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儲備的使用

  我國外匯儲備降至3萬億引發全民關注,那麼外匯儲備是如何使用的?下面由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相關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這次人民幣匯率之戰,也指明瞭一個方向:未來如果確實要保匯率的話,國內資金成本也將會有所提升,這與中央所定的去槓桿擠泡沫的思路是一致的......

  中國人民銀行公佈的最新外匯儲備規模資料顯示,截至2017年1月底,中國外匯儲備規模為29982億美元,較2016年12月底下降123億美元,降幅為0.4%,並且也是自2011年2月以來首次低於3萬億美元。

  3萬億,這個整數關口,備受關注。

  這也是6年來第一次,外匯儲備跌破3萬億美元。

  跌破3萬億美元,該驚慌嗎?

  回顧我國近10年的外匯儲備規模,從2007年的1.5萬億美元一路攀升,截至2014年底已接近4萬億,隨後順勢下跌,直至今年1月末跌破3萬億。曾幾何時,接近4萬億的外儲也給中國帶來過煩惱,2000年至2014年上半年,我國經常賬戶、資本和金融賬戶呈現較長時期的雙順差,外匯儲備快速增長。

  一國持有多少外匯儲備才算合理水平,在國際和國內,似乎都沒有統一的參考標準。毫無疑問,即便“破3”,中國依然穩居全球國家中外匯儲備第一,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外匯儲備具有2大主要功能:1、外貿交易時保證支付;2、用來抵禦金融風險。所以,儲備的太多不好、太少也不好。

  關鍵是要符合國情,適量即可。那3萬億的外匯儲備,對中國來說,是多,還是少?

  一方面,從國際慣例看,結合中國國情,2.2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是比較寬鬆的警戒線,或者是第一道警戒線;1.1萬億美元則是第二道警戒線,並且帶有實質性。如果低於9000億美元,那時候再擔心也為時不晚。

  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外匯儲備下降並不等於美元流出了中國,也可能是轉移到了廣大吃瓜群眾的商業銀行賬戶上。這意味著,中國官方的外匯儲備減少了,但中國的商業銀行可以用這些美元去投資高收益的債券等其他金融資產。

  去年12月外匯流出繼續,但節奏有所放緩。剔除估值效應後,12月外儲變動所隱含的外匯流出規模為309億美元,低於11月同口徑下的462億美元。以目前的速度,1月中國外儲可能跌破3萬億美元。本來,這是沒什麼大不了的事情。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國內已經形成了外匯崇拜心理,並傳染到民間。從上週離岸與在岸匯率的倒掛情況來看,外匯流出最大的考驗,依然是來自居民。

  所以,未來一段時間,仍然考驗央行的操盤水平。不過,這次人民幣匯率之戰,也指明瞭一個方向。那就是未來如果確實要保匯率的話,國內資金成本也將會有所提升,這與中央所定的去槓桿擠泡沫的思路是一致的。所以,未來國內加息或者變相加息的可能性將大大提升。

  2萬億的外匯儲備夠用了

  保外匯還是保匯率?

  2016年兩件事,一是美元兌人民幣價格逼近7,守住了。

  去年國慶節以來,人民幣接連破6.7、6.8、6.9大關,跌勢之凌厲讓人目瞪口呆。然而,就在美元對人民幣匯率逼近7.0之際,今年以來美元指數的持續走低人民幣則反彈態勢強勁。

  二是外匯儲備逼近3萬億,但也守住了。但2017年一月份,破了。

  任澤平在報告中直言不諱地說,央行正面臨目標選擇,如果目標是保匯率,則面臨外儲消耗,一旦外儲下降到臨界點而匯率仍然存在強烈貶值預期,則面臨擠兌風險;如果是保外儲,則需要加快貶值和加強資本管制。漸進式貶值對外儲消耗較大,一次性貶值對微觀資產負債表衝擊較大。在短期雖然央行干預可以起到階段性穩匯率的效果,但也付出外儲消耗、加強管制、高估壓力仍存的代價。

  2017年外儲仍面臨下滑壓力

  瑞銀外匯分析師預計人民幣兌美元在2017年年底時將跌至7.20;預計中國外匯儲備在2017年年底時將降至2.7-2.8萬億美元之間。

  當前環境下,美元走勢依然是影響中國外儲的重要因素。

  天風證券研報測算,中國外儲構成中,美元資產佔外儲的比例從2001-2004年的73.2%下降至2013-2016年的53.1%,佔比大幅下滑。但美元資產仍是我國外儲的主要組成部分。

  澳新銀行駐新加坡的亞洲研究主管Khoon Goh分析,如果美元在2月份保持弱勢,那中國的外匯儲備會企穩甚至微幅回升。要是美元重新走強,外流壓力再次出現,那外儲還是有可能會跌破3萬億美元大關。

  不過不用擔心,2萬億的外匯儲備就夠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