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同業存款納入存款範圍有什麼影響

  前不久,央行正式發文,將部分原屬於同業存款項下存款納入各項存款範圍,在財經圈特別是銀行界激起千層浪。有分析人士認為這一舉措與下調存款準備金相當,還有機構測算,將釋放多達5.5萬億信貸額度空間。下面小編來告訴大家,。

  最近,央行宣佈從2015年開始,將部分同業存款納入存款範圍,並對這部分存款暫不要求繳納存款準備金。這拓展了存款的口徑,事實上放鬆了存貸比約束對信貸發放的制約。以10萬億級的同業存款量來估計,不繳納存準的安排則可以少鎖定1.5-2萬億元的銀行間流動性,其規模與3次50基點存準下調所釋放的流動性量相當。有人因此將其錯誤地解讀為下調存準。

  事實上,這個措施與降準完全是兩回事。

  它對銀行間市場流動性的影響偏負面。原因有三:

  第一、這部分存款的準備金率“暫定為零”***注意其中的“暫”字***,只是央行不會從銀行間市場收走這麼多流動性,這與降準所帶來的增量流動性是兩回事。而且事前,也沒有人相信央行會不做任何對衝的收走這麼多流動性。因此,從預期的角度來看,也算不上超預期的流動性寬鬆舉措。

  第二、理論上,銀行可以將普通存款轉換為同業存款來少交存款準備金。但這只是理論上的可能。對銀行來說,同業存款的成本遠高於普通存款,為了少交存準而將自己轉向同業存款,對銀行的意義並不大。更何況,存款究竟是在普通存款口徑,還是在同業口徑,很大程度上取決與儲戶的意願,銀行干預能力有限。就算退一萬步說,銀行真的大規模通過這種手段來規避存款準備金的約束,相信央行也會相應開始對這部分存款徵收準備金***別忘了“暫”字***。

  第三、存款口徑的放大放鬆了存貸比限制,將刺激信貸投放。而更多的信貸將導致銀行間市場更多流動性以準備金的形式被鎖定,從而給銀行間市場帶來負面影響。

  那麼未來是否會進一步釋放流動性呢?

  從工業企業利潤增速看,11月同比增速由10月的-2.1%下降至-4.2%,經季節調整後,季環比折年增速也從前月-30.4%繼續降至-39.2%。利潤總額累計同比較前月的6.7%下降至5.3%。企業利潤下降的重要原因在於主營業務收入的大幅下滑,並且是09年5月份以來的最低點。分企業所有制看,國有企業和外企利潤均下滑得較為明顯,外企利潤率更是由正轉負,表明內外需情況均不樂觀。分行業來看,11月中游行業利潤回升比較明顯,上下游行業利潤率則有所下降。

  雖然11月的經濟活動因APEC藍而有所放緩,但不斷下滑的11月工業企業利潤資料同11月工業增加值資料共同表明國內經濟增長正面臨嚴峻的下行壓力,同時也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內更多的寬鬆政策會逐步推出。

  而貨幣政策的放鬆將繼續以刺激信貸為方向。不過,考慮到資本市場價格泡沫化的風險,相信監管層會繼續通過刺激信貸來緩解實體經濟融資難。而地產銷售的明顯復甦也會提升銀行向地產開發商的放貸意願。這種貨幣放鬆方式將令金融市場的“堰塞湖”洩洪,給資本市場降溫。

  對於金融企業而言,還有一項利好訊息。國務院會議加大金融支援企業“走出去”力度,會議從簡化審批手續、拓寬融資渠道、健全政策體系三個方面部署了加大金融支援企業“走出去”力度。我們認為金融走出去戰略很有可能和“一路一帶”戰略相結合,共同推進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