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煎包的起源是什麼

  水煎包,漢族傳統風味小吃,屬豫菜菜系。那麼,?

  水煎包的起源

  水煎包是齊魯名吃,距今已有360多年的歷史,起源於利津縣***古稱“鳳凰城”***。利津,是萬里黃河入海的地方,人傑地靈,物產豐饒,農桑發達,文化繁榮。明清時期,這裡是海河陸路的交匯中樞和著名商埠,商賈雲集,店鋪林立,獨具特色的水煎包應運而生。

  水煎包在烹製過程中融煮、蒸、煎於一體。剛出鍋的水煎包,因兼得水煮、汽蒸、油煎之妙,其色澤金黃,一面焦脆,三面軟嫩,脆而不硬,香而不膩,味道鮮美極致,其食者讚不絕口,名揚四方。

  大凡各路商賈官吏文人墨客,莫不坐車乘船來此一品水煎包之美味。相傳,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齡來利津拜見名噪四方、具有神機妙算特異功能的鴻臚寺序班李見田***人稱“李神仙”,《聊齋志異》“戲術”一文的主人公***時,李大師就用當地名吃水煎包熱情款待。品嚐過後,蒲公盛讚不止,嘆曰“利津水煎包可與周村燒餅齊名耳”。

  黃河口水煎包傳承利津水煎包製作工藝,精心選料,科學搭配,精心製作的具有濃郁特色的美食。

  黃河口水煎包有葷素兩類,十幾個品種。葷包,多以豬肉、羊肉、蝦仁、海蔘、大白菜、韭菜、韭黃等為主餡;素包,多以粉條、煎豆腐、野菜、胡蘿蔔等為主餡.

  水煎包製作方法

  摺疊做法一

  ①將麵粉與酵面兌好加入溫水和成麵糰,再鹼水揉勻稍餳上案正宗山東麻灣水煎包

  正宗山東麻灣水煎包

  ,揪成40個小塊,逐個擀成小圓片。

  ②把肉剁碎,放入醬油、精鹽煨起,再將切碎的姜、蔥與調料面一起放入肉裡拌好,然後再放上剁碎,壓出水分的白菜及香油,拌勻成餡。

  ③用皮包上餡成大圓餃子,俗稱扁食,似相公帽擺放在刷勻油的深底的鏊子上***專用鏊子***,擺滿為止,淋入食油50克,蓋上蓋煎5分鐘,再倒入800克白麵湯清水內兌入少許麵粉攪成麵湯,再蓋住煎燜使之變成蒸氣傳熱燜熟,再淋入50克食油,再蓋住燜煎5分鐘。底部呈焦黃色時,用鏟將四周與鏊底分離,大翻鏊,離火即成。底色金黃,焦脆,餡濃香可口,色香味俱佳。食用時用小鏟鏟人盤內即可。

  摺疊做法二

  1 酵母加少許溫水靜置10分鐘,加入麵粉,適量的溫水和成麵糰,蓋上保鮮膜發酵;

  2 從姜切末放入豬肉餡裡,加料酒,醬油醃製15分鐘;

  3 粉條先放到熱水鍋中煮軟,撈出來涼涼,剁碎,白菜葉洗乾淨切碎;

  4 把白菜粉條,肉餡一起加麻油,胡椒粉,鹽,雞粉攪拌均勻;

  5 包好的包子醒10分鐘,平底鍋中加少許油,燒6成熱排好包子;

  6 煎一分鐘後倒入麵粉水***面:水=1:5***,麵粉水要加到包子的2/5處;

  7 蓋上鍋蓋大火燒開,轉小火,直到麵粉水燒乾,包子底的成脆皮,撒上芝麻和蔥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