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的基本知識
白茶是指一種採摘後,只經過殺青,不揉捻,再經過晒或文火乾燥後加工的茶。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提供給大家參考和了解,希望大家喜歡!
1、——白茶的起源與傳說
白茶為中國六大茶類之一。白茶為福建的特產,主要產區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陽等地。基本工藝是萎凋、烘焙***或陰乾***、揀剔、復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質的關鍵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滿身披毫,毫香清鮮,湯色黃綠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品質特點。 屬輕微發酵茶,是我國茶類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為芽頭,滿披白毫,如銀似雪而得名。
白茶生產已有200年左右的歷史,是於清嘉慶初年***1769***採芽茶製成銀針,1885年改採福鼎大白茶製成白毫銀針。最早是由福鼎市首創的。市內有一種優良品種的茶樹——福鼎大白茶,茶芽葉上披滿白茸毛,是製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這種茶片生產出白茶。茶色為什麼是白色?這是由於人們採摘了細嫩、葉背多白茸毛的芽葉,加工時不炒不揉,晒乾或用文火烘乾,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來,這就是它呈白色的緣故。
有的學者認為,中國茶葉生產歷史上最早的茶葉不是綠茶而是白茶。其理由是:中國先民最初發現茶葉的藥用價值後,為了儲存起來備用,必須把鮮嫩的茶芽葉晒乾或焙乾,這就是中國茶葉史上白茶的誕生。
緣起 -----太姥傳仙茶
堯時,太姥山下一農家女子,避戰亂逃至山中,棲身鴻雪洞,以種藍為業,樂善好施,人稱藍姑。那年山裡麻疹流行,無數患兒因無藥救治夭折。一日夜裡,藍姑夢見南極仙翁,仙翁告訴她:鴻雪洞頂有一株小樹叫茶,是幾年前他給王母娘娘御花園送茶種時掉下的一粒種子長成的,它的葉子是治療麻疹的良藥。藍姑驚喜醒來,趁月色攀上洞頂,在榛莽之中找到那株與眾不同的茶樹,迫不及待地採下綠葉,晒乾後送到每個山村。
神奇的茶葉終於戰勝了麻疹患魔。從此,藍姑精心培育這株仙茶,並教四周的鄉親一起種茶。很快,整個太姥山區就變成了茶鄉。晚年,藍姑在南極仙翁的指點下羽化昇天,人們感其恩德,尊稱她為太姥娘娘,太姥山也因此而得名。
太姥娘娘傳種仙茶的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下來,她所傳制的茶葉就是現在流行的福鼎白茶。至今,在太姥山鴻雪洞還留有一株據說是她手植的福鼎大白茶母株,目前已被列入福建省古樹保護名錄。
2、——白茶的品質特徵
白茶最主要的特點是毫色銀白,素有“綠妝素裹”之美感,且芽頭肥壯,湯色黃亮,滋味鮮醇,葉底嫩勻。沖泡後品嚐,滋昧鮮醇可口,還能起藥理作用。中醫藥理證明,白茶性清涼,具有退熱降火之功效,海外僑胞往往將銀針茶視為不可多得的珍品。白茶的主要品種有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等。尤其是白毫銀針,全是披滿白色茸毛的芽尖,形狀挺直如針,在眾多的茶葉中,它是外形最優美者之一,令人喜愛。湯色淺黃,鮮醇爽口,飲後令人回味無窮。
3、——白茶的保健功效
白茶是最原始,最自然,最健康的茶類。由於製作工藝特異,不炒不揉,文火足幹,保留了豐富的活性酶和多酚類物質,具有出色的藥理功能和保健作用。
白茶的功效有:防癌、抗癌、防暑、解毒、治牙痛,尤其是陳年的白毫銀針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兒的退燒藥,其退燒效果比抗生素更好。
在我國華北及福建產地被廣泛視為治療養護麻疹患者的良藥。故清代名人周亮工在《閩小記》中載:“白毫銀針,產太姥山鴻雪洞,其性寒,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聖藥。”現在太姥山還有一株具有170多年樹齡的福鼎大白茶原始母樹名曰“綠雪芽”。白茶存放時間越長,其藥用價值更高。白茶中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原,它被人體吸收後,能迅速轉化為維生素A,維生素A能合成視紫紅質,能使眼睛在暗光下看東西更清楚,可預防夜盲症與乾眼病。同時白茶還有防輻射物質,對人體的造血機能有顯著的保護作用,能減少電視輻射的危害。因此在看電視過程中多喝一些白茶是有百利而無一害,尤其是少年兒童更應提倡多喝白茶,有利於保護眼睛,健體。
“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