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自制粽子的方法

  提到端午節,大家很自然的就會想到粽子。那麼在2015年端午節即將到來之際,你知道該怎麼挑選健康又好吃的粽子嗎?今天,小編為你帶來了。

  

  三角粽

  特色:三角粽的形狀比較好看而且特別,可以製作成甜、鹹兩種口味,蛋黃、叉燒、蜜棗都是不錯的餡料。

  包法:

  1、取2片粽葉,抹於水分,使兩片葉尖向外,重疊平放在手中。

  2、雙手捏住粽葉兩端,同時向內交叉重疊,折成漏斗形,然後將內側的粽葉在漏斗內旋轉1圈,再回到原來的位置,使漏斗變成圓錐形。

  3、在漏斗中先插入l根筷子,再填入適量的糯米,然後用筷子向下戳動幾下,將錐尖的糯米壓實,不能留有空隙。

  4、接著將上端多餘的兩片粽葉向前摺疊,蓋住上面的糯米,再將中間的粽葉捏緊,然後向一側摺疊壓好。

  5、用繩子環繞粽子兩角數圈,將粽子緊緊裹住,並在頂端紮緊打結。***此步驟非常重要,如果繩子捆得不夠結實,在煮制過程中粽葉會有鬆開的可能,這樣就前功盡棄了***。

  南方四角棕

  特色:南方四角棕主要是以鹹味粽為最大的特色,餡料相當豐富可以是醃肉、蛋黃、乾貝、冬菇、綠豆、叉燒、海米、栗子等。

  包法:

  1、取一片較大的粽葉,對摺。

  2、將雙層的下邊向上折,用手壓實。

  3、將粽葉開啟,填入糯米,儘量將糯米填成一個長條形狀。

  4、將粽葉沒有米的部分折過來。

  5、隨即用手將葉子的兩側捏下去,之後的粽葉尖端向一側摺疊。

  6、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北方四角棕

  特色:北方四角棕在北方地區非常流行,個頭不是很大,為斜四角形,多以小棗、豆沙做餡,也可以適當放一些果脯蜜餞等。當然也可以蒸完全的白粽,蒸後可以直接蘸食白糖。

  包法:

  1、取兩篇粽葉,搭在一起疊壓。

  2、將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狀。

  3、在圓錐狀的筒中裝入糯米。

  4、上部的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糯米為止。

  5、隨即用手將葉子的兩側捏下去,之後的粽葉尖端向一側摺疊。

  6、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牛角粽

  特色:牛角粽在廣東的河源等地比較流行,尖尖的像極了牛角,粽子古代的時候叫做“角黍”,這可能是和古代粽子最相像的一個品種了。

  包法:

  1、取一片寬大的粽葉,捲成一個圓錐狀。

  2、用手在圓錐筒中旋轉一下,讓錐筒更加細長。

  3、在錐筒中填入糯米。

  4、將沒有米的那端,將粽葉的兩側分別向內折。

  5、之後順勢將粽葉向下折,直到完全蓋住糯米口為止,多餘的粽葉反覆折收在口上。

  6、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長棕

  特色:這種粽子多見廣西等地,一般用粽葉包裹,粽葉非常寬大,像芭蕉葉一般,這樣可以在其中放入豐富的餡心,之後用繩子捆綁,形狀雖然一般,但味道絕美。

  包法:

  1、將粽葉平放在桌子上,折起一個邊,用手壓實。

  2、葉子兩端分別向中間折,用手壓實後,葉子呈長信封狀。

  3、將糯米放入摺好的粽葉當中。

  4、將另外一邊向下折,完全將糯米包裹住。

  5、用線繩將粽子捆綁結實即可。

  塔型粽子

  特色:寶塔粽子主要是廣東地區的特色粽子,體型龐大,可以說是粽子中的霸王粽,由於可以裝非常多的東西,因此也形成了甜和鹹兩種口味。甜餡主要是豆沙,而鹹餡則是用醃製好的雞肉或者豬肉來做。

  包法:

  1、取兩片粽葉十字交叉,形成一個窩狀。

  2、將糯米填入其中。

  3、再取兩片粽葉分別加入左右兩邊,完全把糯米包裹住。

  4、再取一片粽葉,將頂部蓋住。

  5、之後將兩邊的粽葉,分別向中心折。

  6、再將另外兩邊的葉尖向內折,用手捏住將整個塔粽翻過來。

  7、用線繩將粽子對角纏好。

  怎麼吃粽子不發胖

  1、選擇熱量比較低的粽子

  粽子的種類可謂說是太多了,不同的粽子味道不同不說,所含有的熱量和營養成分也是不同的。而人們吃粽子之所以很容易發胖,除了因為粽子裡面的糯米成分不易消化之外,還因為粽子有些粽子的熱量實在是太高了。

  端午節的時候,如果你不想因為吃粽子而發胖的話,那麼就要選擇熱量比較低的粽子。而在眾多的種子品種當中,豆沙粽子的熱量是最高的,所以說怕吃胖的話,端午節選擇粽子一定要避開豆沙粽子。相對來說,純糯米的粽子和純鹹粽的熱量是最低的,所以說,端午節的時候選擇吃這兩種粽子反而更不容易發胖。

  2、吃粽子不發胖要學會剋制

  粽子是相當難消化的一種食物,如果吃粽子的時候吃的太多,很容易引起肥胖不說,還很容易引發一系列的胃腸疾病。端午節的時候吃粽子一定要吃的適量,不能吃的太多。粽子每天最合適的數量是兩到三個,兩個數量最佳,三個的話也可以,但是千萬不能超過三個,不然會很容易發胖的。

  3、吃粽子想不發胖切忌選晚上

  在端午節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晚上來品嚐粽子的美味。其實,晚上九點之後是脂肪的囤積期,如果晚上所吃的食物在九點之前不能夠完全消化的話,那麼可是很容易引起肥胖的。

  所以說對於粽子這類難以消化的食物來說,一定不要選擇晚上來吃。最好的吃粽子的時間應該是早上,中午也可以適量的吃一些,晚上是一定不能夠吃粽子的。

  4、包粽子儘量降低粽子熱量

  包粽子時,最好選用符合“三少一多”***少油、少鹽、少糖、多纖維***素材,調味少一點,或儘量以後腿肉或蒟蒻取代五花肉、以“板栗”取代蛋黃,加入紅蘿蔔配色,增加粽子的纖維質,或將糯米混加“五穀米”,增加粽子的纖維;另製作豆沙粽時,建議以植物油取代豬油,可降低粽子的熱量。

  5、吃粽子不發胖要講究搭配

  比如吃粽子搭配白蘿蔔。白蘿蔔具有清爽理氣利溼的作用,吃粽子的時候搭配食用,可以促進消化。還有,吃粽子時可同時喝茶,有助消化。超甜的粽子,如棗泥、豆沙等,可配薄荷茶或綠茶,能增進葡萄糖的代謝,清熱去膩;特別油的粽子,如鮮肉、火腿、香腸等,可配普洱茶、菊花茶、山楂茶。

  6、學會正確選用肉粽

  肉粽早已成為“粽族”中的主角,但它的缺陷是飽和脂肪含量高。如果能改用瘦肉,甚至以雞肉、海鮮取代,就做到了少油、低熱量。這樣吃起來既健康又不用擔心長胖,可謂是一舉兩得。

  寶寶不能吃粽子

  由於寶寶的腸胃功能還不完善,不能給寶寶吃粽子,粽子多是糯米做的,不易消化,所以建議媽媽不要給寶寶吃為宜。

  粽子用糯米做成,黏度高、不易消化,且缺乏纖維質,含過多的脂肪、鹽、糖。肉粽和含豬油的豆沙粽中所含脂肪多。一個普通的鹹肉粽子,含米量約一碗左右,熱量約為400至500卡路里。因此,專家建議,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可以避免引起腸、胃道消化不良。 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也別同時吃西瓜等寒性瓜果,以免造成腹瀉或腹痛。

  另外,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的人最好別吃肉粽和豆沙粽;老人和兒童應儘量少吃,以免出現消化不良、腹脹等問題;胃腸道疾病患者或糖尿病患者可改吃無糖的雜糧粽。

  粽子雖然好吃,卻不是人人都能毫無顧忌地大快朵頤。營養專家提醒慢性病患者,美味粽子還是少吃為妙。專家建議,最好不要把粽子當早飯吃。由於粽子多是糯米做的,不易消化,所以一大早就吃粽子,會使它們停留在胃裡的時間過長,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慢性胃病、胃潰瘍的人發病。吃粽子時最好能同時喝茶水,幫助吞嚥和消化,而且每次不宜多吃。 此外,睡前兩小時最好別吃粽子,不要碰含水分很多的寒性瓜果類,比如西瓜,以免造成腹瀉或腹痛。

  兒童:過多食用,易產生胃酸過多、腹脹、腹痛、腹瀉等。15個月以下的小孩最好就別給他吃了,吃也只是淺嘗為好。專家認為,吃粽子的同時搭配蔬菜、水果可幫助腸胃蠕動,避免因吃粽子引起的消化不良。助消化還可自配消化茶,配方為陳皮二錢、麥芽二錢、佛手柑三錢、山楂三錢、烏梅一錢、甘草一錢半,加入一升開水熬煮,還可當養生茶飲用。

猜您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