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裝電腦時有哪些誤區
很多人都喜歡自己diy電腦,買配件回來自己動手組裝。那麼組裝電腦時有什麼誤區你知道嗎?小編整理了筆組裝電腦時最常見的四大誤區,供大家參考!
組裝電腦時最常見的四大誤區
主機板篇
大部分JS都說華碩主機板好,大品牌的話能差嗎?能說出這話的人就可以證明他沒有能耐,只能信品牌。我可以告訴你們,如果大品牌真的全部都這麼好,為什麼其他品牌還能有活路?難道消費者全部都是xx嗎?
主機板的好壞在於主機板的佈局設計,用料,散熱等方面,很大程度上影響主機板的壽命。再好的大廠也有垃圾板,再弱的小廠也會有好板,500元在大廠買低端板和在小廠買高階板,這大廠的板能比得上嗎?有些人還說“大廠的主機板就是穩定”難道二三線廠的主機板就不穩定嗎?開幾個QQ就宕機?品牌觀啊!難道佈局有點不同就非要說這是大廠增加穩定性的設計?簡直開玩笑,要是立場對調,不知道那種人還怎麼看。
現時很多人說什麼主機板是全固態電容的,全固就一定好嗎?那只是一個賣點。日常使用,無論固態還是電解電容都是一樣的用,不要被所謂的全固矇蔽了眼睛,一個固態電容能值幾個錢?難道打仗的時候,金鑄的大炮就會比銅鑄的大炮要好?高效能主機板能提升效能?效能取決於CPU,記憶體,顯示卡,硬碟這些,主機板起作支架作用。平臺的主機板就像一個人的身體那樣,一個身體很壯的人,但手腳不靈活,腦筋也不發達,能多幹活嗎?主機板需求的是穩定,耐用,有些人還強調需要超頻。至於高效能,我說:“什麼叫高效能的主機板?能讓CPU和顯示卡發揮超越設定的效能嗎?一派胡言!”
最近很多人喜歡做SLI,說雙顯示卡效能高,但必須主機板支援。我想問問,是否真的有做SLI的必要?首先SLI就是加大電源和CPU的負荷,退一步說讓你8600GT做SLI,還不如買張8800GT或者HD3850,2張8800GT做SLI還不如直接買8800Ultra。假如你做SLI的話,那需要什麼用的CPU?這個價位組建的平臺還得用那普通的SLI主機板嗎?早就用那些2000多塊的主機板了,什麼時候才輪得到它?我幫人配機極少用太高階主機板,基本是做工用料設計佈局都行的就沒問題,最緊要的就是穩定耐用。太高階的板也不見得穩定效能高到哪,還不如用多出來的預算在電源,CPU,顯示卡,記憶體方面加強,這樣才配出同等價位更高效能的配置。
CPU篇
很多人認為CPU主頻越高越強,這條件只存在於同等架構的CPU下對比才能成立。例如3G的奔騰D915能比2.6G的5000+強嗎?2.6G的5000+能比2.33G的E6550強嗎?不可能,因為架構根本不同,沒得比,只能從實測效能去評估。某些人說“Intel的CPU穩定,AMD的玩遊戲快,不過就是不穩定,而且相容性也不夠”,真的是那樣嗎?
首先是否穩定是取決於電源供電率是否能保持穩定,還有主機板濾波,系統也優化佔有很大程度。至於相容,有人敢說CPU也有相容性問題的就可以無視了,明顯不是小白就是忽悠人,只要沒有硬傷,主機板晶片和供電也是支援的話相容是絕對沒問題的。而且當時說AMD玩遊戲好並不是指AMD的CPU遊戲效能就是比Intel高,只是達到同等遊戲效能的話用AMD平臺花費得更少。
整機效能是否強悍並不是只取決於CPU,還要考慮記憶體,512M記憶體+E6550也不見得比PE2180+1G記憶體流暢,玩遊戲的更要把顯示卡也考慮進去。玩高配置遊戲遊戲的時候,如果你用QX6600+8600GT,效果比E6550+8800GT差也更加正常,希望大家購機時不要只看CPU,還得根據自己的實際用途和整體效能均衡去考慮。
我幫人配機的時候就遇到N個人說什麼CPU要強點的,有限預算內把CPU加強就等於要降低其它的效能,根本是破壞整體均衡效能,反而得不償失。你跑個系統看得出酷睿E6550和奔騰E2180這相差700元的CPU的效能差別嗎?你玩玩大型遊戲的話,差距700元的顯示卡就足以讓你體驗什麼是遊戲效能。
記憶體篇
記憶體容量當然越多越好,現在1G記憶體已經普及了。只要你不是超頻發燒友,基本都沒必要專門挑選特別好的記憶體,個人習慣是用宇瞻,金士頓正貨,不過現在在市場上面很難找到原裝正貨的,威剛紅色威紅,千萬別要萬紫千紅的實在是不好,金邦白金這些。黑金剛悍將版的記憶體也很能超,那是採用D9GMH顆粒的記憶體條,耐壓度強比較適合超頻用,不過D9顆粒的記憶體存在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相容性比較差,現在的D9超頻條也普遍存在較早夭折的問題。所以不建議普通使用者使用,大型遊戲時DDR667和DDR800的效能差異也只在2%-3%的差距,可以感覺出實際差別嗎?我讓你超到DDR1000以上,效能明顯不?而且這對散熱,記憶體顆粒,主機板支援度有很大關係,搞不好的話使硬體過早老化,系統不穩定等問題。
我自己的機子也只是小超玩一把,要記住:效能和壽命往往成反比,看看那些超頻發燒友的機子用了多久?有連續3年保持極限超頻的機子去用?我也並不是說叫大家絕對不要超頻,但超頻是必須建立在系統穩定和散熱良好的情況下進行,往往會增加不少額外的預算,所以說只要記憶體能相容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太追求過高頻寬,反而會為自己的金錢和正常使用帶來麻煩。
顯示卡篇
不少商家賣顯示卡都說什麼512M的獨立顯示卡,那顯示卡算高效能嗎?視訊記憶體再高也是忽悠人的,你究竟買張什麼樣的顯示卡你知道嗎?8500GT512MDDR2視訊記憶體在遊戲上的效能連7300GT256MDDR3視訊記憶體也比不上,就連8800GT這級別的顯示卡512M與256M效能差異也只在數個百分點之間,其它的低端顯示卡還比得出效能差別?顯示卡效能取決於晶片效能,晶片頻率,視訊記憶體頻率,至於其穩定性和耐用度也得看顯卡布局設計,用料,散熱裝置。
有些主機板商說xx主機板整合顯示卡相當於獨立顯示卡的效能,那簡直是一派胡言。現在的顯示卡都得上散熱片+風冷,難道你比得上獨立顯示卡效能的就可以不上風冷?如果有這樣的技術早就在獨立顯示卡上應用了,顯示卡廠商就早用來降低散熱系統的成本了。就算同樣的顯示晶片,也永遠不可能達到同等晶片頻率和視訊記憶體頻率,而且共享記憶體的延遲遠遠大於獨立視訊記憶體的延遲,所以指望整合顯示卡能比得上獨立顯示卡的人,你想都別想,除非是比N年前的MX440這些還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