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釗魏碑書法

  張裕釗***1823~1894***,晚清官員、散文家、書法家,其書法獨闢蹊徑,融北碑南貼於一爐,創造了影響晚清書壇百年之久的"張體",被康有為譽為"千年以來無與比"的清代書法家。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1

  2

  3

  張裕釗人物簡介:

  張裕釗生於鄂州市梁子湖畔東溝鎮龍塘村張家灣的一書香世家。自幼天資穎異,青少年張裕釗像

  時期悉力研讀唐宋古文辭和歷史等經世之學。尤其對宋代古文家曾鞏的《南豐集》揣摩精熟,頗有心得。這就使他從青少年時代就打下了堅實的治學基礎,也培養了他後來自闢蹊徑、突破藩籬的書學獨創精神。

  道光18年***1838年***,張裕釗時年16歲,應縣試考取秀才。道光26年***1846***,於湖北鄉試中舉。道光30年***1850年***,張入京會試落第,後參加考選國子監學正。既而中選,官授內閣中書。這次考選的主試官為曾國藩,因張文似曾子固而奇之。張氏後趨遊於曾門,與黎庶昌、薛福成、吳汝綸等被人合稱為"曾門四學士"。張裕釗在京供職兩年,官職不顯。目睹官場腐敗,但以書文自娛,後棄官南歸。1852年,張裕釗受聘主講於武昌勺庭書院落。1854年,曾國藩進兵湖北,聞裕釗在鄂,遂召入戎幕參辦文案。此後相從十餘年,同僚各有升達,唯張氏"獨以治文為事",並不熱心於政治,故始終未得一官半職。最後終於絕意仕途,轉而致力於教育、文學和書法的研究。自1871年起,張氏先後主講於江寧***今南京***鳳池書院,保定蓮池書院,武昌江漢書院,襄陽鹿門書院。直到光緒18年***1892年***,張氏已70高齡,始由其子後沆、後澮從襄陽鹿門迎養至西安。1894年正月十四日,於西安寓所逝世。

  張氏一生桃李滿天下,從學門徒較負時望者有範當世、張謇、姚雪臣、朱銘盤,日本宮島詠士等多人。許多門生後來成為學者、詩人、散文家、書法家和實業家,在政界文壇各負盛名,卓有成就。其中日本弟子宮島詠士追隨裕釗先生8年,奉學惟謹,於書法得益猶多。張辭世後,宮島詠士回國創辦"善鄰書院",傳播張氏之學,使張氏書體在日本衍為流派,至今不衰。其弟子姚雪臣在河北省南宮縣的歷代傳人有姚景賢、董毓明、張自旺、張智霖。南宮縣張裕釗的傳人較多,已多次舉辦張裕釗流派書法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