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剪力牆有哪些特點

  剪力牆按結構材料可以分為鋼板剪力牆、鋼筋混凝土剪力牆和配筋砌塊剪力牆。那麼你對剪力牆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剪力牆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剪力牆的介紹

  剪力牆***shear wall***又稱抗風牆、抗震牆或結構牆。房屋或構築物中主要承受風荷載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載和豎向荷載***重力***的牆體,防止結構剪下***受剪***破壞。又稱抗震牆,一般用鋼筋混凝土做成。

  它分平面剪力牆和筒體剪力牆。平面剪力牆用於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升板結構、無樑樓蓋體系中。為增加結構的剛度、強度及抗倒塌能力,在某些部位可現澆或預製裝配鋼筋混凝土剪力牆。現澆剪力牆與周邊樑、柱同時澆築,整體性好。筒體剪力牆用於高層建築、高聳結構和懸吊結構中 ,由電梯間、樓梯間、裝置及輔助用房的間隔牆圍成,筒壁均為現澆鋼筋混凝土牆體,其剛度和強度較平面剪力牆可承受較大的水平荷載。

  牆根據受力特點可以分為承重牆和剪力牆,前者以承受豎向荷載為主,如砌體牆;後者以承受水平荷載為主。在抗震設防區,水平荷載主要由水平地震作用產生,因此剪力牆有時也稱為抗震牆。

  剪力牆的特點

  短肢剪力牆結構是指牆肢的長度為厚度的4-8倍剪力牆結構,常用的有“T”字型、“L”型、“十”字型、“Z”字型、折線型、“一”字型。

  這種結構形式的特點是:

  ①結合建築平面,利用間隔牆位置來佈置豎向構件,基本上不與建築使用功能發生矛盾;

  ②牆的數量可多可少,肢長可長可短,主要視抗側力的需要而定,還可通過不同的尺寸和佈置來調整剛度中心的位置;

  ③能靈活佈置,可選擇的方案較多,樓蓋方案簡單;

  ④連線各牆的樑,隨牆肢位置而設於間隔牆豎平面內,可隱蔽;

  ⑤根據建築平面的抗側剛度的需要,利用中心剪力牆,形成主要的抗側力構件,較易滿足剛度和強度要求。

  對短肢剪力牆結構的設計計算,因是剪力牆大開口而成,所以基本上與普通剪力牆結構分析相同,可採用三維杆-系簿壁柱空間分析方法或空間杆-牆組元分析方法,前者如建研院的TBSA、TAT、廣東省建築設計院的廣廈CAD的SS模組;後者如建研院的TBSSAP、SATWE、清華大學的TUS、廣東省建院的SSW等。其中空間杆牆組元分析方法計算模型更符合實際情況,精度較高。雖然三維杆系-簿壁柱空間分析程式使用較早、應用較廣,但對牆肢較長的短肢剪力牆,應該用空間杆-牆組元程式進行校核。

  在進行以上分析後,按《高層建築結構設計與施工規範》進行截面與構造設計,相對於異形柱結構,短肢剪力牆結構的理論與實踐較為成熟,但這種結構在結構設計中仍然有需要引起重視的方面。

  ◎由於短肢剪力牆結構相對於普通剪力牆結構其抗側剛度相對較小,設計時宜佈置適當數量的長牆,或利用電梯,樓梯間形成剛度較大的內筒,以避免設防烈度下結構產生大的變形,同時也形成兩道抗震設防;

  ◎短肢剪力牆結構的抗震薄弱部位是建築平面外邊緣的角部處的牆肢,當有扭轉效應時,會加劇已有的翹曲變形,使其牆肢首先開裂,應加強其抗震構造措施,如減小軸壓比,增大縱筋和箍筋的配筋率;

  ◎高層短肢剪力牆結構在水平力作用下,呈現整體彎曲變形為主,底部外圍小牆肢承受較大的豎向荷載和扭轉剪力,由一些模型試驗反映出外周邊牆肢開裂,因而對外周邊牆肢應加大厚度和配筋量,加強小牆肢的延性抗震效能。短肢牆應在兩個方向上均有連線,避免形成孤立的“一”字形牆肢;

  ◎各牆肢分佈要儘量均勻,使其剛度中心與建築物的形心儘量接近,必要時用長肢牆來調整剛度中心;

  ◎高層結構中的連樑是一個耗能構件,在短肢剪力牆結構中,牆肢剛度相對減小,連線各牆肢間的樑已類似普通框架樑,而不同於一般剪力牆間的連樑,不應在計算的總體資訊中將連樑的剛度大幅下調,使其設計內力降低,應按普通框架樑要求,控制砼壓區高度,其樑端負彎矩鋼筋可由塑性調幅70~80%解決。按強剪弱彎、強柱弱樑的延性要求進行計算, 剪力牆的計算。

  剪力牆的適用範圍

  ①框架-剪力牆結構:由框架與剪力牆組合而成的結構體系,適用於需要有區域性大空間的建築,這時在區域性大空間部分採用框架結構,同時又可用剪力牆來提高建築物的抗震能力,從而滿足高層建築的要求。

  抗震牆豎向、橫向分佈鋼筋的配筋,應符合下列要求:

  1.Ⅰ、Ⅱ、Ⅲ級抗震牆的豎向和橫向分佈鋼筋最小配筋率均不應小於0.25%;四級抗震牆不應小於0.20%;鋼筋間距不應大於300mm,直徑不應小於8mm。

  2.部分框支抗震牆結構的抗震牆底部加強部位,縱向及橫向分佈鋼筋配筋率均不應小於0.3%,鋼筋間距不應大於200mm。

  ②普通剪力牆結構:全部由剪力牆組成的結構體系。

  ③框支剪力牆結構:當剪力牆結構的底部需要有大空間,剪力牆無法全部落地時,就需要採用底部框支剪力牆的框支剪力牆結構。

剪力牆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