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三小年吃什麼

  “過小年”是傳統習俗,不同的地方吃的方面也有所不同,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希望對你有幫助。

  小年的由來

  傳統“小年”與“祭灶”息息相關,“灶”同“造”《漢書·五行志》中說:“灶者,生養之本”。它與飲食息息相關,關係民生,牽涉甚重,故被排編入官方五祀之中。

  小年吃什麼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麵。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供品除糖瓜之類外,也有供水餃,取民間“起身餃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麵條。

  年在每年的農曆二十三日,但是由於南北方地域不同,南方過小年有的是在二十四個過,過小年怎麼過,小年有什麼習俗?小年習俗介紹  臘月二十三日為祀灶日,民間俗稱為“過小年”,亦稱小年。這天送灶神上天言事,稱為送灶、辭灶、醉司命。祭灶時要陳設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晉北地區習慣用餳,是麻糖的初級品,特粘,現在統稱麻糖。有“二十三,吃餳板”的民諺。糖、餳之類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顧了吃,顧不了說話,上天后嘴被餳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還要擺上幾顆雞蛋,是給狐狸、黃鼠狼之類的零食。

  祭灶節,民間講究吃餃子,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山區多吃糕和蕎麵。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祭灶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燒也是很有特色的節令食品。每到臘月二十三祭灶這天,城市中的燒餅攤點生意非常興隆。供品除糖瓜之類外,也有供水餃,取民間“起身餃子落身面”之意,有的也供麵條。

  北方小年吃什麼

  和南方臘月二十四過小年不一樣,北方人的小年多數是在臘月二十三。說到過節,很多時候離不開各種“吃”。那麼北方小年吃什麼呢?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歡迎大家閱讀。

  小年是春節的前奏曲,熱鬧僅次於過年。北方地區的臘月二十三,人們稱為“小年”,意味著一年的結束。俗話說二十三,糖瓜兒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燉大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小年不“小”,按這個節奏準備過年了!

  北方小年吃的食物

  北方小年食物1、炒玉米

  晉東南地區,流行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粘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北方小年食物2、豆腐

  臘月廿五是“豆腐日”,老例有做豆腐、買豆腐、炸豆腐的說法,炸好的豆腐可以一直儲存到過年再吃。過年吃豆腐只是要為新的一年取個“鬥福”的好彩頭,期望福氣能成鬥成斗的來。做好或買來的鮮豆腐不好儲存,又不想都做成凍豆腐,所以就採取炸的方法儲存,也讓過年的餐桌上多一種吃食。

  北方小年食物3、蒸花饃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型別。前者莊重,後者花梢。特別要製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北方小年食物3、蒸花饃

  臘月二十三後,家家戶戶要蒸花饃。大體上分為敬神和走親戚用的兩種型別。前者莊重,後者花梢。特別要製做一個大棗山,以備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饃,四鄰來幫忙”。這往往是民間女性一展靈巧手藝的大好機會,一個花饃,就是一件手工藝品。

  北方小年食物4、麻糖

  晉西北有“二十三吃麻糖,吃不上麻糖啃指頭”的俗話。據說,小年是灶神上天的日子,他上天要向天帝報告一年來人間的衣食用度及其它天帝想要了解的事。也就是灶神的述職日?吃麻糖就是想讓這灶神的嘴巴被糖給粘住張不開,不能把人間的美味奢華的情景稟報給天,以免得愛吃喝的人們受到處罰--新年帶來饑荒,期盼有一個平安的豐年到來。

  北方小年食物5、火燒

  許多北方省市的小年夜飯都漸漸被被餃子統領了,但還有一個地方列外,那就是河南。在河南,家家要自己做火燒吃,火燒與小年幾乎劃等號。

  北方小年食物6、餃子

  北方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上供時,餃子要端端正正擺上供臺。此外,民間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新春佳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

  北方小年食物7、粘糕

  在山東魯西地區民間有“二十三、粘糕粘”的民謠。每年臘月廿三,是家家戶戶蒸粘糕吃粘糕的日子,意為粘住灶王的嘴,讓其上天言好事,不說人間壞事。粘糕用黃米、紅棗等為原料,香甜勁道,***綿軟,取“年年高”的吉慶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