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機的曝光是什麼意思

  你是否曾經被曝光補償的概念搞暈過?你是不是經常為不知道補償多少曝光量而苦惱?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數碼相機的曝光,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相機曝光的意思

  非常淺顯的說,曝光是膠捲或者數碼感光部件***CCD等***接受從鏡頭進光來形成影像。我們在照相的時候,如果照片中的景物過亮,而且亮的部分沒有層次或細節,這就是曝光過度***過曝***;反之,照片較黑暗,無法真實反映景物的色澤,就是曝光不足。

  直方圖的橫座標代表畫素的亮度,左暗右亮。很多相機廠商將直方圖從左到右分成“很暗”、“較暗”、“較亮”、“很亮”四個區域,也有的相機廠商將直方圖分為五個區域。這些分割槽與直方圖本身並沒有關係,也不會影響到直方圖的形成。無論四個分割槽還是五個分割槽,它們不過是為了觀看方便而已。我們可以把“較暗”和“較亮”的區域看成中灰影調的區域,把“很暗”看成畫面的暗影區,把“很亮”看成畫面的高光區。

  判斷膠片的曝光時,我們需要看密度。所以,在沖印店裡我們時常會聽到老攝影師對修圖師說“我想這裡加點兒密度,那裡減點兒密度”之類的話。因為他們習慣了檢視膠片的密度和反差。而且,這樣聽起來更專業些。數碼相機時代,我們聽到更多的是“這兒亮點兒”、“那兒暗點兒”之類的言語。

  前面我們看到的照片,曝光屬於正常。那麼,如果減少或增加曝光量會出現什麼結果呢?減少曝光量的時候,直方圖會向左移動,很可能在直方圖最左側已經超出的邊界,左側的“山根”看不見了,就會曝光不足;增加曝光量的時候,直方圖會向右移動,很可能在直方圖最右側已經超出的邊界,同樣,右側的“山根”看不見了,就會曝光過度。

  曝光原則

  原則一、不溢位原則

  這一原則適用於任何數碼相機的拍攝。在景物的動態範圍大於數碼相機所能表現的動態範圍時,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大光比場景的拍攝,比如夜景拍攝、冰燈拍攝等,你至少應該讓一個方向上不溢位。你還可以想辦法使光比減小,比如對暗部補光,這樣我們的相機就可以記錄場景中的等多細節。

  我們總會覺得夜景拍攝要增加曝光時間,甚至要半小時、一小時的曝光。事實上,如果是燈火輝煌城市夜景並不需要這麼做。

  原則二、亮加黑減

  你可能在網路上看到了一些數碼相機“向右曝光”的原則。這個原則要求我們在右側不溢位的情況下儘量向右曝光。這麼做的理由是:如果在後期把暗部提亮會產生很多噪點,而後期針對高光部壓暗卻不存在這個問題。不過,既然你知道煤炭是黑的,為什麼還要“過曝”後再把它壓暗呢?

  所以,我更願意推薦你使用“亮加黑減”的原則。當畫面中亮的部分佔很大面積時,我們需要增加一些曝光,也就是向右曝光:比如拍攝大面積的雪景,你可以適當向右增加曝光,注意不要讓高光溢位,並且還要保證雪的紋理和細節;同樣,當畫面中暗的部分佔很大面積時,我們需要減一些曝光,也就是“向左曝光”:比如當你在拍攝大面積的煤炭時,可以適當向左減少曝光,注意不要讓暗影溢位,並且還要保證煤炭的紋理和細節。

  相機測光的模式

  1、平均測光:對整個取景區平均計算測光值。

  這是一般相機預設的基本測光模式,使用率最為普遍。在取景範圍內光線比較均勻,明暗反差不大的情況下,幾乎都能讓你得到一張滿意的照片。

  2、中央平均測光:是以取景範圍中部的30%左右的區域平均測光為主的測光模式。

  當需要表現的主體在取景範圍中間部分,而環境明暗與主體有較大的差別時,選擇中央平均測光,偏重對中央大部分割槽域測光,能使主體的曝光較為準確。

  3、點測光:又稱重點測光,是對取景範圍中的1%-5%區域內測光。

  點測光模式用的極少,也不易掌握。但在某些情況下,點測光卻能發揮出重要的作用。瞭解在何種情況下應該使用點測光,並能正確使用點測光,一方面可使主體曝光精確,另一方面利用“感光寬容度”來創造出現實中無法看到的奇妙圖片。

  曝光鎖定:在使用點測光模式前,需要了解曝光鎖定的使用。相機點測光的測光點在取景區的中心。使用點測光的時候,需要把取景區中心點***點測光的測光點***對準需要表現的主體來測光。如果在你想要表現的取景中,表現主體並不在中心點,可以先用點測光的測光點對準錶現主體進行測光,並使用相機的曝光鎖定功能鎖定對主體測光的資料,最後根據自己的想法,重新構圖,對焦後按下快門。大多數相機的曝光鎖定都有專門的按鈕,能夠使我們得以輕鬆的在曝光鎖定後重新考慮構圖。但也有一些相機曝光鎖定和對焦都是通過半按快門實現,假如測光點和對焦點並不一致,例如圖2的測光點是太陽邊的雲彩,而對焦點是建築物,就需要先對雲彩點測光後曝光鎖定,然後重新構圖對建築物對焦。有些相機不能提供單獨的曝光鎖定和對焦鎖定,也可以先對主體點測光後記下曝光資料,然後把相機的拍攝模式設定為M檔,按點測光的資料設定曝光資料,然後進行構圖和對焦。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