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布奇諾和拿鐵有什麼區別
卡布奇諾和拿鐵均是我們在咖啡店最常點的兩款意式咖啡,這兩款咖啡都有很多人分不清楚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卡布奇諾和拿鐵咖啡的區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卡布奇諾和拿鐵咖啡的區別
1、配料的異同
卡布奇諾和拿鐵的配料是完全一致的:牛奶、咖啡和Espresso,所不同的就在於卡布奇諾的奶沫至少佔到總杯量的一半,而拿鐵的奶沫則不應超過總杯量的10%。換而言之,卡布奇諾是以奶沫為主的,拿鐵則是以牛奶為主。
2、外形的異同
卡布奇諾的奶泡應該如圖高於杯口,且顯得飽滿、光潔,左右晃動杯子也不會有咖啡溢位來;拿鐵只是薄薄的一層奶沫,一般與杯口平齊就可以了。
3、口感的異同
卡布奇諾會有很厚實綿密的口感,咖啡味道會較重,而拿鐵的奶味較重,咖啡味相對要淡了很多。 希望我們中國的咖啡師都能仔細的學習一下什麼是卡布奇諾,什麼是拿鐵,不要再拿鐵卡布奇諾不分,或者自以為是的一概拉一個花,只顧著炫自己的拉花技巧,卻本末倒置,將卡布奇諾的靈魂給丟失了。
卡布奇諾是什麼
特濃咖啡的濃郁口味,配以潤滑的奶泡;頗有一些汲精斂露的意味。撒上了肉桂粉的起沫牛奶,混以自下而上的義大利咖啡的香氣,新一代咖啡族為此而心動不已。
它有一種讓人無法抗拒的獨特魅力,起初聞起來時味道很香,第一口喝下去時,可以感覺到大量奶泡的香甜和酥軟,第二口可以真正品嚐到咖啡豆原有的苦澀和濃郁,最後當味道停留在口中,你又會覺得多了一份香醇和雋永……一種咖啡可以喝出多種不同的獨特味道,不覺得很神奇嗎?第一口總讓人覺得苦澀中帶著酸味,大量的泡沫就像年輕人輕挑的生活,而泡沫的破滅和那一點點的苦澀又像是夢想與現實的衝突。最後品嚐過生活的悲喜後,生命的香醇回甘卻又讓人陶醉……這就好像正值青春期的青少年一般,在享受過童稚、美好的時光後,便要開始面對踏入成人世界的衝擊,真正嚐到人生的原味——除了甘甜之外,還有一份苦澀。
維也納人柯奇斯基***Fanz George Kolschitsky***是牛奶加咖啡的CafeLatte創始人,這兩種飲料均是咖啡和牛奶洐生出來。
卡布奇諾咖啡的味道很好,但它的名稱來歷卻更有學問,一直是歐美研究文字變遷的最佳體材。 Cappuccino此字的歷史,足以說明一個字常常會因為看來像某樣東西,最後被引申成其它字義,遠遠超出造字者原先用意。聽來似乎蠻複雜的,請看以下解析。
創設於一五二五年以後的聖芳濟教會***Capuchin***的修士都穿著褐色道袍,頭戴一頂尖尖帽子,聖芳濟教會傳到義大利時,當地人覺得修士服飾很特殊,就給他們取個Cappuccino的名字,此字的義大利文是指僧侶所穿寬鬆長袍和小尖帽,源自義大利文"頭巾"即Cappuccio.
然而,老人愛喝咖啡,發覺濃縮咖啡、牛奶和奶泡混合後,顏色就像是修士所穿的深褐色道袍,於是靈機一動,就給牛奶加咖啡又有尖尖奶泡的飲料,取名為卡布奇諾***Cappuccino***。英文最早使用此字的時間在一九四八年,當時舊金山一篇報導率先介紹卡布奇諾飲料,一直到1990年以後,才成為世人耳熟能詳的咖啡飲料。應該可以這麼說Cappuccino咖啡這個字,源自聖芳濟教會***Capuchin***和義大利文頭巾***Cappucio***,相信Cappuccino的原始造字者,做夢也沒料到僧侶的道袍最後會變成一種咖啡飲料名稱。
卡布奇諾咖啡是義大利咖啡的一種變化,即在偏濃的咖啡上,倒入以蒸汽發泡的牛奶,此時咖啡的顏色就像卡布奇諾教會修士深褐色外衣上覆的頭巾一樣,咖啡因此得名。
卡布奇諾也和一種猴名有關。非洲有一種小猴子,頭頂上有一撮黑色的錐狀毛髮,很像方濟各會道袍上的小尖帽,這種小猴子也因此被取名為Capuchin,此一猴名最早被英國人使用的時間在1785年。
Capuchin此字數百年後衍生成咖啡飲料名和猴子名稱,一直是文字學者津津樂道的趣聞。
拿鐵是什麼
拿鐵,亦稱拿鐵咖啡***Caffè Latte***是諸多義大利式的拿鐵咖啡中的一種,因為拿鐵***latte***在義大利語意思是鮮奶,所以若是你身處義大利,記得不要只對咖啡店店員說你要一杯Latte,不然你會得到店員狐疑的眼神以及一杯鮮奶。在英語的世界裡,Latte則已是Coffee Latte的簡稱,泛指由熱鮮奶所沖泡的咖啡。而法語單詞lait與義大利語單詞latte同義,都是指牛奶。Caffè Latte,就是所謂加了牛奶的咖啡,通常直接音譯為“拿鐵咖啡”甚至“拿鐵”或“那提”。至於法文的Cafe au Lait就是咖啡加牛奶,一般人則稱為“咖啡歐蕾”、或是“歐蕾咖啡”。
“拿鐵”是義大利文“Latte”的譯音,拿鐵咖啡***CoffeeLatte***是花式咖啡的一種。咖啡與牛奶交融的極至之作,意式拿鐵咖啡純為牛奶加咖啡,美式拿鐵則將部分牛奶替換成奶泡,本地的拿鐵多為此種。
“拿鐵”的由來那句著名的“我不在咖啡館,就在去咖啡館的路上”是一位音樂家在維也納說出來的。維也納的空氣裡,永遠都飄蕩著音樂和拿鐵***Latte***咖啡的味道。第一個把牛奶加入咖啡中的,就是維也納人柯奇斯基。
這是1683年的故事了。這一年,土耳其大軍第二次進攻維也納。當時的維也納皇帝奧博德一世與波蘭國王奧古斯都二世訂有攻守同盟,波蘭人只要得知這一訊息,增援大軍就會迅速趕到。但問題是,誰來突破土耳其人的重圍去給波蘭人送信呢?曾經在土耳其遊歷的維也納人柯奇斯基自告奮勇,以流利的土耳其話騙過圍城的土耳其軍隊,跨越多瑙河,搬來了波蘭軍隊。奧斯曼帝國的軍隊雖然驍勇善戰,在波蘭大軍和維也納大軍的夾擊下,還是倉皇退卻了,走時在城外丟下了大批軍需物資,其中就有數十麻袋的咖啡豆——穆斯林世界控制了幾個世紀不肯外流的咖啡豆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到了維也納人手上。但是維也納人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只有柯奇斯基知道這是一種神奇的飲料。於是他請求把這數十麻袋咖啡豆作為突圍求救的獎賞,並利用這些戰利品在維也納開設了一家咖啡館——藍瓶子。開始的時候,咖啡館的生意並不好。原因是歐洲人不像土耳其人那樣,喜歡連咖啡渣一起喝下去。於是聰明的柯奇斯基改變了配方,過濾掉咖啡渣並加入大量牛奶——這就是如今咖啡館裡常見的“拿鐵”咖啡的原創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