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車時有哪些視覺盲區

  對於停車是大部分新手車主的“死穴”。特別是車多密集時,緊張地回憶教練教授的要領,結果前後左右挪,出一身汗也不能讓車順順利利開進停車位。下面是網站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新手不會看後視鏡易出事故

  近日,拿到駕照還不足1個月的長春市民張先生在側位停車時,把剛剛買了不久的愛車刮花了。

  “我的車有倒車雷達,也沒注意太多,結果在側位停車時,沒有注意瞭望,不小心撞到側面支出來的柱子。”張先生說。

  “車輛存在幾個盲區。一些人往往過度依賴倒車雷達,或只看倒車鏡,不看後視鏡,根本不注意較矮、不容易察覺的消火栓、臺階、地面凹陷等影響倒車的細節。甚至車輛側後方如果站一個小孩,也會被新手們忽視,這些往往倒車雷達都無法探測到,如果盲目側方停車或倒車入庫,就有很大的安全隱患了。”有18年駕駛經驗的計程車司機賈師傅說。

  “開動車輛前先養成檢查車尾是否有障礙物的習慣。看清楚後盲區的距離大小,來控制車輛。這樣能儘可能地避免事故發生。”賈師傅說。

  採訪中,不少新手錶示不瞭解車輛有盲區,而且現在出廠的車大多數也有倒車雷達,所以停車或出車倒車時,連後視鏡都不怎麼看。

  長春某駕校的馬教練說,後視鏡是車輛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併線、倒車或超車時,後視鏡作用尤其大。只要適當調整汽車的後視鏡,也能夠儘可能多地消除盲區。

  “剛上路的新手司機大多沒有養成看後視鏡的好習慣,或者往往因太緊張,只是緊盯車輛前方,忘記觀察車輛周圍的情況。這種顧前不顧後的毛病,也導致很多刮蹭事件。”馬教練說。

  市民呼籲“盲區”納入駕校教學

  在英國留學回來的李先生表示,在國外,汽車盲區是要被納入駕駛員安全培訓中的,而在國內,駕校教練並沒有講到這些。

  9日,記者走訪了長春市內的一些駕校,發現盲區教育的確還是個“盲區”。在採訪多名司機時,他們也都稱:“沒有培訓過。還真是頭一次聽說呢。”

  對此,馬教練表示,許多駕校都是“應試教育”,盲區教學的確沒有納入到教學中。

  “任何車輛都有盲區,同時盲區也會隨著路線、光線而改變,如果納入到教學中,還真是個複雜的事兒。”馬教練說。

  李先生表示,在國外超車後換線,師傅會告訴你,在後視鏡中看到後車的前輪才可以換線。這種方法可操作性很強,但在國內沒有人教這個。不少長春市民也呼籲,希望盲區教育也能納入到教學中。

  合理調整後視鏡可減少“盲區”

  面對後視盲區和倒車鏡盲區,不少車主有個疑問,該咋調整這些鏡子才能最大程度上減少盲區呢?

  採訪中,有很多駕駛員把中央後視鏡調整到把自己都能照進去,事實上,這是錯誤的做法。馬教練表示,後視鏡左、右位置調整到鏡面的左側邊緣正好切至自己在鏡中影像的右耳際,這表示,在一般的駕駛情況下,從中央後視鏡裡是看不到自己的,才是最大視角的。而上、下位置則是把遠處的地平線置於鏡面中央即可。

  調整左側倒車鏡,上、下位置應把遠處的地平線置於中央,左、右位置則調整至車身佔據鏡面範圍的1/4。

  調整右側倒車鏡,因為駕駛座位於左側,因此駕駛人對車右側情況的掌握不是那麼容易,再加上有時路邊停車的需要,右側後視鏡在調整上、下位置時地面面積應留得較大,約佔鏡面的2/3。左右位置,則同樣調整到車身佔1/4鏡面面積即可。

  許多司機、行人不懂的前後視盲區都在哪兒?

  司機要認識到諸多盲區,行人也應該認識到一點,並不是通常認為的“司機絕對可以看到我”。

  馬教練表示,車輛盲區一般分前後視盲區、倒車鏡盲區、前方左右立柱盲區、流動盲區和燈光盲區。

  前視盲區

  以普通三廂小轎車為例,一般在車前方約0.9米位置到引擎蓋處。“這塊區域如果有一個不足0.5米的物體或坐一個小孩,就很難被司機發現。”馬教練說。

  倒車鏡盲區

  尤其在併線時,即使你從左右倒車鏡都沒看到車輛,也很容易與臨近車道正常行駛的車輛發生側面相刮。

  “不是後車開太快了,而是你遇到了倒車鏡盲區。”馬教練說。由於當時車身與車道形成一個角度,倒車鏡的視野也相應偏轉了一個角度,剛好看不到較近的車道內的情況,所以每次大角度併線可以轉頭看上一眼,開啟轉向燈慢速並道,也可以選擇在車內後視鏡上加裝一塊大視野的“廣角輔助鏡”,這樣就能儘量減少盲區的出現。

  “一般來講,左右倒車鏡盲區一般從左右後車門開始,分別向車身外側展開大約30度角的區域以外。”馬教練說,通俗的說法就是如果後車的車頭在你駕駛的車輛後車門附近時,前車的左右倒車鏡裡是看不見有車的,如果不注意就併線,極易刮蹭。

  流動盲區

  是指由於一方車輛遮擋而給直行或轉彎駕駛員造成盲區。“比如公交車剛駛離站臺,由於公交車遮擋住的盲區,很多乘客下車後往往會從前邊穿過公交車頭到馬路對面,其它車輛在超越或前行時就造成了事故的隱患。”馬教練說,看見公交站臺,必須放慢車速。

  “另外,若駕車在較寬敞的馬路遇見小衚衕,如果小衚衕裡突出躥出一個人,也會形成流動盲區。”馬教練說。

  燈光盲區

  絕大多數汽車的前燈都是隨車頭同步轉動的,因此會比車輪的轉向“慢一拍”,在晚間就會形成一個燈光“滯後到達”的盲區。如果車速過快,當燈光照射到的時候車就可能撞到路邊的物體或行人了,在連續彎道的地帶,這種危險更大。行駛中由於對向行駛車輛燈光太亮而造成的視線盲區,也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對於這種情況,作為駕駛員要首先放慢車速,留神有車輛或行人突然出現,並通過駕駛室兩側的車窗向外張望,確保安全。”馬教練說。

  後視盲區

  一般從車後備箱尾部起到距離約4米的位置,同樣,一個不足0.5米的物體或一個小孩在這段範圍內,在後視鏡裡是很難被發現的。

  左右立柱盲區

  是大部分車輛的“先天不足”,設計者為確保車頂有足夠強度,只能遺憾地留下這個寬大的盲區。

  因為,很多新手不注意瞭望導致發生事故,市民呼籲“盲區”教學應納入駕校課程。有此可以看出駕車盲區對於我們開車的影響是巨大的。

  開車上路怎麼避免視線盲區

  1、對將要超車的車輛而言,前面的慢車會給超車的司機造成視野死角,若不詳細地觀察前方情況,而過急打方向盤靠左超車,會有可能與慢車前方相對駛來的車輛產生碰撞。

  2、交叉路的兩邊及急轉彎路的內側是山丘、建築物或茂密的樹林,也構成駕車司機及行人的視野死角。若不注意,如越線佔道路行駛或是狹路相逢而沒有提前減速避讓,都會有在前面的交叉口發生碰撞的可能。

  3、上山丘的車輛,前面的山丘也構成司機的視野死角,若不注意也會出事。

  4、在車左邊下車的乘客,下車前,車門兩邊的公路都是他們的視野死角。

  5、路邊停放的車輛,會給附近朝其駛來的車輛的司機和橫過道路的行人構成視野死角。當行人沒有警惕或是嬉戲、狂奔時,因視野死角未提前發現行駛車輛,司機也未發現行人,行進到前面的交叉點,因碰撞而發生事故。

  6、超速行駛的司機,視力下降,視野變窄,致使司機難以發現情況或情況不準。如當車輛以6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時,司機能看清240米處的標誌,而以8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時,司機能看清160米以內的標誌,隨著車速的增加,視力明顯下降,若有突變情況,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7、夜晚開車時,對方沒有關遠光燈,在燈光刺眼的情況下,會造成很大的盲區。

  8、霧天、雨天、大風天以及斜陽刺眼,塵土飛揚也會給司機造成很大的盲區,稍不注意,也會出事。

  9、要認真學習交通安全知識,提高交通安全預見意識。

  10、減少視野死角,車輛不亂停亂放;客車勿在繁華的禁停路段慢行或停車上下乘客,以減少視野死角及交通阻塞。

  11、環境、氣候不好時,更要注意出行安全,儘量減慢車速。

  12、將要超車的車輛,要在車輛駛入超車道前觀察分析前面的交通情況,確保安全時方可超越,還要警惕前面剛停車輛的下車乘客,防止其突然衝出而相撞。

  13、超速行駛會使司機視力下降,視野變窄,在非高速路行駛,要自學遵守行車速度的規定,特別是路邊限速標誌的規定。

  14、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夜晚會車要關遠光燈。並要根據道路交通情況***包括燈光情況***選擇車速,不要盲目開快車。

  15、駕駛員和行人***包括騎自行車的人***遇有視線受到障礙時,要警惕可能出現的突變情況,即要提防自身***包括車輛***與在視野死角中突然出現的人或車輛相碰撞。在交叉路口,由支線駛入幹線的車輛若出現視野死角,要在行入幹線前小心觀察,在確保絕對安全時方可將車輛駛入幹線,並要鳴笛***非禁鳴路段***以引起對方注意。車輛在彎路行駛或上山丘,有時要鳴笛,以防對方越線佔道行駛。在路邊下車的人員,必須在出車門前觀察車門右邊公路的交通情況,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方可下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