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文敏談種鴿飼養方法

  每一位新手鴿友起棚引種時,要先給自己的鴿舍定個位,明確自己的主攻方向。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種鴿飼養方法

  在明確了養鴿目標***主攻距程***之後,無論以何種方式得到的種鴿都應該認真飼養與管理,保證其具有健康的體魄,提供良好舒適的居住環境,並選擇最佳的育種時節作育選手鴿,才能達到競翔奪冠的最終目標。

  秋鴿力軟,夏鴿毛稀,古老的鴿經早就記載了信鴿繁衍的諸多利弊,只不過有些人從來也不重視。物種經過許多年的進化,再加上改革開放與世界接軌的許多原因,更多的外國理論在隨其品系引進來的同時,也影響了許多鴿友的思想。由於賽距不同、地理環境不同、氣候條件不同,從而在根本上是不能相提並論的。因此,我們只針對國內特別是華北地區的賽制而論,不敢以點帶面地妄加指正全球的賽鴿運動。我們主張選擇春天為最佳育種時期,既每年的二月十五至五月份,此季出生的幼鴿最適合當年秋季比賽競翔。臺灣省早有人統計出幼鴿參賽的最佳日齡為180天上下,國內許多幼鴿賽事大約都安排在秋季的十月下旬或十一月上旬,這時鴿齡基本都達到180天,身體各方面已成熟,容易出成績,這也符合春種秋收的自然規律,我們是無法改變自然的,只有摸清自然規律之後去征服自然。

  種鴿在非育種時期,有條件的鴿友可雌雄分棚飼養,便於種鴿安心靜養。種鴿舍要通風、乾燥,地板架空起來糞便定期清理,以入內感覺不到異味為佳。即便沒有條件的落地棚,地面清理每日不少於兩次,且每週至少消毒一次防止細菌滋生。種鴿舍內應掌握合理的密度,以每立方米的空間飼養一羽為佳,多之無益少則為佳,種鴿“克拉克05”在臺灣一鴿舍獨居六十平米大室,可想而知其體能品質肯定會得到保證。有條件的鴿友最好不要養死棚鴿子,種鴿開家有利遺傳,不過死棚內的種鴿,也照樣會育出優秀的後代,只要居住環境合理即可。我們建議根據個人實際條件,決定種鴿的數量與飼養方法,千萬勿貪,不然吃虧是自己。

  非育種時期的種鴿,日糧要控制在30克/羽以內,炎熱的夏天及換毛高峰期時,應有所減少。以早晨清粗飼料***雄10克、雌8克***、晚上營養飼料***雄20克、雌18-20克***的方法投喂,在減少日糧的時候每週增喂兩次蔬菜是不可少的***我是將車前草和魚腥草各半切成小段顆粒喂飼每週2次,紫花苜蓿每週1次***。注意,凡當年不能順利地換完羽毛的種鴿,來年做種的希望就渺茫。

  種鴿經過幾個月的分居休息後,在配對前一個月內,即每年的一月底前後,要進行全面的驅蟲、整腸調理,同時將飼料換成全天營養料***我選凡賽爾和耐久能的,還額外加一些豆類,使其豆類佔50%***,每羽日糧分早上15克、晚上20克兩次投喂,每週在飼料中拌入啤酒酵母一次***非配對期要酌情觀察種鴿狀態而定***,用藥全面整理程式如下:連續兩天清理球蟲***用藥前斷食斷水3-4個小時,我覺得空腹較好***--->兩天護肝中藥湯或肝精--->一星期後連續三天毛滴蟲用藥***替硝唑或者甲硝唑1/4片每天每羽***--->一天護肝中藥湯或肝精--->一週後三天清理呼吸道--->一天護肝中藥湯或肝精--->腸道清理,及七天活菌整腸***媽咪愛***。

  經過近一個月的調整,種鴿的狀況會很好,雄鴿愛叫,雌鴿迴應。此時根據自己的安排***是出送公棚,還是掛特比環***,將選定的兩隻種鴿單獨放在一個較大的配對籠中會立即交配,如果超過兩分鐘還沒配好或相互攻擊打架要立即取出,過些天再配,直到入籠後交配既成為止。千萬注意不可人為地強迫配對,如此產生的後代會大打折扣,“強扭的瓜不甜”這句話在這裡也會得到應驗的。為了保證受精完好,已配好對的種鴿最好單獨養一週,若種棚條件好,種鴿數量少時不關也可以。如果種群密度大則會影響交配效果,要珍惜雌鴿的每次產卵機會,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每對種鴿產兩窩即可,除非已經驗證過的“非常發揮的配對”,可利用保姆代勞,多產兩窩也行。作育出的幼鴿經過精心的管理訓練,經秋季及來年春天兩個賽季驗證,可知種鴿搭配上的缺點,是不穩還是不快。來年再參照進行調整或更新組合,以進一步提高後代翔績。這樣一來,每對種鴿組合至少也需要兩年的時間來驗證,是一項磨練鴿友毅力的工作,要有聰明的頭腦和足夠的耐心。那麼,有沒有其它的捷徑呢?可以肯定地告訴你,方法是有的,但要具備條件。此法就是:在種鴿配對的同時配好保姆鴿,如果棚中有好雄,可選幾隻雌鴿,編好號準備好,當雄與甲雌生蛋後,交給保姆代卵,取出甲雌,換入乙雌,同樣方法,再換入丙雌。每更換一次配偶至產蛋大約十天時間,最長也不超半月,這樣一來在這個育種期裡,你可以得到這羽種雄的許多後代,經過放飛驗證可用最短的時間來發現你自己的黃金配對。如果將種雌採用此法,鴿友更要精心護理,保證它的後代強健,必要的時候可填喂一些“奪霸”之類的補品***一般我不用***。

  種鴿產蛋前,巢盆的選擇也是關鍵,草盆不宜過高,以免踩翻摔壞鴿蛋,塑料或泥盆內要墊好軟布或草,得讓鴿蛋完好無損。種鴿孵蛋期要注意飲水衛生,最好常年準備幾個飲水器,每天晾乾後更換使用,夏天可半日換一次,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病毒生存。種鴿每週飲活菌水一天,來保證消化系統健康,為嘔雛打下基礎。十八天後,幼鴿出殼至出槽***23-25天***,種鴿全天自由採食幼鴿糧以及供應新鮮保健砂***砂子不能剩要每日新增,隔夜甚至已經很多天的砂子鴿子是不喜歡吃的***。此間每週一次在飼料中用蒜油拌入酵母和一次活菌飲水是不可少的。對於長勢不好的雛鴿,可分早晚兩次人工投喂一些礦物丸和營養丸來彌補種鴿或保姆鴿體力上的不足,確保幼鴿質量。在出殼至分棚期間每日檢查巢盒,保證乾燥、無汙物,更換巢墊時要注意看有沒有絲線一類的東西纏繞幼鴿,防止人為地產生畸形。大約二十四五天時幼鴿的尾巴長出約三公分,此時就可以斷奶分棚飼養,有些早熟的品種還需要早分幾天,過早的斷奶、分棚並非殘忍,這樣將更有利於幼鴿的身心成長,對下一步的開家有良好的幫助。在幼鴿套環一週後連續喂兩天預防毛滴蟲的飲水,將有利於幼鴿骨架及肌肉的成長,減少因感染毛滴蟲所致的龍骨彎曲變形、大腿畸形、肌肉黑紫現象的發生,培育出健康活潑的幼鴿。

  中國鴿王鄧文敏簡介

  為取回放養信鴿的“真經”,鄧文敏遍訪歐洲國家,所到之處留下了“神眼”識鴿的佳話。

  1997年春天,鄧文敏接受國際鴿聯主席卡洛斯的邀請到西班牙考察信鴿產業。對鄧文敏在中國信鴿界的地位和影響,這位世界“鴿王”早有耳聞,他專門打電話告訴身在外地的妻子:“請趕快回家,我讓你見一見中國‘鴿王’。”

  名鴿血統 一眼看出

  鄧文敏提出想挑選卡洛斯飼養的信鴿帶回中國,作為優良種鴿孵育後代。卡洛斯問他,你是要選飛長距離的還是短距離的?鄧文敏說,我要選能飛兩種距離,同時還要飛得快的全能鴿。卡洛斯搖了搖頭說,這樣的鴿子太少、太難選了。隨後他就讓工作人員把所有的幼鴿集中後讓鄧文敏隨意挑選。

  鄧文敏在很短的時間挑選出15只幼鴿。當核對這些幼鴿的血統時,卡洛斯的西班牙養鴿教練說:“鄧先生挑選的這些鴿子,都是不能出讓的。”卡洛斯聳聳肩膀說:“沒有辦法,鄧先生選中的鴿子我只能出讓。但是我希望鄧先生能把那隻出生才20天的幼鴿留下,如果同意,我願意在鄧先生的購鴿款中再減去2000美元。”

  鄧文敏堅定地表示不願意放棄這隻幼鴿。卡洛斯問為什麼,鄧文敏回答說:“這隻幼鴿,從鼻子、骨架、羽毛各個方面來看,應當是一隻品種優秀的鴿子。”卡洛斯十分欽佩地說:“這麼小的鴿子,你都能看出優劣,真不愧是中國‘鴿王’。這隻小鴿的父母都是國際大賽冠軍,一位英國鴿迷給我很高的價錢,我都捨不得出售。看來只能為鄧先生忍痛割愛了。只是我有一個小小的請求,由我來給這隻幼鴿起箇中國名字作紀念,你們中國不是有個末代皇帝嗎?我看就叫做‘末代皇帝’好了。”鄧文敏同意卡洛斯先生的請求。

  取經足跡 遍及西歐

  卡洛斯決心再試一下鄧文敏的眼力,他帶鄧文敏參觀自己的種鴿棚說:“鄧先生,你看一看哪隻是我最好的鴿子?”鄧文敏當即抓出一隻雨點雄鴿對卡洛斯說:“這隻就是最棒的!”“這是我的‘米老鼠’,獲得過4次國家大賽冠軍。”當鄧文敏從卡洛斯的種鴿棚挑選了6只種鴿時,這位世界“鴿王”對每一隻鴿子都依依不捨地吻別。

  近幾年來,鄧文敏“取經”足跡遍及西班牙、比利時、德國和荷蘭等國家。在比利時的萬侯家族、德國的赫伯特家族、胡本家族、布森家族、約翰家族和荷蘭的皮爾瓦森家族的養鴿舍都留下他“神眼”識鴿的佳話。特別是當鄧文敏拜訪年近九秩、享有世界“鴿聖”之譽的比利時人約翰遜·劉易斯時,這位平常需要提前預約,見面不超過20分鐘的耄耋老人竟然破天荒地與鄧文敏暢談了一個下午。每當鄧文敏以獨到的眼光評點他的信鴿時,這位老人總是興奮地把菸絲放在嘴、咀嚼。老人還十分痛快地讓鄧文敏挑選兩隻幼鴿帶回中國。在這些國家,在這些世界鴿界名人的眼中,鄧文敏感受到做一箇中國人的自豪。

  培育冠軍鴿 能穿沙塵暴

  鄧文敏從國際鴿聯主席卡洛斯處帶回國的鴿子都成為優良的“種子選手”,其中有幾十只獲得省市或者全國的信鴿比賽冠軍,特別難能可貴的是,其中3只鴿子在參加一次300公里比賽時,竟然成功穿越沙塵暴,頑強地飛回目的地。

  對信鴿的辨別和挑選,鄧文敏之所以能夠做到“一眼準”和“一抓準”,之所以獲中國以至世界鴿壇譽為“神眼”和“鴿王”,這種神奇功夫和鄧文敏的長期苦練密切相關。要看過多少鴿子才能一看就準,摸過多少鴿子才能一摸就準呢?這種體驗也許只有鄧文敏自己知道。

鄧文敏種鴿飼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