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葫蘆的營養價值和功效有哪些

  西葫蘆是葷素搭配都非常的,是深受老百姓喜愛的一種蔬菜。而且西葫蘆含有多種營養價值,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西葫蘆的營養價值,感興趣的朋友們一起來看看吧!

  西葫蘆營養價值

  1、西葫蘆含有較多維生素C、葡萄糖等其他營養物質,尤其是鈣的含量極高。不同品種每100g可食部分***鮮重***營養物質含量如下:蛋白質0.6-0.9g,脂肪0.1-0.2g,纖維素0.8-0.9g,糖類2.5-3.3g,胡蘿蔔素20-40微克,維生素C2.5-9毫克,鈣22-29毫克。

  2、西葫蘆花含水量達95%,熱量低,除能提供食量的磷、鐵、維生素A和維生素C外,其他大部分營養物質含量低。

  3、西葫蘆籽的熱量較高,蛋白質,鐵和磷含量豐富。屬於低嘌呤、低鈉食物,對痛風、高血壓病人有重要功效,糖尿病患者可以多食、常食。

  4、西葫蘆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物質,不含脂肪,還含有瓜氨酸、腺嘌呤、天門冬氨酸等物質,且含鈉鹽很低。

  西葫蘆功效與作用

  美容佳品

  西葫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和水分,經常食在為人體補充所需維生素的同時,還能夠讓面板更加的水潤有光澤。對面板暗黃的人群來說是一道美容的佳品。

  治療便祕

  西葫蘆含有豐富的纖維素,能夠促進胃腸的蠕動,加快人體的新陳代謝。對人體排毒養顏,預防治療便祕有很好的作用。

  提高人體免疫力

  西葫蘆含有一種抗干擾素的誘生劑,能夠提高人體免疫力,調節人體新陳代謝,達到減肥、抗病毒的作用。

  食療作用

  西葫蘆在自身營養豐富的同時,還能起到對一些疾病的食療作用。經常食用西葫蘆能夠起到輔助治療水腫腹脹、煩渴、瘡毒以及腎炎、肝硬化腹水等症。

  防治糖尿病

  西葫蘆能增強免疫力,發揮抗病毒和腫瘤的作用;能促進人體內胰島素的分泌,可有效地防治糖尿病,預防肝腎病變,有助於增強肝腎細胞的再生能力。

   潤肺止咳

  西葫蘆富含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物質,不含脂肪,還含有瓜氨酸、腺嘌呤、天門冬氨。

  西葫蘆的栽培技術

  播種繁殖,春播或秋播,春播為主。栽培方式分露地、簡易地面覆蓋、保護地栽培***又分小拱棚和溫室大棚栽培***等,各有其特點。

  選種浸種

  去除雜物,選取乾淨飽滿,千粒重200g左右的種子,置入瓦盆或其它無油汙的容器中,先用冷水浸泡,再用50-55℃的溫水燙種,不斷攪拌,保持15-20分鐘,自然冷卻至20-30℃,浸種4-6小時,撈出後再用1%高錳酸鉀浸20-30分鐘,以消毒殺菌。風乾,至半乾時可加溫催芽,溫度以25℃為宜。如種子量大,催芽時可翻動,以促使發芽整齊,但出芽後即不再翻動。

  播種知識

  芽長約1.5cm時播種,需選擇晴朗溫暖天氣。若遇陰雨天不能播種時,可將種子置於冷涼處,控制幼芽生長。

  播種的營養土應在播種前20-30日前配製好。選用未種過瓜類蔬菜的無病土壤和農家肥配製,通常用園土6份與腐熟的馬糞或圈肥4份混合。置於苗床或紙袋、塑料缽***直徑9-10㎝***中,厚度8-9cm。播種後覆土約2㎝。

  幼苗生長

  幼苗易徒長,需嚴格控制溫度溼度。

  播種後幼苗萌出土層前宜保持高溫,晝溫25-30℃,夜溫18-20℃,地溫22-24℃,相對溼度80-90%,約3-4天出苗。幼苗出齊後適當降溫並通風,晝溫25℃左右,夜間13-14℃,第一片真葉展開後夜溫降至12℃。定植前8-10天,應逐漸加大通風量,並降溫煉苗,一般白天15-25℃,夜間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