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楷書法名家作品_行楷書法作品欣賞

  行楷字,漢字在楷書基礎上簡約書寫筆畫、增強書寫映帶、表現書寫意趣以適當加快書寫速度的,少量改變書寫筆順,且具較強易識、易學特徵的實用性手寫體字型。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行楷書法名家作品,希望你們喜歡。

  行楷書法名家作品欣賞

>

  行楷書法名家作品1

  行楷書法名家作品2

  行楷書法名家作品3

  行楷書法名家作品4

  行楷書法名家作品5

  行楷的寫字方法

  行楷字,是偏重於楷書書寫筆法***法則***,比楷書行筆自由,又比行草規正的行書字型。或曰:是漢字在楷書基礎上簡約書寫筆畫、增強書寫映帶、表現書寫意趣以適當加快書寫速度的,少量改變書寫筆順,且具較強易識、易學特徵的實用性手寫體字型。

  學習行楷字諸多因素互動影響,既有筆順錯別字問題,又有橫平豎直極端僵化寫法;既要因材施教,又要普及提高;既可借鑑楷書基礎***快速過渡***,又可直接進入行楷學習***立足本體***;還有書寫者學習態度等等,都需要適時綜合考慮,從而達到書寫規範美觀、便利流暢的教學效果,關鍵在於平時落實科學的教學計劃***進度、教法等***、合理的書寫學習和有效的訓練。事實上也如此,正因其隨意和靈動的特點,行楷字型的學習難度,不亞於楷書等字型。由楷而行,應有其內在的規律可循,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是楷書筆畫的疾書。必須循序漸進,逐步提速。

  還應看到,過分強調楷化,容易造成書寫僵化呆板,缺少實用意識,影響書寫結構的靈活以及速寫的節律等。而過度強調行意忽略楷書基礎,又容易造成字形結構的零亂鬆散,甚至草化,產生閱讀困難識認分歧。只有楷行兼顧,直曲方圓收放有度,勻稱呼應,連帶適當,穩紮穩進,才可能學好行楷手寫體。

  行書和楷之間的關係

  行書開創與後漢末年。唐代張懷瓘《書斷》上說:“行書即正書之小訛。務從簡易,相問流行,故謂之行書。”根據這一段說法,可以瞭解到行書即是正書的小訛。行書應用很廣泛,而且比楷書來得自由活潑,它比楷書、篆書則易於辨認,因此喜愛行書。

  行書是介於草書、楷書之間的一種書體,如果一幅字中草書佔行書的比例較大,叫草行;如果行書佔草書的比例大,則叫行草;如果一幅字中有楷書、有行書,叫行楷。

  因此,學習行書最好要在楷書的基礎上開始,比如一個大建築,楷書好比鋼架,行書好比水泥,沒有鋼架,水泥何附。前人說,楷書如立,行書如行***草書比為奔跑***,立腳不穩的小孩,行走起來,必定會摔倒。所以說,學行書而專行書帖,不先學楷或兼學楷,還易於流到浮滑而少力的方向去。先學楷書是對寫行草的一個重要步驟。

  行書,特別是草書,是楷書的簡化和延展,行草無非是把楷書的有些折筆變為圓轉,複雜變為簡單罷了。行書的變化是按照楷書的筆劃順序進行的,如果寫楷書到了精熟快寫時,字中各筆雖形斷而加重意連方處會含圓的味道,到這一步你就會體會到寫楷中已包含有楷行之意了。趙孟頫的楷書《寶雲寺記》《龍興寺碑》等就連晚年所寫的《三門記》其結構就是很好的例證。

  由於楷書是一字一字獨立的***通篇必須統一調和***,法度又比較嚴謹,寫時每一點劃其運筆要三過折,每一字結體不得相連,提頓轉折用筆一絲不苟,寫起來很有侷限性,特別是青年和初學者感到不如寫行書來得自由。行書則可以隨意伸縮,筆劃可以從簡而又相連,大小不受方框的限制,使筆可以縱情條暢,什麼行書如“行雲流水”如“輕歌曼舞”,吸引人的詞句所感染,所以很多人喜歡寫行書。如果不先學楷,養成一種信筆寫來的習慣,就不好了。有志學書法的人,初學時楷書這個關隘是要過的。

  
行楷書法名家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