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冬至有什麼習俗

  ?下面一起隨小編來看看吧。

  廣東冬至的習俗

  廣東人流傳著一個說法:“冬至大過年”,把冬至看得像過年一樣隆重。人們冬至一般祭祖,還要到墳墓前掛紙,俗稱“掛冬”。有的地方冬至宴客以魚肉臘味蜆菜合煮,眾人環鍋而食,稱之“圍爐”。 在這天,除了要吃團圓飯、吃湯圓。

  冬至在我們廣東稱為“冬節”、“日至”。 在農村,過去過冬至非常重視,除了祭神拜祖和備辦豐盛筵席外,特別要給耕牛吃上一頓糯米糕***用菜葉包裹塞進牛嘴裡***,以及米汁、酒糟、蘿蔔、菜水等以感謝耕牛一年的辛勞與貢獻。

  我們廣東有句話叫“冬至大過年”“肥冬瘦年”,可以說冬至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有的人在這天敬神明、拜祖先,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大吉大利。

  在我們廣東有很多家庭在這天做臘味糯米飯、殺雞宰鴨燉八珍等跟過年差不多。有的還在冬至這天向親朋好友送臘肉的習俗。

  冬至飲食文化

  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北方地區有冬至宰羊,吃餃子、吃餛飩的習俗,南方地區在這一天則有吃冬至米團、冬至長線面的習慣。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吃餃子

  冬至到,餃子俏。每年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各大超市商場等餃子賣的都很“俏”。諺雲:“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戶戶吃水餃。”。為什麼冬至這天要吃餃子呢?據說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張仲景是南陽稂東人,他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張仲景有名言:“進則救世,退則救民;不能為良相,亦當為良醫。”東漢時他曾任長沙太守,訪病施藥,大堂行醫。後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也叫“餃子”或“扁食”。

  吃湯圓

  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便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圓,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子,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吃狗肉

  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據說是從漢代開始的。相傳,漢高祖劉邦在冬至這一天吃了樊噲煮的狗肉,覺得味道特別鮮美,讚不絕口。從此在民間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習俗。民間也有“冬至吃狗肉,明春打老虎”之說。現在貴州等地區人們紛紛在冬至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種滋補食品,以求來年有一好兆頭。

  吃年糕

  從清末民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早上吃的是芝麻粉拌白糖的年糕,中午是油墩兒菜、冬筍、肉絲炒年糕,晚餐是雪裡蕻、肉絲、筍絲湯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吃餛飩

  我國許多地方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據《燕京歲時記》載:“冬至餛飩夏至面。”冬至這天,京師人家多食餛飩。南宋時,當時臨安***今杭州***也有每逢冬至這一天吃餛飩的風俗。宋朝人周密說,臨安人在冬至吃餛飩是為了祭祀祖先。只是到了南宋,我國才開始盛行冬至食餛飩祭祖的風俗。

  吃赤豆糯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兒子不成才,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吃蕎麥麵

  浙江等地每逢冬至這天,全家男女老少都要集齊,嫁出去的女兒也要趕回婆家。家家戶戶要做蕎麥麵吃。習俗認為,冬至吃了蕎麥,可以清除腸胃中的豬毛、雞毛。

  吃菜包

  菜包則是用糯米磨成粉和熟爛的鼠曲蓬篙等物,揉合做成棲,做成半月形,裡面包筍絲、豆乾、菜脯等,是自古以來祭冬的祭物,古人叫做環餅***晉代時叫做寒具***。冬至的清早,家庭主婦必須早起“浮圓仔”***用糖水煮湯圓***、“炊菜包”***蒸菜包***並準備祭拜神明、祖先,並且享用“冬至圓”,吃了“冬至圓”,帶有象徵團圓及添歲之意;在從前,祭拜之後還以“冬至圓”粘在門戶、器具上,稱為“餉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