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正確教育孩子方法

  作為父母,總是想把最好的都給孩子,希望他們能夠成長為有出息的人,因此在教育上總是不遺餘力。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正確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正確的教育孩子方式

  1不要採取過激的方式。

  有的家長認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罵不容易成才”。所以每當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心平氣和地講道理,而是不分青紅皁白先罵一通、打一頓再說。這樣粗暴的對待孩子,不僅沒有辦法讓孩子真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還很有可能會在心裡留下陰影,性格容易變得偏激。

  2要以身作則。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不是有這麼一則公益廣告嗎,母親給外婆洗腳,小兒子看在眼裡,便有模有樣學著要給母親洗腳。同樣的,“上樑不正下樑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麼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複製品。可見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3大人的意見要統一。

  有的時候家長之間相互要通氣,對於同一件事的看法要爭取一致,態度也要統一,切忌你說東我說西,你扮白臉我扮紅臉,更不能當著孩子面就相互數落。否則的話孩子往往會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該聽誰的。時間一長,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會蕩然無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較困難了。

  4不要扼殺孩子的興趣。

  學業固然重要,但是興趣是激發孩子創造力的源泉。現在的社會需要的不是讀書機器,而是全面發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現出某方面的愛好,千萬不要干涉,而是應該鼓勵他,說不定還能成為孩子的一項技能。

  6個不傷孩子的教育祕笈

  人多不批評

  孩子也是要面子的,且自尊心脆弱而強烈,在人多的時候批評她,拿她跟其他人比較,這對教育孩子而言是吃力不討好的事兒,不僅讓孩子打心眼裡對你反感,還收不到教育的效果。

  睡前不批評

  這是大多家長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因為睡覺之前比較空閒,也想起教育這回事兒了,於是猛說一通,只想讓孩子聽懂自己的心聲,明白自己的苦心,知曉他的錯誤,可這麼做的結果是把我們這唯一一點兒親子交流的時間也浪費了,並且讓孩子一看到家長擺出跟他聊天的架勢就立即產生牴觸心理。

  進餐不批評

  不少家庭都有這種情況,一家子團圓起來吃飯,結果孩子就成了挨批的物件。孩子邊吃邊聽訓,不僅影響食物消化效果,也令孩子對批評失去敏感性,這種情況如果持續久了,孩子聽訓就會像聽歌一樣,你說你的他吃他的,完全起不到作用。

  錯誤不重提

  批評孩子最主要的是就事論事,不要一個缺點連著一個缺點地批。“你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敢表現!像上次表演,你怎麼不敢上去呢?其他小朋友表演得那麼好!每一個都笑笑嘻嘻的!說一下你就哭了是不是?還哭?你最大的毛病就是好哭!”當批評失去重點,孩子都不知道你在說什麼了。這樣的批評還有作用嗎?

  批評不比較

  天下的媽媽最愛的都是自家的孩子,她們也總覺得自己的孩子最出色、最可愛。但是也挺奇怪的,當媽的張嘴閉嘴就是:“你怎麼不看看某某某呢?人家做得那麼好!”似乎天下所有的孩子都比自家的出色。比較來比較去,最後卻傷害了彼此,並讓忠告變質失效。

  情緒不發洩

  孩子做得不好,家長就會經常生氣,控制脾氣是一件痛苦的事情,火氣都到嗓子了還得吞下去,因為在氣頭上的教育是沒有結果的。把所有的怒氣發洩出來了,你是痛快了,但是把傷害轉移到了孩子身上,根本收不到教育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