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的妙想世界是什麼

  兒童時期處於人生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對兒童的培養直接影響著兒童以後的生長髮育過程,包括知識,思想,價值觀,世界觀等,那麼,你知道嗎?

  1、嬰兒早期記憶

  想想看,如果我們真的記得從出生開始的所有事情,也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吧——幸虧忘的比記得多得多。本文介紹了一個60年代關於兒童記憶的實驗。與我們的common sense有出入,小孩兒很早就能記住事情。

  2、自我概念的形成

  雖說沒有人是完全為自己活著的,但“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也的確有道理。自我概念,或者說對自己的認識和理解,奠定了我們行為處事的基礎。本文中的經典實驗,向我們揭示了嬰兒什麼時候知道“我就是我”。

  3、兒童學習發展

  學習應該是整個兒童時代最重要的工作。我們都有這樣的經驗,學習一門全新的知識,遠比我們糾正固有的觀念容易。所謂“舊的不去,新的不來”,新舊觀點的衝突會讓我們產生困惑。本文的實驗介紹了孩子接受新知識的過程。


兒童

  4、依戀型別

  有個傳說說得是我們本來都是一個圓,一輩子都在尋找自己的missing piece。其實,我們缺的這個角,並不是在喝孟婆湯、過奈何橋的時候遺失的。對嬰兒父母的早期依戀,可能就是那塊被遺忘的拼圖。你有沒有發現自己總是在找同樣的型別、總喜歡相似的人?根據依戀理論,我們的成人關係很大程度上重複著幾個月大時和母親之間的關係。

  5、模仿——最早的社會行為

  小孩子是天生的模仿高手。很多事情其實他們並不明白,他看著大人哭,他也哭;大人笑,他也笑。槍打出頭鳥,跟著別人跑應該不會錯。這種模仿能力可能是進化過程中為了適應生存而天生具備的。

  6、心理理論——每個人都有的“讀心術”

  我們從小就開始揣測別人的想法——媽媽知道了會表揚我、老師想讓我回答問題、老闆不喜歡這個計劃、老婆心情不好,躲遠一些!點破皇帝新衣的小孩兒,卻完全沒考慮別人的想法。——他是天真還是不理解?本文可能會給出一個答案。

  7、物質恆存在

  人都是天生的科學家。雖然兒童對那些精深的理論完全沒有概念,但是他們憑著直覺就已經知道宇宙中的不少定律。本文中描述的實驗,就說明即使很小的嬰兒也知道物質不會消失。

  8、語言發展

  學會說話是兒童發展上的一個飛躍。但要實現這個飛躍並不容易,首先我們要能夠分辨哪些是人說話的聲音、這些聲音有什麼不同。就像在人類聽來,猩猩的聲音沒什麼不同一樣,如果辨別不出細微的差別,就沒有辦法進行模仿和學習。本文的實驗證明了嬰兒對於語音的辨別的強大本領。

  9、遊戲——社會交往的雛形

  人是社會動物,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就要和他人交流、合作。本文通過遊戲型別的發展,表明了兒童正在逐步學習和他人交流、合作、擔任某一社會角色。遊戲就是孩子學習以後生存的練兵場。

  10、皮亞傑的四階段認知發展理論

  稍微瞭解一些發展心理學的人都應該對皮亞傑不陌生,他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至今被奉為經典。但是本系列的多篇文章中的實驗都推翻皮亞傑的理論。雖然理論的細節有待推敲,但是其核心觀點——兒童與成人的思維方式完全不同——卻沒有人反對。