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有什麼風俗活動

  夏至不但是我國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夏至日當天的活動,和端午節一樣隆重。下面是由小編分享的,希望對你有用。

  

  夏至日祭神

  前言有說到,古代夏至節的隆重程度不亞於端午節。而這個習俗從周代就開始有了,朝廷除了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祈祝國泰民安。而各地農民則忙著祭祀神靈,以祈求風調雨順。北方人多求雨,以防乾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澇災。宋朝時期,從夏至這天開始,朝中百官還要放假三天。時至今日,許多地區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習俗。

  夏至吃麵條

  俗話說:“冬至餃子夏至面”,夏至日,最不能少的就是那一碗細水長流的“夏至面”。夏至面是漢族風俗,流行於全國大部地區。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是日,家傢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麵是也。”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夏至雖不是夏天最熱的時候,但表示炎熱的夏天已經到來。人們從夏至開始改變飲食,以熱量低、便於製作、清涼的食品為主要飲食,麵條通常為一般家庭的首選。所以,夏至面也叫做“入伏面”。

  夏至吃狗肉

  據有關資料記載,夏至殺狗補身,相傳源於戰國時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熱,疫癘流行。秦德公便按“狗為陽畜,能闢不祥”之說,命令臣民殺狗避邪,後來形成夏至殺狗的習俗。而夏天多流行性疾病,夏至適宜食狗肉,可以增強抵抗力。在民間俗語有云:夏至狗,沒啶走***無處藏身***。農曆夏至日,廣東陽江有數百年的夏至食狗,祛邪補身這一民間風俗。

  煮湯給牛喝

  夏至日之後天氣炎熱,我們要改善自己的飲食,而在山東省臨沂地區有給牛改善飲食的習俗。民謠說:“春牛鞭,舐牛漢***公牛***,麥仁湯,舐牛飯,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意思是說夏至日煮麥仁湯給牛喝,這樣牛喝了身子壯,能幹活,不淌汗。

  互贈摺扇脂粉

  在古代的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成為制度。而在古代的大遼國,夏至日有婦女互相贈送摺扇、粉脂囊,除去身上的汗漬味的風俗。《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

  夏至的講究禁忌

  祭神祭天

  在古代,夏至節的隆重程度不亞於端午節。從周代開始,每逢夏至日,朝廷都要舉行隆重的祭神儀式,以祈求消災年豐。除了祭祀外,朝廷還用歌舞禮樂的方式,祈祝國泰民安。到了宋代,從夏至這天開始,朝中百官還要放假三天。而遼代時婦女則互贈粉脂囊,用來除去身上的汗漬味。

  朝廷對夏至如此重視,民間也不例外。每逢夏至日,各地農民則忙著祭祀神靈,名曰“祭天”,以祈求風調雨順。這祭天也南北有別,北方人多求雨,以防乾旱;南方人多求晴,防止澇災。時至今日,許多地區仍然保留了夏至日祭天的習俗。

  忌諱剃頭理髮

  這是在清朝時期的一項習俗禁忌。據《清嘉錄》記載,“夏至日為交時,日頭時、二時、末時,謂之‘三時’,居人慎起居、禁詛咒、戒剃頭,多所忌諱……”也就是是說,在夏至日這個特殊的日子,要按時起居,不準口出誑語罵人,當然也不要剃頭理髮。據說,夏至日剃頭理髮會破運。

  夏至最忌有雷雨

  在民間,尤其對於農民來說,是最忌怕在夏至日這天有雷雨天氣。民諺稱:“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熱。”這對於靠天吃飯的農家人來說,無論是乾旱還是伏熱,都是會影響農作物的收成的。所以,在舊時,人們希望在夏至裡別打雷、別下雨。

  夏至麵條不可缺

  中國有句俗語叫“冬至餃子夏至面”,講的是人們在過冬至和夏至不可或缺的兩種食物:餃子和麵條。麵條是北方人的至愛。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麵,而麵條都要過涼水,俗稱“涼水面”,用來消夏避伏。只是與現代不同的事,在古代人們都是用自家新收的小麥磨成的麵粉製成。而在北京地區,則有“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的說法。

  麥粥餛飩齊上陣

  北方人夏至日吃麵食,而無錫人則在夏至這天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其混沌和合之意。有民諺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而麥粥不僅是清香宜人、健脾養胃、老少咸宜的美味,能有效緩解人們“苦夏”時的食慾不振,同時還可祛溼利尿,是夏至節不可多得的美味。

  夏至各地的飲食習慣

  1、北京:冬至餃子夏至面

  “冬至餃子夏至面”,好吃的北京人在夏至這天講究吃麵。在民俗迴歸的當下,凡是跟夏至節令沾邊兒的吃食都賣得不錯。按照老北京的風俗習慣,每年一到夏至節氣就可以大啖生菜、涼麵了,因為這個時候氣候炎熱,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開胃,又不至於因寒涼而損害健康。

  2、江蘇無錫: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

  夏至這天,無錫人早晨吃麥粥,中午吃餛飩,取混沌和合之意。有諺語說:“夏至餛飩冬至團,四季安康人團圓。”吃過餛飩,為孩童秤體重,希望孩童體重增加更健康。

  3、嶺南地區: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

  “吃了夏至狗,西風繞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這天吃了狗肉,其身體就能抵抗西風惡雨的入侵,少感冒,身體好。正是基於這一良好願望,成就了“夏至狗肉”這一獨特的民間飲食文化。

  4、浙江紹興:夏至吃了圓糊醮,踩得石頭咕咕叫

  夏至日照最長,故中國紹興有“嬉,要嬉夏至日”之俚語。舊時,人不分貧富,夏於日皆祭其祖,俗稱“做夏至”。除常規供品外,特加一盤蒲絲餅。其時,夏收完畢,新麥上市,因有於是日吃麵嘗新習俗,諺日“冬至餛飩夏至面”。亦有做麥糊燒者,即以麥粉調糊,攤為薄餅烤熟,亦帶嘗新之意。

  5、山東:普遍要吃涼麵條,俗稱過水麵

  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麵條,俗稱過水麵,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裡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遊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7、其它地區的夏至食俗

  在中國西北地區如陝西,此日食粽,並取菊為灰用來防止小麥受蟲害。在南方,此日秤人以驗肥瘦。農家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祭祖後食用或贈送親友。

  中國有些地區,此日多有未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到孃家吃飯,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俗話說吃了莧菜,不會發痧,吃了葫蘆,腿裡就有力氣。也有的到外婆家吃醃臘肉,說是吃了就會疰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