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貝和浙貝的區別
川貝母和浙貝母都用於咳嗽的治療。但兩者實則還是有所差別。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川貝母和浙貝母的區別
川貝線的名聲似乎更響亮些。川貝枇杷露、蟲草川貝止咳膏、複方川貝止咳糖槳等,甚至燉梨,好象都是川貝說得更順溜。其實,對一般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用浙貝母更便宜而且有效。& @; b& ]% J* n0 [; o# o/ }
川貝母因產量低,價格較貴,主要功效養陰潤肺,清熱化痰,其藥效偏於補,以扶正為主,適用於肺陰虛引起的慢性咳嗽;浙貝母產量較大,價格較便宜,主要功效是清熱化痰,散結解毒,其藥效偏於散,以去邪為主,對急性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有很好的療效。簡單的說就是,川貝母是清火、除溼,用於久咳;浙貝母是潤肺、治熱,用於風熱咳嗽。 因此,對於普通的急性咳嗽,浙貝母比川貝母更加對症而且便宜。
川貝母與浙貝母功效主治有何異同
共同點:清熱化痰,散結消癰,同治肺熱咳嗽、瘰癧、乳癰等證。不同點:川貝母味甘偏潤,又能潤肺止咳,又可治虛勞咳嗽、肺燥咳嗽;浙貝母苦寒降洩,功專清熱散結,善治風熱、肺熱咳嗽及瘰癧、癭瘤、乳癰等證。
一、川貝母:
性味歸經:川貝母苦、甘,微寒。歸肺、心經。
功能主治:本品味苦,性微寒,歸肺經,具有清熱化痰止咳之功。 臨床應用:可用於治療痰熱咳喘,咯痰黃稠之證;又兼甘味,故善潤肺止咳,治療肺有燥熱之咳嗽痰少而粘之證,及陰虛燥咳勞嗽等虛證;還有散結開鬱之功,治療痰熱互結所致的胸悶心煩之證,及瘰癧痰核等病。此外,川貝母與烏賊骨、甘草為散劑,即烏貝散,治療胃潰瘍有效。
使用方法:內服:3-10g;研細粉沖服,每次1-1.5g;反烏頭。寒溼咳嗽不宜使用。
川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烏花貝母、卷葉貝母、羅氏貝母、甘肅貝母、稜砂貝母等貝母的地下鱗莖。因主產於四川而得名,但在西藏、甘肅、新疆、華北、東北均有出產。川貝母性微寒而味甘苦,入心肺經,功能潤肺、止咳、化痰,臨床常與沙蔘、麥冬、天冬、桑葉、菊花等配伍用於熱痰、燥痰、肺虛勞嗽、久嗽、痰少咽燥、痰中帶血以及心胸鬱結、肺痿、肺癰等病症的治療。但屬寒痰、溼痰者則應禁用。現代藥理研究證實,川貝母含有川貝母鹼等多種生物鹼,川貝母鹼有降低血壓,興奮子宮等多種藥理作用。
川貝母植物形態來源有幾種,分別為川貝母、暗紫貝母、甘肅貝母及梭砂貝母。
川貝母:為多年生草本,鱗莖圓錐形,莖直立,高15-40cm。葉2-3對,常對生,少數在中部間有散生或輪生,披針形至線形,先端稍捲曲或不捲曲,無柄。花單生莖頂,鍾狀,下垂,每 花具狹長形葉狀苞片3枚,先端多少彎曲成鉤狀。花被片6,通常紫色,較少綠黃色,具紫色斑點或小方格,蜜腺窩在北面明顯凸出;蒴果具6縱翅。花5期-7月,果期8-10月。
暗紫貝母的葉僅下面的1-2對為對生外,均為互生或近於對生,先端不捲曲,葉狀苞片1。花被深紫色,略有黃色小方格,蜜腺窩不明顯。果稜上的翅很狹。花期6月,果期8月。
二、浙貝母:
性味歸經: 《本草正義》:味大苦,性寒。入手太陰、少陽,足陽明、厥陰。
功用主治:清熱化痰,散結解毒。治風熱咳嗽,肺癰喉痺,瘰癧,瘡瘍腫毒。
臨床應用:《本草正義》:“大治肺癰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氣,善開鬱結,止疼痛,消脹滿,清肝火,明耳目,除時氣煩熱,黃疸淋閉,便血溺血;解熱毒,殺諸蟲及療喉痺,瘰癧,乳癰發背,
一切癰瘍腫毒,溼熱惡瘡,痔漏,金瘡出血,火瘡疼痛,較之川貝母,清降之功,不啻數倍。”
使用方法:內服:6-12g煎湯;或入丸、散。
浙貝母是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浙貝母的地下鱗莖。因主產於浙江而得名,故簡稱浙貝。因其原產於浙江象山,故又稱為象貝母,簡稱象貝。因其外形較川貝大,故又稱為大貝母,簡稱大貝。目前在江蘇、安徽、湖南等地也有出產。浙貝味苦而性寒,入心肺經,功能清熱化痰、散結解毒,臨床常與元參、牡蠣、蒲公英、天花粉、連翹、薏苡仁、魚腥草、鮮蘆根、夏枯草、海藻、昆布、莪術等配伍用於痰熱鬱肺的咳嗽及癰毒腫痛、瘰癧未潰等病症的治療;與烏賊骨、煅瓦楞子、白及、黃連、吳茱萸、竹茹、清半夏等藥配伍可治胃痛、反酸、燒心。現代藥理研究證實,浙貝母含有浙貝母鹼等多種生物鹼,浙貝母鹼能緩解支氣管平滑肌痙攣、減少支氣管黏膜分泌、擴大瞳孔、降低血壓、興奮子宮等多種藥理作用。
《本草正義》:大治肺癰肺萎,咳喘,吐血,衄血,最降痰氣,善開鬱結,止疼痛,消脹滿,清肝火,明耳目,除時氣煩熱,黃疸淋閉,便血溺血;解熱毒,殺諸蟲及療喉痺,瘰癧,乳癰發背,一切癰瘍腫毒,溼熱惡瘡,痔漏,金瘡出血,火瘡疼痛,較之川貝母,清降之功,不啻數倍。象貝母蓄寒洩降,而能散結。《本經》主傷寒煩熱、淋瀝邪氣;《別錄》止煩、熱、渴、出汗,皆洩降除熱也。疝瘕以熱結而言,洩熱散結,故能治之。喉痺,熱之結於上者也。乳難之乳,即孳乳之乳,指產難也、貝母滑降,且能散結,故催生而治產難。《藥第性論》謂貝母作末酒服,治產難及胞衣不出;近人保生無憂散一方,為催生保產靈藥,內有貝母,程鍾齡釋之謂貝母滑潤,久皆本此。而注《本經》者僅以為下乳汁,恐非真目。主金瘡者,苫降清熱之功也,不僅可以內服,亦可外作滲藥。居人以象貝通治陽證癰瘍,消腫退熱,殊有捷效,亦本於此。主風痙者,苦寒清熱,洩降定風之功也。《別錄》療腹中結實、心下滿,皆指邪熱窒塞之證,苦洩散結,皆能主之。洗洗惡風寒者,風寒外襲於皮毛,內合於肺,象貝清洩肺氣而辛能疏散,其效可知。目眩為肝陽上乘,項直為風邪外感,舌降洩風,辛洩疏散,治之宜也。咳嗽上氣,又痰熱之侵肺,苦洩清金而又降逆之功用也。象貝母,味苦而性寒,然含有辛散之氣。故能除熱,能洩降,又能散緒。今人乃以通治風熱、溫熱、時氣熱邪,則寒能勝熱,辛能散邪也。主鬱氣痰核等證,雖辛散苦洩,開結散鬱也,催生下乳,又其洩降之餘義。至於治疸、治瘍、清喉咽,主吐衄、療痰嗽、通二便,種種功力,無非清熱洩降四中,足以賅之,要之皆象貝之功用,而市肆通行之川貝,淡泊異常,斷不足以語此。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