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做家務活的益處有哪些

  從古到今,勤勞一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是現在的父母都很溺愛孩子,不讓他們做家務活,其實做家務活是有益處的,那麼你知道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中學生做家務活的益處,希望能幫到你。

  中學生做家務活的益處

  1、幫助孩子練習動作技能。

  不同的家務可運動到不同的部位,疊衣服可練習到小肌肉,擦地板則可運用到大肌肉,適當做家務對孩子的生長髮育是有好處的。

  2、讓孩子的責任感更強。

  現在的孩子,普遍沒有責任感,而調查發現,經常做家務的孩子,責任感更強,從小學著為家中盡一份心力,便可培養出責任感。因為家務本就是家中每個人的共同責任,整理自己的東西更是責無旁貸,大家生活在一起,自然都有責任參與整理和打掃。

  3、增加孩子的自信心。

  很多人以為孩子太小,很多家務孩子根本不會做,事實上,雖然年紀還小,不能做得很完美,但在練習的過程中,孩子會發現自己有能力完成很多事,所以從中獲得自信。

  4、培養孩子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

  人一輩子會遇到很多很多問題,不可能完全把孩子的事情都包辦完,所以要培養孩子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剛開始學習做家務,一定有做不好的時候,但是媽媽不需要著急,在練習過程中,孩子會觀察媽媽的做法,媽媽也可一步一步地進行示範講解,讓孩子通過模仿媽媽的動作來完成家務,這樣能讓孩子思考“怎麼做才能做得好”,進而學習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5、讓孩子練習分類與收納。

  家務中除了常見的打掃、清潔外,也包含了許多收納整理的部分,這個部分可讓孩子練習分類與配對等收納能力。

  讓中學生做家務的方法

  1、給孩子物歸原處的空間或是專屬的空間

  先幫孩子規劃出由他負責的範圍,可利用家中現成的大盒子收納玩具、圖書等,讓他知道每樣東西也都有歸屬的家。可在盒子上做些標記使孩子容易記得什麼東西放在哪裡,如貼上照片、剪貼圖片或畫出玩具的形狀。

  2、父母要為孩子樹立榜樣,做到“舉手之勞”和“物歸原處”

  孩子喜歡模仿大人的動作,父母可以先做給他看,請他跟著做,再鼓勵他自己做。3歲以下的孩子需要大人示範時邊做邊說明,如:“小車車累了要回家了,來!我們一起帶它回家!”也可以以口頭的方式解說完成的步驟,“請你從桌子上拿果汁和杯子。”利用這樣生活化的句子,既可以瞭解孩子的認知發展情形,也可以讓孩子當小幫手。

  3、把握時機,儘量陪孩子一起做

  每個小孩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如果孩子對書籍有興趣,可以讓他收拾書房,或指導他將書分類放好,這工作比要求他去掃地來得有效多了。此外,父母可陪孩子一面工作、一面聊天,甚至交換彼此的心得,以增加家務情趣。把握時機訓練孩子做簡單的家務,耐心地告訴他正確的方法,並陪著他一起做完。例如:“你可以自己用小勺子舀水嗎?可以自己把沙子舀進花盆中嗎?”讓孩子多運用小肌肉,無形中也可以瞭解孩子的肌肉發展情形。

  同時站在媽媽旁邊看媽媽做家務的孩子特別愛問問題,媽媽們可要認真地回答,不要敷衍哦!因為這樣可以刺激孩子觀察力與思考,來個機會教育,讓做家務也能成為經驗分享的好場所。

  4、多讚美鼓勵、少批評,肯定他的努力

  “你的小手好能幹,不但會蓋房子,還會把積木排好耶!”這類讚美和鼓勵能激發孩子學習的興趣,養成他喜歡幫忙、願意收拾的習慣。此外,參與家務可以讓孩子感到自己的責任與義務,增加對家庭的歸屬感,父母多給予鼓勵讚美,使孩子從工作中得到成就感、自信心、肯定自己,也培養了責任感及積極的人格。

  中學生不做家務的原因

  第一,如今家家只有一個孩子,孩子在家裡被祖父母、父母嬌寵著,享受著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大人們愛都愛不過來,哪捨得讓孩子做家務。

  第二,好多家長把做家務和學習看成是一對矛盾體。做家務不是要耽誤學習嗎?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做什麼家務啊?所以,當孩子提出做家務的時候,大部分家長會說:“不用你,你去寫作業吧***去看書吧***。”做父母的希望孩子多才多藝,希望孩子學舞蹈、學繪畫、學唱歌,什麼都想讓孩子學,可就是不讓孩子學做家務。

  第三,一些家長竟然認為,做家務是沒出息的表現,孩子有本事應該好好讀書考大學,將來做高貴的人,家務只要請鐘點工做就行了,沒有必要現在學著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