健雄壯,很受大家的喜愛,人們叫它“顏體”。由於學寫顏體字,可以使人少犯缺乏骨力的毛病,所以初學書法的人都愛習寫顏體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