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大的原始森林是哪個

  中國有哪些原始森林,其中哪個又是最大,地點又是在哪呢,你們瞭解過嗎?小編為大家分享知識。

  中國最大原始森林:大興安嶺。

  大興安嶺***Greater Khingan Mountains***是興安嶺的西部組成部分, 位於黑龍江省、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是內蒙古高原與松遼平原的分水嶺。北起黑龍江畔,南至西拉木倫河上游谷地,東北-西南走向,全長1200多公里,寬200-300公里,海拔1100-1400米,主峰索嶽爾濟山。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茂密,是中國重要的林業基地之一。主要樹木有興安落葉松、樟子鬆、紅皮雲杉、白樺、蒙古櫟、山楊等。大興安嶺地勢呈西高東低,位於地勢第二階梯東緣, 第二梯階第三梯結合部,大興安嶺山脊以東為第三階梯地,以西為第二階梯地。大興安嶺地貌形成具有明顯的不對稱形態。全區地形總勢呈東北--西南走向,屬淺山丘陵地帶。北部、西部和中部高。平均海拔573米;最高峰黃崗樑,海拔2029米***一說最高峰為伊勒呼裡山主峰—呼中大白山,海拔1528.7米***;最低海拔180米,是呼瑪縣三卡鄉沿江村。冬寒夏暖,晝夜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2.8℃,最低溫度-52.3℃,無霜期90-110天,年平均降水量746毫米,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地理位置

  大興安嶺位於中國東北***位於 東經121°12′至127°00′;北 緯50°10′至53°33′。東西橫跨6個經度,南北縱越3個緯度。***,東與小興安嶺毗鄰,南瀕廣闊的鬆嫩平原,北以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與俄羅斯為鄰,是內蒙古自治區的主要山系,南北長約1220公里***一說1400公里左右***,是內蒙古高原和松遼平原的分水嶺。

  大興安嶺東側的遼河水系、松花江和嫩江水系與其西北側的黑龍江源頭諸水及支流的分水嶺,山脈南段西坡的水注入蒙古高原。

  形成過程

  大興安嶺地區系新華夏系第三隆起代北段之地質帶。上元古代時期,系原始海洋的蒙古海漕,屬早期地質構造中“五臺運動”的產物。古生代時期,在“加里東”地殼激烈運動中,區內出現海陸交匯地層。

  至石炭紀和二迭紀,經過“海西運動”,海水東洩退出,全區上升為陸地,形成大興安嶺褶皺帶與伊勒呼裡山系雛形,呈北東、南西走向。

  中生代時期,侏羅紀後期至白堊紀初期的“燕山運動”,使本區出現強烈褶皺、斷裂和火山噴發,加之西伯利亞板塊與中國板塊擠壓、相撞,大興安嶺褶皺帶進一步上升,形成新華夏隆起帶和階梯式斷裂帶,主軸呈北北東向展布。

  新生代時期,早期第三紀大興安嶺隆起帶和區域斷裂帶,繼續穩步上升。受長期侵蝕和剝蝕,出現“興安期夷平面”。“喜瑪拉雅運動”使本區出現新褶皺、大斷裂,火山噴發激烈,出現黑龍江、呼瑪河、多布庫爾河、甘河、盤古河等多處斷裂帶。至第四紀及其爾後,大興安嶺繼續緩慢上升,發育成大興安嶺山脈和斷裂帶及河谷地帶。

  土壤環境

  大興安嶺地區特有的土壤有機質和微量元素含量居全國之首,肥沃且無汙染。 大興安嶺為多年凍土帶,處多年凍土帶南部。盤古河以西及河源南向東直線以西為大片多年連續凍土帶,其它為島狀多年凍土帶。 內蒙古大興安嶺森林土壤型別主要有:棕色針葉林土、暗棕壤、灰黑土、草甸土、沼澤土。

  地質地貌

  元古代晚期浸入巖,分佈於呼瑪地區。呈岩基或巖株狀產出,由片麻狀黑雲母花崗岩、片麻狀斜長花崗岩和片麻狀白崗質花崗岩組成。

  古生代加里東期浸入巖,分佈於伊勒呼裡山和呼瑪地區。以岩基和巖株產出,主要由斜長花崗岩、白雲母花崗岩組成。

  華里西晚期浸入巖,分佈於全區。多呈岩基狀產出,由黑雲母花崗岩、花崗閃長巖、白崗質花崗岩、斜長花崗岩和石英閃長巖組成。

  中生代燕山期浸入巖,主要分佈於呼瑪地區和漠河地區。多呈巖株、巖牆或岩脈狀產出,由黑雲母花崗岩、花崗閃長巖、白崗質花崗岩、花崗斑岩、橄欖岩和輝長岩組成。伊勒呼裡山以南為岩漿岩。 大興安嶺東北組興安山地屬地型區,興安嶺山地與臺原中的興安嶺北部臺原地貌區。西部 為高緯寒凍地貌型別區,東部為高寒侵蝕地貌型別區。地貌由中山、低山、丘陵和山間盆構成。中山有山脈形態,但分割較碎。低山山形圓渾,地面零碎,較丘陵分佈規則。全區地形總勢呈東北--西南走向,屬淺山丘陵地帶。北部、西部和中部高。平均海拔573米;黃崗樑是大興安嶺最高峰,海拔2029米;最低海拔180米,是呼瑪縣三卡鄉沿江村。伊勒呼裡山西東走向,橫臥本區,東低西高,400公里長,系黑龍江水系和嫩江水系的分水嶺。中山區相對海拔300~500米,分佈於本區西部和中部的新林區、呼中區、塔河縣。山體由一系列寬緩復背斜組成,地形起伏大,切割深。低山區相對海拔200~300米,主要分佈於嶺東的呼瑪縣和嶺南的松嶺區、加格達奇區。山體渾圓,山坡和緩,坡角一般為15~30度。丘陵區相對海拔50~200米,分佈於東部、南部和北部。地面呈崗阜狀起伏,坡長而緩,坡角一般為10~15度。山間盆地,分佈於全區河谷地帶。河谷寬闊,谷底狹窄,直線河谷較多。

  氣候特點

  大興安嶺地區中國最北端,冬長夏短,尤其在漠河、洛古河地帶,冬季長達7 個月以上,而日照時間非常短,夏季只有2個月左右,然而從每年的6-8月份,日照時間長達17個小時。漠河地區的年平均氣溫為零下4℃,冬季溫度超過零下40℃,年大於10℃積溫低於2200℃。無霜期90—120天。]大興安嶺同時為重要的氣候分帶。夏季海洋季風受阻於山地東坡,東坡降水多,西坡乾旱,二者呈明顯的對比,但整個山區的氣候比較溼潤,年降水500公釐以上。山脈北段是中國東部地區最冷之地,冬季嚴寒***平均氣溫-28℃***,有大面積多年凍土區。該地區覆被著茂密的森林,野生動物豐富,有鹿、麋、貂、山兔及許多毛皮獸。山脈中段與南段溫暖乾燥得多,1月氣溫約-21℃,年降水量250~300公釐,雪量也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