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書法字型圖片

  漢字文化與書法藝術有著深刻而內在的聯絡。漢字是書法藝術的符號載體,書法是漢字的審美藝術化。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希望你們喜歡。

  欣賞

>

  1

  2

  3

  4

  5

  書法,何以為美?

  孔子有一句話叫作“里仁為美”。我覺得這是對中國審美觀的極高概括。如果說西方藝術重視外在的造型,那麼中國的藝術,特別是書法則重視內在的蘊涵。西方人從解剖學角度研究雕塑,從透視學角度研究繪畫,從幾何學角度研究造型,從歷史學角度研究戲劇……用藝術承擔科學是西方文化的特點之一。中國不同,在儒道互補的文化環境裡,中國人天生就有詩性思維和藝術態度。

  概括說來,體現於書法中的共同的美學觀念表現為三個方面,即:簡約為美,氣韻為美,中和為美。

  一、簡約為美

  即“大樂必易,大禮必簡”,“大音稀聲,大象無形”。這是大多中國傳統藝術的表現形式。如京劇:舞臺上不設佈景;除了必要時放上一張桌子、幾把椅子之外,也沒有多少道具和佈景。因此演員開門不見門,坐車不見車,牽馬不見馬。不似中恰有真似;虛假處正是逼真。誰能說這不是真正的藝術!書法更是簡單到只有黑白,只有點線,但是能夠點畫生情,形外有意,風流韻致。唐朝張懷瓘在《文字論》一文中說:“文則數言乃成其意,書則一字已見其心,可謂得簡易之道。”——用文字表達一個意思,須要幾個詞或幾句話;而書法呢,寫出一個字便能流露出作者的心靈,它真實得到了簡易的真諦。

  二、氣韻為美

  在古代書論中,氣常指形勢、氣格、氣骨、氣象,指的都是作品具有活躍的精神姿致,那是書法致美的一個基本因素。王羲之在一篇專論筆勢的文章中說,書法“揚波騰氣之勢,足可迷人”。韻有別於氣,本指和諧悅耳的聲音。韻用於書法,指製品的點畫、字、行搭配恰當、佈置停勻,形成和諧、美觀、有力感、韻律感的整體。書法之美是氣、韻二者的化合物。如果說,氣即孫過庭在《書譜》中所說的“窮變態於毫端”,那麼韻則是他在下一句所說的“合情調於紙上”。氣韻實際上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

  清朝文藝評論家劉熙載十分推崇書法氣韻之美。他在《藝概·書概》一書中說:“高韻深情,堅質浩氣,缺一不可以為書”。他又進一步論及書法與個人修養的關係,大意為:書法的氣韻應是個人心靈的表現。否則作品即使倖免於薄濁,也只不過是別人的寫照而已。

  三、中和為美

  中和是儒家提出的一種倫理、道德規範。在文藝創作方面,中和之美的一般含義是抒發感情要有所節制,和諧、適度地處理藝術家的情意與物境、情境的關係。它追求的是藝術作品中主體與客體兩相契合而成的意境。中和不是平淡,書法是人的心境的流露,中國養生學講究靜養,“最好的心情是寧靜,最好的醫生是自己,最好的藥效是時間……”。因此書法反對“粗、野、狂、俗”。那不是美,是醜書。

  書法中的奔放是率意的放縱,但是能縱能收;是求奇履險,但又能化險為夷。如明末清初的王鐸,他自己說他的字是“掀起腳,打筋斗,駕雲霧向空中行。”最後又把他們一個個擒回來,經過抗爭、扭結生成紛紜錯落、疾閃飛動之勢的中和。再如鄭板橋的書法,人們叫他是“亂石鋪街”,書中行書、隸書、草書雜出,但雜而不亂,變化而不突兀,寓不整齊於和諧之妙趣中。就像參加奧運會,體操規則是確定的,這就如傳統,在這個規則中每個根據個人的素質水平,仍然可以作出不斷出新的“驚險”動作,但是規定動作是不可不作的,就是差法、問題等。

  書法在時光的隧道里穿梭,以其不變的文化基調,衍生出千姿百態的生命風采,使一個個中華文明的不同發展時期立體起來,豐富,她使中華文明引以為驕傲和自豪。正因為她的古老,她才顯得年輕;正因為她的厚重,她才具有無法顛覆的文化元素。她的經歷,她的輝煌是我們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她是一條看得見的紐帶,串聯起五千年中華民族的燦爛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