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急救常識

  中風,中醫病名,有外風和內風之分,外風因感受外邪***風邪***所致,在《傷寒論》名曰中風***亦稱桂枝湯證***;內風屬內傷病證,又稱腦卒中,卒中等。現代一般稱中風,多指內傷病證的類中風,多因氣血逆亂、腦脈痺阻或血溢於腦所致。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資料,供大家參考!

  

  1、發現病人突然發病後切忌慌亂緊張,應保持鎮靜,讓病人平臥在床上,儘快與醫院或急救中心聯絡。

  2、中風可分為出血性中風和缺血性中風,在診斷未明確時,不要用藥,因為不同型別的中風用藥各異。

  3、掌握正確搬運病人的方法。首先,不要急於從地上把病人扶起,最好2~3人同時把病人平託到床上,頭部略抬高,以避免震動;其次,鬆開病人衣領,取出假牙,嘔吐病人應將頭部偏向一側,以免嘔吐物堵塞氣管而窒息;再次,醫學教|育網蒐集整理如果有抽搐發作,可用筷子或小木條裹上紗布墊在上下牙間,以防咬破舌頭;最後,病人出現氣急、咽喉部痰鳴等症狀時,可用塑料管或橡皮管插入到病人咽喉部,從另一端用口吸出痰液。

  4、在送醫院前儘量減少移動患者。轉送病人時要用擔架臥式搬抬。如果從樓上抬下病人,要頭部朝上腳朝下,這樣可以減少腦部充血。在送醫院途中,家屬可雙手輕輕托住患者頭部,避免頭部顛簸。

  5、對昏迷較深、呼吸不規則的危重病人,可先請醫生到家裡治療,待病情穩定後再送往醫院。

  6、缺血性中風的病人大多數神志清醒,應防止病人過度悲傷和焦慮不安。此時應讓病人靜臥,並可安慰病人。同時做一些肢體按摩,這樣可以促進血液迴圈,防止血壓進一步下降而使缺血加重。

  中風急救預防保健

  1.及時治療誘發病

  可能引起中風的疾病,如動脈硬化、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病、高粘血癥、肥胖病、頸椎病等應及早治療;高血壓是發生中風最危險的因素,也是預防中風的一箇中心環節,應有效地控制血壓,堅持長期服藥,並長期觀察血壓變化情況,以便及時處理。

  2.重視中風的先兆徵象

  留中風的先兆徵象

  留意頭暈、頭痛、肢體麻木、昏沉嗜睡、性格反常等先兆中風現象。一旦小中風發作,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3.消除中風的誘因

  如情緒波動、過度疲勞、用力過猛等。要注意心理預防,保持精神愉快,情緒穩定。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規律的生活作息,保持大便通暢,避免因用力排便而使血壓急劇升高,引發腦血管病。

  4.飲食結構合理

  以低鹽、低脂肪、低膽固醇為宜,適當多食豆製品、蔬菜和水果,戒除吸菸、酗酒等不良習慣。每週至少吃三次魚,尤其是富含ω-3脂肪酸的魚類,或者服用深海魚油。ω-3脂肪酸能夠調節血液的狀態,使血液較不容易形成凝塊,進而防止腦梗塞。

  5.戶外活動注意

  應逐步適應環境溫度,室內空調溫度不宜過高,避免從較高溫度的環境突然轉移到溫度較低的室外***特別是老年人***,外出注意保暖。有過中風史的患者還要注意走路多加小心,防止跌跤;此外,日常生活起床、低頭繫鞋帶等動作要緩慢;洗澡時間不宜過長等。

  6.飲食營養

  病人的病情輕重,有無併發症,能否正常飲食,消化吸收功能、體重、血脂、血糖、電解質等因素,提出不同的飲食營養治療方案。在急性期飲食治療是讓病人能度過危急階段,為恢復創造條件。恢復期應提出合理飲食的建議,糾正營養不足或營養失調,促進恢復和防止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