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業也會出現離職潮現象
由於監管層打擊股指期貨“惡意做空”,多家期貨公司的手續費收入銳減了五成以上;恰逢全球大宗商品市場旺季繼續“走熊”,買漲不買跌的機構、大戶投資者意興闌珊,導致收入進一步減少。在此影響下,期貨行業出現了離職潮。下面是小編帶來關於的內容,希望能讓大家有所收穫!
期貨業離職現象一:
手續費收入減六七成
“大多數的營業部都有大批人員離職,既包括了一線業務員,也有交易員與市場分析人士,還不乏高層管理者。國慶後遞送到我手裡的離職報告目前就有十一二份,而我們整個營業部的固定員工不過33個人。”昨日,深圳一家業內規模排名前五位的大型期貨公司營業部的高管李先生如是告訴廣州日報記者。
而在廣州天河到越秀一線的期貨公司營業部內,從8月至今,每家營業部每週都有人員流失,有的營業部,整個辦公室已人去樓空。剛剛離職去大宗商品貿易企業的江先生告訴記者:“我們所以離開,首先是個人收入銳減,7月之前,我們做一線業務的,每月有3萬元以上的稅後收入,主要是由工資、業務獎金、手續費提成三個部分構成的。後兩者佔比超過了70%。目前手續費收入銳減了6~7成,業務獎金也跟隨下降,我連續2個月所有的收入加起來不到1萬元/月,這對有家庭負擔的人來說,壓力下很大,也是不得已才離的職。”
期貨業離職現象二:
股指期貨縮量九成以上
股指期貨業務的縮水,是導致期貨行業整體進入寒冬的主要原因。7~9月,為了打擊市場的惡意做空現象、維持股市穩定,監管層不斷出臺限制股指期貨交易的政策規定,5度調高了股指期貨保證金的比例與手續費,其結果是目前的股指期貨市場的單日交易量縮減為不足6月的2%,從每日近300萬手下降至9月底的5萬手***10月小有回升***,縮量九成以上。對於大量以股指期貨為主營業務的期貨公司來說,意味著手續費與收入的大減。
而廣州日報記者調查了廣州、深圳兩地的期貨行業發現,對比大宗商品業務,今年8月之前,股指期貨業務在諸多期貨營業部中的佔比高達60~90%,遠遠超過大宗商品期貨交易量的佔比。而股指期貨交易的大幅度下降,意味著期貨公司的交易大幅度縮水。記者調查了兩地9家期貨交易公司營業部,發現10月開市之後的交易量雖然較9月底小有回升,但依然只有6月平均交易量的40%~75%不等。部分企業營業部負責人透露,對比5~6月利潤,8~9月的利潤下滑了50%以上。很多期貨公司正在密切商討減少珠三角地區內的營業部數量。
期貨業離職轉機:有色帶動大宗商品回暖
深圳期貨公司營業部高管李先生透露:“對比6月,我們營業部的保證金規模少了2億多元,這即使放到銀行業、證券業也是一個不可低估的數字,不僅直接導致手續費銳減,也使得資金運營成了問題。
除了股指期貨備受打擊的原因,期貨行業目前“屋漏偏逢連夜雨”,大宗商品期貨交易也萎靡不振,廣州日報記者採訪了若干位廣州期貨投資大戶,大家在股指期貨遇“熊”之後,並沒有調動資金進入大宗商品市場,而是出場觀望、規避風險,或轉而購買債券基金等理財產品。為此,對比5~7月市場,雖然8月是傳統旺季,大宗商品期貨交易並沒有出現明顯回暖,直到9月底,才有農產品板塊的個別品種有所反彈,整體交易依然萎靡,沒有帶給期貨市場多少真金白銀的手續費。
由於經營環境不好,期貨營業部之間的惡性競爭加劇,手續費減免成為了慣例,8月之後更有加速趨勢。以豆粕產品為例,目前深圳多家期貨公司的手續費低至每手1.5元,只有2014年同期的二分之一,2013年初的四分之一。
不過,10月開市之後,國際到國內市場,大宗商品價格開始全面反彈,昨日市場,不僅股指期貨品種大幅上漲、交易回暖,就連沉寂數月的有色金屬價格也延續了上週末反彈走勢,滬鋅價格單日再漲4%,帶領有色金屬價格反彈。對於習慣“買漲不買跌”的國內機構投資者來說,一旦反彈出現,就會積極入市,推動量價齊升、重入良性迴圈。期貨公司經營的“曙光”或許已經出現。
廣州日報記者採訪到的多數業內人士認為,期貨業經營形勢依然嚴峻。廣東南方黃金市場研究院院長甄偉鋼認為,對於任何投資市場來說,監管層在非常時期都應給予短期的政策扶持,雖然打擊“惡意做空”無可厚非,但需要通過其他手段加以幫扶,支援產業健康發展,比如停收投資者保障基金、交易所直接進行手續費返還、積極開拓創新業務等;畢竟,從發達國家的發展現狀來看,多元化投資市場、金融創新仍是一個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