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怎麼用

  國龐大的外匯儲備,引起了普通百姓的密切關注。外匯儲備應該怎麼用,這是大家關心的一個問題,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一些資料,歡迎參閱。

  外匯儲備的方法

  外匯儲備簡單說就是本國所有的外國貨幣,這種貨幣一般為國際通用貨幣。外國貨幣不能直接在中國使用,因此有兩種情況:一是把外匯兌換成人民幣;另外一種是不兌換的,直接存在銀行。中國為什麼會有外國的貨幣呢?中國商品出口到國外,國國外一般都用國際通用貨幣支付給我們,說得極端一點,別國企業將一堆上面寫有數字的紙張給我們,而我們將自己辛辛苦苦生產的商品給他們。對於這些寫有數字的紙張,我們是無法控制的,如我們收到的外幣是美元,如有一天美國經濟出了問題,我們手中的美元就大大貶值了。

  外匯儲備作為一種國際支付貨幣,大量儲蓄是存在一定的風險的。比如之前,我們用外匯去購買外國的國債或者投資,就有可能使外匯受到最大的損失。外匯數量龐大,不可否認也能增加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話語權,比如如果中國佔有全世界美元的十分之一,那麼我們就控制了美國經濟的十分之一,但這也並非完全正確,即使我們佔有美元這麼多,但如果美國宣佈更改貨幣或採取其他的措施,我們所擁有的美元就可能成為一堆廢紙,這就如同現在的假幣一樣,其做工和質量幾乎與真幣無所區別,但由於其發行的主體不是政府,所以它就是一種假幣,對於我們來說,持有外國的貨幣,就有這樣的可能。有人說,外匯儲備就是本國對外國的一種債權,這種說法有其正確性,所謂債權,僅僅是指一種權利,並不表示最終能夠實現了權利,就如同我們擁有很多的外匯,但如果我們用這些外匯買不到外國的商品或者我們賣出的商品的價值遠遠高於我們買進的商品的價值,這說明我們還是虧損的。

  外匯之存在,除了是一種債權之外,還是一種支付的手段,比如我們的企業要進口外國的商品,首先要將人民幣換成外匯,然後用外匯去支付。這是外匯存在的一大重要理由。

  一個國家的外匯儲備的多少,並不是人所能夠控制的,它是由進出口貿易所決定的。如果我們進口大於出口,因為要大量使用外匯,所以我們外匯儲備就比較少,如果出口大於進口,說明外匯就源源不斷地流入國內。說到底,貨幣只是一種交換的媒介,我們對其不能太重視,也不能不重視,如果我們的外匯儲備大,說明我們的資源流出去很多,在供給外國人消費,而我們本應享受外國相應的資源,但由於外匯儲備多,我們並沒有進口外國相應的資源。

  為什麼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呢?為什麼我們不去進口別的國家的產品呢?這也許要從經濟結構上去分析了,由於我國出口企業一般生產的都是低端的產品,所以雖然它源源不斷地創造了外匯,但它本身並不需要使用外匯,這也說明了我國對外國的產品的進口數量還是比較少。

  既然企業和個人使用外匯的量不大,那麼作為政府應該如何使用外匯呢?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是很值得研究的。如果用這些外匯來進口外國的礦產、糧食等資源、進口外國最先進的軍事、科技產品等,也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無論如何,外匯總是要使用的,外匯不使用,就等於一堆廢紙,另一方面,為了避免集中使用外匯可能帶來的風險,也可以大力鼓勵中國的企業購買外國的產品和資源。

  外匯儲備的使用

  第一種是通過外匯儲備規模的減少實現部分外匯儲備的市場化的民間運用。基本思路是中央銀行向公眾賣出外匯儲備,收回人民幣,賣出的外匯儲備留在公眾手中,由專業公司、部門或民間自主進行管理運作。比如,鼓勵企業用自己的人民幣買入外匯,進口國外先進技術、裝置和戰略性物資,而購買外匯的價格可以根據國家戰略需要的緊急和重要程度予以不同程度的優惠。再如,可以推動建立"戰略物資投資公司"--通過發行股票和債券的方式從私人部門募集資金來買外匯,然後由戰略物資投資公司自主進行有關經營。對戰略物資未來價格有不同看法的人可自由選擇,誰看"多"就去買投資公司的股票,誰看"空"就不買甚至可以賣空股票。

  第二是對屬於非財政性資金的外匯儲備部分,合理拓寬投資渠道。基本思路是在保持外匯儲備流動性和安全性的前提下,採取更為積極的投資組合策略,拓展外匯儲備使用渠道。保守的投資是歐美的主權債和金融債,相對積極的投資會涉及其他信用評級一般的證券,更為積極的投資可涉及企業股權和不動產。在進行投資組合拓展時,要借鑑國際經驗,謹慎選擇。列舉幾個重視程度不夠的資產運用方式。比如,1996年我國曾由外匯指定銀行將外匯儲備貸款給商業機構,現在可以考慮再次這麼做,以減少同時高利借債和低利投資美國國債的損失。再如,考慮到發展中國家不滿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程式和條件,可拿出部分儲備對其發放貸款。再如,可考慮將部分外匯儲備轉為央行其他資產,通過注資等方式支援金融改革,並探索擴大投資領域的可能。但是各類投資是由央行直接操作還是委託操作,則需要權衡優劣,做好籌劃。

  第三是對屬於財政性資金的外匯儲備部分,探索進行財政性使用,可以消費或者劃撥。基本思路是讓央行"鑄幣稅"性質的外匯儲備轉化為財政資金。操作辦法有兩種。一、中央銀行向公眾出售外匯儲備***雖然在人民幣升值預期下,公眾持有外匯儲備的意願下降,但公眾為了資產多元化目的,仍然會對外匯有需求***,然後用所得購買財政部發行的國債,財政部獲得人民幣資金,作為財政資金花掉,但這一辦法要保證不會出現二次結匯;二、中央銀行直接用外匯購買財政部發行的特種國債,財政部由此得到的外匯,可作為財政資金花掉。我國在基礎設施、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政府投入相對較低,財政可以利用得到的外匯進口相關物資和裝置。

  第四是財政性地使用外匯儲備的投資收益。外匯儲備的投資收益部分直接表現為財政收入,可以當作財政資金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